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4-08-06 09:07
先来两句唠叨
*重结晶条件筛选(第一次做,非重现)过程,一定要注意实验现象,溶解过程、降温过程,一定要全程跟踪、记录实验现象。
*第一次实验,升温要梯度(给点保温时间,实验室升温快,容易错过溶解度信息),看看大约多少度溶解,降温要梯度,看看多少度析出或者爆析。
经验分享
*两个重结晶实验
*选择了两种不同种类溶剂,分别是A和B(两种沸点接近)。
实验A的过程和现象
*先加样品,再加溶剂A,开启搅拌,设置外温
*随着內温的梯度升温,体系搅拌一直很松散,而且越来越稀,关停搅拌,未溶解样品会沉降。
*当低于沸点5度时(小编一般不喜欢做到回流温度),停止升温,此时体系固体大部分溶解,保温10min,混浊状态没有改变,补加溶剂A,直到完全溶剂
*溶解后溶液颜色不是很深。
*5度区间梯度降温(外油浴设置温度),体系逐渐浑浊,固体增多,整个结晶过程平缓。
*过滤和干燥,干重和湿重相差不大。
实验B的过程和现象
*先加样品,再加溶剂B,开启搅拌,设置外温
*随着內温的梯度升高,体系搅拌越来越稠,有点打浆变稠的感觉,加快搅拌样品溅的到处都是,低于沸点5度时,停止升温,此时体系固体大部分没有溶解,补加溶剂B,很快溶解。
*溶解后溶液颜色很深。
*5度区间梯度降温(外油浴设置温度),有爆析现象,磁力搅拌失效,用温度计搅动一下,搅拌可以,再升温到固体接近完全溶解,再2度区间设置外浴,眼睛盯着,虽没有完全暴析,析出也很快。
*过滤和干燥,干重和湿重相差有点大。
实验A和实验B的结晶结果
*样品状态如下(左边实验B,右边实验A)
*除杂效果,溶剂A不如实验B
实验小结(不一定符合理论,只是实验小结)
*关于溶液颜色问题,小编也是第一次特别关注,不同溶剂溶解后颜色会有区别。从颜色角度提前预判结晶效果也许是偶然,也许是规律。
*升温溶解过程是溶解度定性过程,也是有利于预判结晶的。对于样品突然溶解的体系,降温过程很可能有爆析,注意观察,一旦爆析,回温加晶种。
*溶剂不同,结晶过程不同(过饱和度问题),除杂效果和结晶过程有关(包裹因素;相同溶剂的除杂效果和结晶过程好坏直接相关),但是除杂效果和溶剂种类关系更大(溶解度因素)。
来源:原料药合成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