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上海发布生物医药研发16条措施,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拟达1000亿元

嘉峪检测网        2022-11-22 20:00

16条措施着重于研发创新,也关注创新后的落地。上海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在经济贡献中的总量

 

11月21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到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以及相关的16条措施。政策措施自2022年10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0月30日。

 

《措施》指出,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或引进100个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培育20家以上高水平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加速器,推动1000个以上生物医药专利在沪挂牌交易,新增布局5个以上生物医药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为100项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早期优质成果提供工程化验证及转化等创新服务。

 

到2030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地位进一步凸显,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在沪研发并上市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集聚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型总部以及创新平台,研发经济成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新模式、引进和培育创新型总部、支持高水平孵化转化平台建设、提高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交易活跃度、支持研发创新产品的上市和使用等方面的16条措施。

 

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上,《措施》提出,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布局,瞄准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重点领域,支持以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若干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

 

11月15日,上海刚刚发布《浦东新区促进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争取新增创新产品4至5个;若干专用科学仪器和关键设备工艺取得突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新增全产业链上市企业5家以上。

 

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新模式方面,则放宽产品注册和生产必须同时在本市的支持条件限制,根据《措施》,对1类创新药,按照程序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对改良型创新药,给予不超过研发收入的15%,最高不超过7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不超过研发收入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上海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表示,“在上海拿到药证,然后委托到外地加工,我们也给予一定的支持”。

 

《措施》表示,支持高校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支持高校附属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交易价格,自主决定成果转化方式,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支持建设科研院校创新药成果中试验证和转化平台;完善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培育机制,强化“投孵”联动功能,探索将具备投资功能的国有载体视作天使投资企业。

 

同时,在上海技术交易所开设“生物医药专板”,开发生物医药里程碑式付款(MilestonePayment)的交易服务产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进场交易;并试点探索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提高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交易活跃度。

 

为了进一步支持研发创新产品的上市和使用,创新产品的审评审批也将进一步提速,对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创新性强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推荐进入本市优先审批程序。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张清表示,在创新药的评价过程中,药监局要指导企业提供能够符合审批要求的材料,让他们少走弯路。

 

同时,《措施》还提出,加快创新产品入院使用,依托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加快重点创新产品,优先进入市级医院临床实验。为了积极推动创新药入院,上海市卫健委将建立跟踪反馈的机制,了解这些创新药的入院情况,同时把创新药入院的情况纳入医院的绩效考核的指标。并积极推荐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实现市场放量惠及临床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生物医药研发的经济贡献总量,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措施》还提出了给予分级奖励及其他相关便利化政策支持,以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在沪创新型总部。

 

“希望政策能够牵引上海的临床优势、研发优势转化为对经济贡献的优势。”裘文进说。

 

分享到:

来源:全球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