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实践中,质量和可靠性往往是一对纠缠不清的概念,尤其是想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它说清楚,还是很有难度的一个事。但这个问题却又是无论如何躲不开的,无论是行内还是行外之人,总是会问到这个问题。
比如对于一般的消费者用户,当遇到产品出问题时,通常会说“这个产品质量不好”,但其实里面很多是可靠性问题;而对于企业,除了关心问题的定性外,还更关注这两种业务体系在企业内的实施问题,比如某个企业,已经有质量体系和流程了,还要不要引入可靠性呢,如果引入可靠性,它与现有的质量体系和流程又是什么关系呢,等等。
我们在企业搞可靠性培训的教材,第一页就是讲质量和可靠性的关系(见下图),可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企业,我们所做的也仅此而已,没有过多的去纠缠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因为企业奉行的是“实用主义”,只要能对产品品质提升有帮助,而且在业务逻辑上能说得通,那你就去做,不用太在意它是质量的还是可靠性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
1、从概念上,可靠性是具有时间属性的质量
上面提到企业内部的可靠性培训教材中,也是这样来定义两者间的关系的。在某些材料给出的质量定义中,也有将可靠性作为质量中的一种时间特性。总之,从概念上,基本认为质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诸如外观、颜色这些特性也都属于质量范畴。而可靠性则专门针对其中的问题或者故障,尤其是具有时间特征的问题或故障。比如在出厂检验时就发现了问题,这种情况有些会归于质量范畴;而如果出厂检验时是正常的,而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出了问题,则属于可靠性问题,即问题具有了时间属性。
2、 从业务上,质量和可靠性是平行的两套体系
在企业内部的业务划分上,通常质量和可靠性是分属两条线的。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家航天军工企业,我作为可靠性工程师被分配到研究所的质量处,质量处里的质量人员基本上是一个人跟一个型号,而我除了负责全所所有型号的可靠性工作外,也被分派了一个型号的质量和检验职责。此时虽然质量和可靠性行政上属于一个部门,但其实业务上是相互独立的,质量有质量的事,可靠性有可靠性的工作。
到了华为,则这种划分就更彻底了,不仅业务上是独立的,连行政上都分属不同的部门。更准确的说是独立的两个体系:质量体系和可靠性体系。当然业务上肯定会有一些交叉和协作,比如现场运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质量要做,可靠性也要做,只是关注点会有不同。
3、从技术上,质量偏管理,可靠性偏技术
过程控制、流程管理是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影响过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料、法、环”加以控制,从而保障过程输出的最终质量。而可靠性的实现手段中,技术方法的占比更多,包括各种可靠性设计技术(建模、容差、降额.....)、分析技术(FMEA、FTA......)、试验技术(HALT、HASS......)等等,与产品的设计结合更加紧密。
当然,也不是说质量只有管理,没有技术,或者可靠性只有技术没有管理,只是各自偏重不同。对于可靠性,流程和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最终可靠性的这些技术方法能否落地,还是要依靠流程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企业在实际运作中,需要将质量和可靠性两套体系紧密的结合。
比如在产品的研发流程上,可靠性的各种技术方法需要落入到流程的各个阶段,其中每种技术方法如何做,在哪个阶段做,由谁来做,输入输出是什么,输出质量要求是什么等等,这些是由可靠性工程师来制定的,而每项可靠性流程活动的执行情况则是由质量(产品QA)来监控的,包括在每个流程阶段点,规定的可靠性活动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这样就很好的诠释了如何将质量的过程管理与可靠性的技术方法有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