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王满传、孙硕谈“如何让行政权力在标准化轨道上运行”

嘉峪检测网        2015-09-26 18:37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访谈栏目。这里是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紫光阁杂志社、人民网、中国政府网联合主办的"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的在线访谈现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为大家请到两位嘉宾,他们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 
    王满传: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孙硕。 
    孙硕: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二位的到来,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的是如何让行政权力标准化运行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方面的情况。我们了解到,西城区现在作为首都北京的一个中心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等中央机关的所在地,也是集中体现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个重要地区。当然也是“四个服务”体现最直接和任务最重的一个地区。我们想请孙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如何通过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来做好“四个服务”方面的工作的? 
    孙硕:正如主持人所说,西城区作为首都北京功能的核心区,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因此它是“四个服务”体现最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区。如何做好“四个服务”是西城区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发展的根本选择。这也正是西城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三区”战略把“服务立区”放在首位的重要原因。
为了加强西城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区委、区政府在这方面高度重视,建设服务型行政服务大厅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创新实践,也是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的务实举措。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们区实现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的行政服务大厅座落在西直门内275号,使用面积约15000平米。设置131个窗口,55个后台工位。进驻部门35家,办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事项486项。应该说全区70%以上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的事项都集中在我们这个大厅。通过这个大厅,我们实现以社会公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根本满足群众的满意度为根本,为我们驻区的单位和百姓提供容易咨询、容易办理、容易取件的服务,形成了“集成-易”的服务模式,使我们的区级行政服务大厅变成一个政府服务的一个平台、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政府接受外部监督的平台,以及成为政府民智民意汇集的平台和为民办事咨询的平台。 
    主持人:刚刚孙主任您也跟我们讲到加强西城区的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的一个重大的决策部署,能不能请您也给我们介绍一下西城区在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孙硕:简而言之,我们在提升服务效能上的战略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我们争取办事不求人,同时,我们争取办事效率提高。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们是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首先,整合资源,构建全区的三级联动的行政服务体系。现在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以我们区级行政服务大厅为龙头,有9个办事的专业服务大厅为主体,15个街道的公共服务大厅为支撑,257个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1+9+15+257”的“三级”行政服务体系。以标准化引领行政服务体系创新发展,逐步推行业务协同和事项下沉与延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服务的体制和机制,方便群众就近方便办事。通俗来讲,我们把70%的许可事项和服务事项集中在我们区的大厅,但是,我们并不意味着说希望大家都跑到这一个大厅来办事情,我们的想法是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各级各类的大厅,包括街道的大厅、社区的大厅、专业的大厅,让老百姓就近办事,因为就近更方便。所以,我们才说我们构建了“三级”行政服务体系。 
    第二,窗口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把这些事项分到各个不同的服务大厅,靠什么来掌握标准呢?我们从2011年开始推行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的试点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一个是建立了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将全区对外行政服务事项2000多项,转换成标准事项699项,其中统一整合公共服务事项85项,延伸到社区便民服务的事项是25项,同时,将各级各类服务大厅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500余项,制定成了管理规范类的标准45项,绘制标准流程图699张,内容覆盖服务事项、服务设施、服务标识、服务环境、服务管理、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通俗来讲,就是属于大家干的活都是这个活,但是,我们必须要通过标准化的手段,让大家干活的标准是一样的,这样就不至于发生说我把这个许可权和公共服务权力下放到街道大厅或社区大厅以后,大家办的标准不一。通过我们的标准梳理和固化,实现了标准的统一。此外,我们还实现了数据资源动态管理。标准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编码规则和大数据的集成,如果只是做第一步,应该说,只做了60%,数据和事项是不断地在调整的,所以,我们实现了标准化的大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按照统一性、唯一性、可扩展性的原则,研究编制了行政审批的服务统一编码规则,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审批服务事项编码,内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39个要素。建立区行政服务数据资源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了行政审批和服务基础数据的及时共享,能够实时准确在承接市级审批权力下放、下沉街道社区服务的动态情况,同时,我们通过“行政服务百科全书”这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从而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我们全面推行一个标准化的动态管理。建立标准是一个过程,但是标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不是说我们把它写出来做标准就束之高阁,而是要用这套标准不断地来完善推进我们的标准化的流程,要让窗口的人员,管理人员和前台人员入口、入脑、入心,不光知道自己的岗位在干吗,还要知道自己岗位的职责权限,牢牢地把我们的行政权力锁在制度的笼子里。我们依据标准化的工作手册和制度的文件汇编,实行了窗口工作持证上岗,窗口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了标准化的检查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和改进制度。用标准化来统一规范行政权力行为,实现了“没有游离于标准外的事项,也没有游离于事项外的标准”,用一个标准管理服务,一个声音传递信息,促进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逐步完善。这是我们刚才谈到的标准化管理。 
    然后,推行行政服务一体化,充分用我们的“一站、一网、一号”实现行政服务的一体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我们刚才谈到的行政服务大厅只是一个固态的大厅,我们的想法是要实现一个全天候、多渠道的全覆盖的行政服务的体系。行政服务大厅,我们通过它的标准,可以让它成为政府服务的窗口,就好比我们去银行存钱,其实你只要看见银行的标识,你就知道我哪些事能够在银行办,我们的行政服务大厅的“1+9+15+257”就是要实现这样的功能。老百姓有事情,他不是去区政府,他去大厅,大厅告诉他,哪些活,哪些事你需要带什么材料,到哪去办,这样他能方便,一目了然。但是,比如说,有的喜欢上网的,有的喜欢打电话的,那怎么弄呢?所以,我们就通过建立“一站式”大厅、“一网式”的门户和“12341一号通”的热线,实现我们行政服务的全覆盖。“一站式”大厅就是我刚才谈到的,按照形象标识、服务标准、运行规则、网络平台、业务流程“五统一”的原则,推动各级各类的服务大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在区级大厅,搭建政民、政企、政社沟通的平台,打造更加高效综合的服务平台。在各专业大厅和我们的街道大厅,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一窗式”的工作模式。在社区服务站,我们延伸便民服务事项,按照“一站多居,全科社工”的建设要求,组织对5个街道和17个社区先行试点,实行社区事务综合代办业务。“一网式”门户,就是通过我们的政务平台和政务外网,建设全区的网上行政服务大厅,目前是完善了网上的三维大厅、网上全程办事服务等在线服务功能,推进三级行政服务事项网上一体化办理,为社会公众提供办事查询、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甚至网上申请等便利服务,目前,我们行政服务总共有324项办理的事项,实现了网上申报。其中,有10多项已经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预审、网上办理,这样你足不出户就把这些事情办了。第三就是我们的“12341”热线,这个大家都有体会,遇到什么事情,开始打热线,但是常常是,第一,热线很多,水电热气、公交、消防、安全。第二,发现很难打通,事实上各单位其实也有各自的苦衷,他的热线是要自己的常规工作人员在那接,但是工作人员不能保证没人去办事情,要把有限的行政人员固定在这儿接电话,坦白地说这是行政资源的浪费。所以,当时我们就想,把这些热线整合起来。目前,我们是整合了全区3个小型的呼叫中心、486部各类咨询电话,还有180部的投诉热线,这样逐步将全区各职能部门对外咨询的事项统一建成,叫“12341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同时,它也是全市统一的“12345平台”的区级承接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热线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时间也不断地拓展。工作时间由原来的5*8小时接线,现在延长到7*24小时无缝隙的接听。从开通到现在总共接听来电141364次,日均接线量大概四五百次。 
    此外,我们还要有绩效监督、绩效管理,来突出我们的行政服务的效能和能够有序运行。我们不断加强绩效的管理,不断提升行政服务质量。一个是健全我们行政服务的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实行科学的量化考评,通过考评的方式和绩效考核的方式,推动各类大厅按照我们既定的标准化管理方式来有序运行,确保我们服务质量没有太大的偏差,或者有了偏差能够及时进行纠正,以推动窗口单位全面建设。我们通过过程管理、服务监测、定期通报等等情况,同时强化反馈,以评促改,不断地提升行政服务的满意度。此外,我们还建立行政服务廉政监督员队伍。通过这个队伍,来实施督查。而这个队伍基本上都是外部专家和普通百姓。在我们的绩效评价的比重当中,外部评分的比重相当高。我们是定期听取全区行政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第三方的专业调查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体验、随机访问等形式进行常态化的服务效果的监测,以实时监测各级各类服务大厅行政服务开展情况,以便我们及时地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应该说,通过这些努力和这几年的工作,全区窗口整体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和几年前比,群众的满意度从我们早年的87.6%现在提升到99%。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 
    主持人:谢谢孙主任跟我们介绍了西城区行政服务大厅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的一些经验。满传秘书长,刚刚我们一起聆听孙主任讲西城区行政服务效能方面的一些经验,从他们的标准化管理到行政服务一体化等等这样一些措施的建设,您听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您平时的研究和调研,对比一下。 
    王满传:刚才听了孙主任的介绍,现在很多案例报上来,我也看了很多材料。听了西城区这些做法,结合国家行政服务大厅、行政服务中心的相关情况情况,我简单地说一说。我们国家行政服务大厅或者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就是近20年左右的时间发展,完全是地方政府自发地为了便民、为了管理的效率发展起来的,说实话开始是没有中央政府统一要求的,但是现在这样一项事情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很受社会企业的欢迎,确实是方便了群众、企业办事,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应该说,从一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各种行政服务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一些不同部门的办事窗口集中到一个地方来,即所谓的“一站式”,这是为了方便让老百姓少跑路。我把它叫做1.0版。到了第二个阶段发现可能有的是把窗口放在前面,很多事情前台只负责接收,能办的事情很有限,审批还要到后台去,就把前后台统一起来,叫做三到位。我认为是叫做2.0版。再进一步,现在这种行政服务大厅很多,刚才孙主任也介绍了,比如说,从他们区来说,有区里面、街道的、社区的这几个级别,这么多怎么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怎么样把资源整合出来,就是另一个发展阶段了。 
    我刚才看了西城区的材料,他们到了3.0版。我觉得有三点让我印象很深。第一,标准化的问题。现在行政服务很多,种类很多,在一个大厅里面,如果你没有标准,老百姓办事好象到这个地方很方便,但是办起来可能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因此需要对外服务的标准化、集成化、公开化。这是我对西城做法印象最深的一点。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各种行政服务的事项、流程、要件、结果,制定了一套标准。通过这个标准,使整个的服务很规范,而且作为服务对象来说有明确的预期。第二,对内管理的标准化。对外就是服务,对内就是管理。通过刚才介绍,我们这个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内部的管理上,也有个标准化的问题,就是它的内部管理,从大厅的运行、人员的进入,包括人是怎么进来,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人员的行为,窗口的建设,整个服务管理的效果,也是有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第三,他们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我刚才讲的三点,“一站”、“一网”、“一号”,“一网”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我刚才说3.0版,应该说下一步可能从虚拟大厅的方向,那就是4.0版了。西城区刚才说的集成是3.0版,现在他们同时又在往4.0上发展。他们作为国家的行政服务标准化的试点,在标准化上作出了很重要的探索。因为我们到全国很多地方搞调研,发现从国家部委到省、市、县、乡镇,都有行政服务大厅,现在我粗略地估计大概有三万多家。老百姓说办事方便了,但是很多地方也有一些议论,就是说缺乏标准。不是说地方的人员不愿意做,他们希望国家出台一个标准,由于中国地方差异很大,地域大,各个地方能不能先探索呢?所以,标准化对于服务对象来说太重要了。比如以行政审批为例,我们找一些企业,跟他们调研,跟他们访谈的时候,他们说审批多是我们很头疼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同样让我们头疼,就是审批缺乏标准。这个事情我可能被批,也可能不批,也可能是两个月批,也可能是两年批不下来。流程经过了哪个阶段,到哪个部门不清楚,我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这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一是简政放权把审批减少,解决审批多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制定统一标准,解决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解决审批难或者审批乱的问题。比如说罚款,行政执法罚款,说罚50也是罚,200也是罚,500也是罚,有什么标准呢?标准化是企业和老百姓特别呼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想目前我们国家抓行政审批,怎样推进审批标准化的问题,是现在关注的一个重点。当然还有其他的行政服务标准化。西城区的探索,对整个国家推进行政审批和其他服务的标准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谢谢满传秘书长给我们解读。刚刚其实也说到了关于简政放权和深化行政审批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务院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西城区在落实行政审批改革方面的工作,请孙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硕:在这个方面,首先,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为核心,提升行政审批的效率。一方面,我们对于承接北京市下放的44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6项。第二,在我们内部行政审批的流程中,我们探索实行联审联办,从我们很多串联审批,把它切换为并联审批,这样在我们就在职权范围内提高了效率。今年的工商注册资本先造后证制度改革以来,应该说激发了市场活力,企业新增的业务量应该有大幅度增长,基本上从我们现在统计数据来看,是以30%的速度往上在加。像我们的区质检局,按照全市采取了“16+1”的工作模式,取消和下放了部分的行政审批事项,使得办事人员在全市范围内任意区县工作窗口均可以完成许可的申报工作。像区卫生局、区文化局、区文化委、区消防支队等部门,有4个许可事项的审批时限由原来需要20个、30个工作日改为及时办理,这是第一类的。 
    第二,是今年落实市场准入的“三证合一”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要去大厅办一个营业执照,按传统来做,需要办工商、国税、地税、消防、统计等等这些证照,今年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综合的受理窗口,实现叫“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个公章、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次发证”,它的好处就是让申请人原来需要给各个部门填写的很多相同事项,大幅缩减。比如以前需要填106项内容,现在缩减为填69项,缩小了近一半。需要提交的材料,原来需要提交22份材料,现在减少到提交12份材料,缩小的几乎都是近一半的。同时,工商、质监、税务、统计等职能部门,我们实现企业档案材料实现共享和联动的审查,这样就让我们企业往返到大厅的时间从8次缩减到2次,来一次去一次,申请人办理时限由原来18至30个工作日减少到需要4至5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理完了。这个事情是今年上半年探索完成的,到6月5日,我们总共受理“三证合一”的新设立企业总共是555家,占同期全区新设立企业的66%。应该说,这个探索也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认同,我们探索的叫“三证合一”这个工作,最后“合一”是体现在我们工商执照上面。工商执照的范本也是作为全国探索“一证多码”和“一照多证”的一个模板,呈送给国家工商总局,呈送给李克强总理。 
    第三,我们切实解决一次告知的问题。在我们行政服务过程中,大家知道,因为我们手里面的工作人员拿的是法人法语,这样跟老百姓讲,可能表面上听懂了,回去后,他又不明白了。所以,在这一两年中,我们就想着怎么把我们的行政服务通俗化和一次告知全面化、综合化。为此,我们编写了《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事攻略》,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流程和直观多样的图例作为展现形式,有效解决公众办事咨询一次性告知变成一次次的告知,以及法人法语难以理解的现实问题。通过攻略口袋书、网站、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帮助办事人更直接、更快、更准的掌握办事流程、准备材料、办理时限、相关费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信息也都在我们的材料里准备完全,这样基本上办事人员只要看完这个书,他就能通俗易懂的知道办什么事情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而以前是好几个部门,用不同部门的法人法语,我了解甲部门的,忘了乙部门的。等我来的时候,发现乙部门还需要准备材料,我们这样的做法能够确实更好为办事人提供完整的一致性的行政办事服务。 
    主持人:更加贴近老百姓,年轻人可能更能感觉到这种方便。满传秘书长,我们之前听到很多老百姓对于简政放权,对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的效果感受得并不是很明显。刚才我们听了西城区孙主任在推进简政放权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我不知道您听完之后,他对于简政放权行政改革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吗? 
    王满传:正如你刚才所说的,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到全国地方去调研和了解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极力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这两年多,应该说力度是很大的,这也是社会公认的。社会企业都认为力度非常大,一批一批的,应该说这两年多持续的一次又一次的简政放权,从总理到部委都反复强调,各个省也是这样的。但是,一方面社会反映的力度很大,至少是国务院层面简政放权的力度很大。另外方面,老百姓的感受和改革力度之间有反差,不是那么的明显。我觉得有很多原因。 
    首先,从改革第一公里来说,放权这个东西,是不是存在有一些事项的含金量不够。所说的含金量不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事项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跟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办事、联系不是很密切。可能这个事情国务院部门下放了,但是这个事情业务量很小,虽然下放了,但是他们感觉跟他们影响不大。 
    第二,存在一个你放我不放的问题,就是部门之间的同一个事项要落实的话,可能涉及到相关的几个部门的审批权。一个部门下放,另外一个部门没有下放,导致最终还是难以落实,企业、社会感受不到带来的便利,还是需要跑步,去找人批,所以这也是影响落实的一个因素。另外,可能有一些事项,比如说工商把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前置是改了,我现在到工商登记注册方便了,但是这个项目我要去办,企业要去经营,手续只是放在后面了,如果你没有减少,这些手续我还得跑。所以,就感觉到这个方面也不方便。我觉得这是影响最先一公里的问题的几个因素。 
    第三个,就是落实的问题,也就是大家讲的中梗阻的问题,还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中梗阻的问题,明放暗不放,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确实有这样的现象,没有真正关切到老百姓、关系到企业的实质的东西,百姓就感受不是很明显。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个事情从原来来说也下放了,中间环节也没有截留,但是到最后一公里,就是基层这块,有什么问题呢?比如程序繁锁,虽然权力审批下放到基层了,但是办起事来很繁琐,也不清晰,我到了行政大厅,一头雾水。这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办这个事,他们不是我们工作人员每天办这个事情,觉得很清楚。他是第一次办,对于个体来说,你觉得清楚,他不觉得清楚。还有就是标准化的问题,因为不标准,没有严格的规范,所以办事的机构和人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过大,就导致企业办事人都是没有预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缺乏联动。很多部门集中到行政服务大厅了,但是部门之间没有联动,标准不统一,规则不统一。这样的话,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来办事,还是要在不同的窗口来回跑,他就感觉到还是麻烦。我感受特别深的是国务院部门管的事,一般是比较宏观、比较大的事。可能下放的权力,省一级政府感受比较明显。去年做评估的时候了解了一下,国务院部门下放到省一级80%,各个省都觉得大概有80%左右跟我们是相关的,到了市一级就下降了,可能只有30%、40%,到了县一级,跟我们相关的可能只有一两项。这意味着什么呢?国务院管的是比较大的事情,涉外的事情,对于大企业和省级政府感受比较明显,到了基层的广大中小企业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来说,更多的不是国务院管的事情,是谁呢?是市、县管的事情。所以,市县的改革,市县的简政放权就更加重要。当然很多事情,审批事项,程序规定,可能有些是有法律,可能有些是有部门的规章,甚至是一些规范性的文件来作为依据的,就设立一些审批或者设立一些办事的要求。这些事情,特别是所谓红头文件的问题,不是法律,是地方根据某种工作需要就一个红头文件下来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许可,因为它没有设立行政许可的权力,但是企业、老百姓办事情,必须经过这些才能办,这些事情是阻碍老百姓直接感受改革成果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百姓感受和改革力度反差的原因。 
    通过刚才西城区的介绍,我感觉,他们的一些做法是有利于减少这种反差,降低这种反差。比如刚才讲标准化,把自由裁量权缩小了,标准化了,甚至统一编码规则了。比如他们讲集成,特别是刚才讲的做了一个行政事项的办事攻略,这非常好,解决老百姓一头雾水的问题。我一进来,拿到这个攻略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他们搞了部门联动,把部门联动解决了,我到一个部门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部门之间互相可以联动的,不会说部门之间标准不统一、规则不统一,导致还要多跑。另外,简政放权的力度在我了解也还是比较大的,从市区这一级来说,把红头文件设定的障碍大大的减少了。所以,我觉得他们这几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于减少这种反差,这对其他地方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比如上次我举了一个例子,现在各个地方搞行政权力的清理、清权。行政权力清理也是很复杂的工作,一项权力,你得定义。比如交通罚款,我说可以是一项权力,交通处罚,违规的处罚。可能包括违章行驶、违章停车、闯红灯,这也是一项处罚,怎样叫一项呢?可能是三项、四项。西城区通过统一标准和编码来把这些事情理清楚,这样有利于把权力理清楚,有利于进一步简政放权,这些都是值得推广和有借鉴意义的。
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孙硕 
    主持人:谢谢满传秘书长。孙主任,刚才满传秘书长提到行政服务效能方面的问题,下一步西城区在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考虑和打算呢? 
    孙硕:下一步我们打算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标准化建设方面,围绕整体性政府、一体化政府建设理念,确实是以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特别是要以信息化,特别是数据,部门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深度的整合,真正把我们“一站、一网、一号”的一体化行政服务体系,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建设更加完善的行政服务的标准体系。为社会和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满意的行政服务,真正实现我们服务立区的战略目标,同时真正实现我刚才跟你提到的,让我们的老百姓和我们的企业在西城区办事,第一不求人,第二快。 
    主持人:谢谢孙主任给我们的承诺。我们相信这样的承诺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企业来说是真正的福音。谢谢孙主任。满城秘书长,您刚才听孙主任讲效能方面的考虑,我们从西城区的种种经验来看,不仅仅是西城区的,可能还需要拓展到整个中国,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简政放权的力度和标准化的实施,最后请您能否从西城区的经验出发,对西城区乃至全国的行政服务大厅建设,从专业的角度提供一些建议呢? 
    王满传:是这样的,我刚才说我们国家的行政服务大厅、行政服务中心现在是百花齐放,各种模式都有。虽然开始是从基层政府、地方政府自发的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证明,它对于我们国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进公共行政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和平台,应该说是抓到点子上了。当然,事物都在发展过程当中,形势也在发展,技术也在发展,可能群众、企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值也不一样,也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几点0版,1.0、2.0、3.0、4.0都需要一个不断的完善,通过西城区刚才的介绍,我觉得有几点建议,西城区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很好,下一步怎样进一步完善。第一,可能很多行政审批服务在上下的衔接上要下功夫。也就是说你这一个区或者一个县,建一个厅,你和上级部门之间怎样衔接。另外这不光是服务大厅衔接的问题,涉及到部门的职能对接的问题,否则会影响效果,因为很多事情是需要几级政府同时来办,整合这个过程才能办好的。第二是横向联动了。刚才说了西城区把信息共享互通了,这非常的重要。横向联动上要进一步下功夫。第三,就是我刚才说的网络办理,现在我们说西城区由3.0向4.0发展,可以说是3.5版本。下一步,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因为现在网民足不出户,让网络跑步,年轻人更习惯于网络上办事,进一步在这方面适应这种需求,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进一步地下功夫。 
    另外,在依法推进上,当然这不只是西城区或者某一级基层政府或者县级政府能做,因为这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立法、法律法规完善的问题,这一块可能要全国统一的考虑。 
    总而言之,我们搞这样的一个活动,利用网络来展示这样好的案例,因为它确实对推进我们国家简政放权,对整个政府实现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作风,就是所谓的实现“三转”非常有意义。我想通过像西城区,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一些好的做法,让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管理学上,叫做最佳实践,让大家都学、都了解,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一步改进完善,会整个推动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服务的水平的提高。 
    主持人:谢谢秘书长。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孙硕主任和满传秘书长,通过西城区服务大厅这样一个建设的例子,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行政权力在标准的轨道上是如何运行的。非常感谢两位,谢谢你们。 
    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再会!

分享到:

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