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行业研究
嘉峪检测网 2021-11-08 13:00
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医疗防护用品需求暴增,口罩作为守护医护人员和广大民众安全的最重要防护资源,一时间成为抢走猪肉“C位”风头的硬通货。然而在这个供需极不平衡的特殊时期,各类口罩供不应求,“一罩难求”的背后实情是生产医用类口罩的重要原料——熔喷布供应不足。本文介绍了我国熔喷布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了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熔喷布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1 我国熔喷布行业发展情况
1.1 生产情况
我国熔喷布行业起步较早,并在21世纪初实现规模化发展。2000—2017年,我国熔喷布行业年均发展增速超过10%,近几年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年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除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导致国内熔喷布市场火爆外,行业发展总体呈持续稳步发展态势。据统计,2018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达593万t,同比增长5.7%,其中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297.12万t,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50%,但熔喷工艺占比较低,产量仅为非织造布总产量的0.9%,生产能力约为8.32万t/a,实际产量维持在5.35万t/a(详见图1所示)。从区域产量来看,江苏、浙江和河南3省熔喷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占比分别为23.5%、13.7%、11.8%,3省合计49.0%,占据国内熔喷布总产量的近半壁江山。
图1 2013—2018年中国熔喷布产量走势
1.2 消费情况
熔喷布拥有良好的过滤性、屏障性、吸油性和绝热性,被广泛用在医用口罩领域。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一般采用SMS复合结构,即内外2侧的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熔喷层(M),熔喷层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熔喷无纺布,主要由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布材料制成。数据显示[2],每生产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或50万个N95口罩需要约1t熔喷布原料,2015—2019年我国口罩行业产值从63.18亿元增至102.35亿元,其中医用口罩产值从32.54亿元增至54.91亿元,总产量突破26.82亿只,熔喷布产量随下游医用口罩市场需求增大而持续增长。
1.3 重点企业
从熔喷布主要生产企业来看,有中国石化、江苏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瑞过滤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宏大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濮阳市龙大无纺布有限公司、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欣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量子金舟(天津)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和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详见表1所示)。另外,还有大量日产量在1t左右的小型生产商分布在山东、天津、广东、湖北等省市。
表1 国内主要熔喷布生产企业
公司 |
主营业务 |
地点 |
中国石化 |
国内最大的医卫用材料生产商及医用口罩原料聚丙烯的主要供应商,拥有强大的熔喷布生产能力和潜力。2020年2月,中石化投资约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化纤2家企业抓紧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 |
北京、江苏 |
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 |
恒天嘉华是中国恒天集团与仙桃市嘉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无纺布生产企业,公司厂区全线投产,产量可达120t/天,产品包括口罩用面无纺布、熔喷过滤用无纺布等 |
湖北 |
欣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运行单位,拥有口罩用细菌过滤的熔喷无纺布车间,在海南、湖北、湖南等有生产基地,预计拥有近亿只口罩的生产能力 |
北京、上海、广州、湖北、湖南、海南 |
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 |
国内早期生产熔喷无纺布材料的厂家之一,现拥有7条国际先进的熔喷生产线,是以熔喷技术为核心专业生产空气、液体过滤材料的专业制造商,目前熔喷总产能达到7000t/a |
天津市 |
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新三板上市企业,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纺粘非织造布行业的企业,拥有完整的纺粘熔喷无纺布生产制造技术和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年产值5亿元 |
上海市 |
江苏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新三板上市企业,主营业务为熔喷非织造布及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江苏 |
量子金舟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
熔喷布、PP/PET双组份无纺布等产品的生产商,拥有北京、天津2个基地,其中天津公司拥有2条熔喷布生产线,日产4t产品 |
北京、天津 |
山东东营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 |
熔喷无纺布生产企业,主要为日常防护性口罩、医疗口罩和工业防尘口罩的生产提供原材料,日产能力超过10t |
山东 |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卫生用品面层材料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已改造完成3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实现日产6t民用级别熔喷无纺布 |
福建 |
2 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剖析
2.1技术门槛高
熔喷布主要以聚合物树脂为原料,采用熔喷工艺制造出的一种纤维直径在1~5μm的布料,生产过程控制较为复杂,而设备商对影响产品品质、材料内部结构、应用环境的很多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控制掌握程度不高,导致生产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工艺技术和研发力量。熔喷工艺作为一种系列组合工艺,单一设备和工艺参数难以满足所有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跨国企业凭借领先技术和供应链整合优势长期占据全球垂直分工的高端和主动地位,导致国内相关企业进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2.2 资金投入大
一方面,熔喷布作为传统纺织品的替代品或消费升级产品,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在生产多个不同产品或应对不同应用领域需求时,需要引入专门的生产设备,技术研发和设备资金投入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普通企业难以承受这一风险。另一方面,国内产业链条协同开发仍然不足,专用纤维原料、装备制品及应用领域尚未形成有效对接,行业企业需要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壁垒。
2.3 受市场影响大
熔喷布及其下游应用市场受外部政策和特殊事件影响较大,疫情期间熔喷布需求井喷,每吨单价已经从原来的2万元涨到了20多万元。面对庞大的缺口,熔喷布仍呈供不应求之势,预计疫情过后国内熔喷无纺布产能增至10万t。一般时期,熔喷布产品高度同质化特点导致其未受到市场的重视,市场需求保持在低位,企业大部分前期引进的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绝大部分的生产线仅能生产PP熔喷布,运营压力较大。
2.4 对人才要求高
我国熔喷布行业发展前期主要是利用劳动力以粗放型方式发展,产品主要定位在中低端领域,而中高端领域对综合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团队跨领域合作具有很高要求,需要大量优秀的材料学、热力学、电化学、纺丝学、机械结构学等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储备和支撑。以涂布复合技术为例,一名合格的技术服务工程师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和多年专业技术积累,才能具备准确掌握技术难点的素质,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业人才缺口。
3 发展建议
3.1 注重研发,鼓励技术创新
加强对高性能、循环可降解产品/材料的研发,积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6(PA6)、聚乳酸(PLA)、苯基乙胺(PEA)、弹性聚氨酯(弹性PU)和聚三氟氯乙烯(PCTFE)等材料在熔喷布领域的应用,加速纳米熔喷纤维在过滤材料上的创新实践。准确把握熔喷技术发展中向混杂化、复合化发展趋势,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多种工艺的升级和相互渗透,加大在高效化、专业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探索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端技术应用,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3.2 政策支持,补足资金短板
熔喷布行业在经过特殊时期爆发式增长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要创新政策支持方式,通过健全和完善原材料体系、技术装备体系、产品监测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打通供需渠道,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充分借鉴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制度和重点平台建设的政策,探索降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研发风险的扶持方式,利用好工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基金,补足企业工业转型的资金短板。
3.3 市场导向,加速多元化转型
市场波动严重影响熔喷布企业健康高效运转,产业多元化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熔喷布行业应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工艺,加大向汽车工业、高端医药卫生用品及新型工业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渗透。瞄准产品深加工领域,形成功能化、差别化、多元化的产品应用体系,从加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市场应用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推动产业升级。
3.4 人才建设,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
切实发挥联盟作用,以行业协会/联盟为抓手,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加强专业人才的集聚和储备。发挥联盟的纽带优势,紧密围绕产业链条发展和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本土技术人才培养和利用“引进来”的方式壮大高端人才队伍并重,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各领域的人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和抱团发展。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熔喷布行业带来了复杂的变化,国家层面明确要求加大行业支持力度,为技术条件好、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发展打开绿灯,后疫情时代,熔喷布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打好这张“双面牌”,有机会推动熔喷布上下游产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来源:新材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