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实验室的困境与对策

嘉峪检测网        2016-05-04 00:03

鲍海飞 2016-2-25

一位同学来访,说起他们实验室的困境。硕士、博士、各色研究人员,说起来也不太多,看上去也不少。每到年初年尾,很少能见到大家高兴的时候,不是旧项目的汇报总结,就是新项目的申报,不是实验室的总结,就是个人的汇报,而更愁的是实验室眼前的困境和长久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项目越来越少,就意味着项目越来越难拿,项目越来越难拿,就意味着实验室的经费就越来越少。为了维持实验室的运转,为了做出一些有益的工作,这么多人总要继续工作吧,这么多机器总要开着吧,但钱从哪里来?横向的、纵向的?还是内生的?因为实验室一直隶属于国家,这就涉及到研究方向定位和资金来源的问题。如今,考虑到运转、‘市场’和‘经营’效果,便又涉及到研究方向的转型和能否转型以及转型多久和人员适应的问题?而关键问题是,我们手里有什么值钱的硬家伙,是否每个人都有硬家伙,才能够占领所谓的‘市场’以便‘经营’。如果要转型,又应该如何转?

有人说,这又是一次机遇与挑战。是的,这的确是。但机遇与挑战的潜台词就是被逼无奈,或无路可走,只能另寻生路。每个人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正果啊!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又是一次从零开始,跌倒了从来。人生又能有几次机遇和跌倒从来?面临一次一次的困境,涉及到工作是否稳定的问题,有多少人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把一门心思全部用到工作中和问题中?

另一方面,实验室运行这么多年,有多少像样的东西能摆到桌面上呢?不言而喻,这些像样的东西就是研究成果!而这研究成果就更有说头了。一个运行很长时间的实验室,能拿出什么、多少硬东西,货真价实的东西,比如,小到一个器件,大到一个系统!是否有东西能够为国家某些部门或在市场上得到应用?实验室又能拿出什么软东西,关乎到脸面上的,比如一篇有用的专利,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甚至一个学科带头人?如果没有这些,只是泛泛的一些研究和成果,那就只能关窗闭户、裹紧衣帽、忍饥挨饿了。

还有其它一些问题。如:一个实验室是否有大项目,或者能够拿到大项目,有大项目就意味着实验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的可持续性发展,一个团队也才能有所建树和成就。实验室是否有大奖或者能够拿到大奖,拿大奖则是名利双收,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太难过。实验室能否在学界、业界独树一帜,这就需要有一流的成果或者过得硬的学术和产品,这样才能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实验室是否有更多的将才、帅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这样才能在学界上有话语权,其实验室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分量。此外,一个实验室、一个集体是否能够传帮带,内生力量是否足够强大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个实验室的发展是一个集体利益的发展,涉及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和利益。个体的利益如何在国家利益面前平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是小我价值的实现,另一个是大我价值的实现。往往是一个小我价值的实现,是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得到认可。每个小我都为大我添柴加油,那么大我的价值实现了,小我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实验室的困境是现实环境下每个人的困境,是发展方向的困境,是创新的困境,是生存的困境。这么多人总要养着吧,这种说法似乎悲观了些。关键是,这些人也一直在拼命工作,也一直在为实验室贡献着力量。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兢兢业业,老老实实的人。当然,有人会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也有人会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似乎是个顺其自然、优胜劣汰的过程。但对于普通的科研人员来说,该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呢?他们又有多少能力来把握这样的机会呢?

有的人能够坚持,有的人就坚持不下去了。人才,姑且说人才吧,流向何方?虽然说是大浪淘沙,虽然说是烈火中锤炼金刚,但结局会是怎样呢?

 

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纵使是天才,能力挽狂澜者毕竟是少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究,从管理、考评、认识和重视、以及实验室自身等多个方面或许能够逐步缓解和改变现状。

行政管理部门不要轻易拿国内的实验室与世界其它先进国家的实验室进行所谓的接轨比较,以及所谓的同行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此来定量管理并定性实验室的成果。西方现行的科研运行机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和经验了,相对来说,我们的科研运行机制却较短。不要拿所谓的数据和指标来进行硬性的考核和对比,也不要用复杂的表格来进行所谓的现代网络管理,更不要拿一个实验室有多少经费作为杠杆来进行衡量和评判。而是要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对国家、对当地政府的贡献来进行综合的评判和管理,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评估和总结,再给出所谓的未来规划和目标。这样科研人员才能安心于自己的事业和研究方向,否则终日惴惴不安,为了应付科研而科研,为了应付管理而管理。

当地政府管理部门要看到一些国家实验室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而不是把它看成包袱。因为这里毕竟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即使没有大成果,也有一些小成果,还有很多一心一意的科研人员,以及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最主要的是,能够紧紧跟踪世界最先进的科研发展动态和方向的依然是我们的国家实验室!后劲之地还是在这里!不仅是智库!还是科研的先行军!根据我们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政府依然要大力支持,要在大小企业和国家实验室之间建立桥梁,起到穿针引线的引领作用,使实验室和企业很好地合作。这样,实验室的研究也就不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大力支持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也要大力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等。

第三点是国家实验室如何提升实验室的内生力量。一个实验室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要把握研究的大方向,要有时局的紧迫感和纵观把握全局的力量。不断寻找机会、源泉和动力发展自己,能够结合研究方向和‘市场’,不断拓宽思路和做法,能够自己找门路和具有自力更生的精神。如今的科学研究,若想做出较大的成果,单兵作战的思维和想法,也就是所谓的一人一摊的局面和做法不值得提倡。因此,要大力发展和提倡集体合作精神,团结每一个人,造就一个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坚实有力的研究团队。

一个集体的关键是能否把这些人都用到刀刃上,环环相扣,能否引领大家,能否把大家都团结到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科研已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牵扯到多学科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合作。这就需要用好的项目来牵引,这就需要远见卓识的引领和钢筋铁骨的力量造就一个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而不是泥捏的娃娃。

 

前进的道路上,把握目标和方向是一种能力,能够借到东风是一种机遇,靠自己的内在动力不断向前的才是硬道理。一个团队需要凝练目标,把人们串成一条线,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环套这一环,谁都不可缺少,造就一种内在的、自发向上的、不断凝聚力量的集体。

一个好的团队就像一棵大树,有树根,有树干,有树尖,有树梢,有红花还有绿叶。有的做树根,吸收水分和养料;有的做绿叶,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做树尖,向着阳光方向生长引领。逐渐地,树枝出来了,绿叶茂盛了,枝繁叶茂。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就休养生息。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分工是不同的。而一棵树,绿叶自然多,红花当然少。即使那火红的木棉树,虽然盛开时是一树鲜红,但随后依然是灿烂绿叶一树;而盛开的时日较短,其余大部分的时候是绿叶遮天。‘红’是‘绿叶’积累和爆发的结果。成功非一朝一夕。

   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树,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盛开的鲜花,但若成为一个有用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何尝不好。刚刚故去的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曾对他自己孩子说过的一句很有启发的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

不发展,国家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哪些要保留,哪些要丢弃,确实是问题。实验室是国家的财富和利益,科研工作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和利益的拥有者和守护者。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无力风起云涌,无力摇旗呐喊,虽然注定在困境中前行,虽然注定自己不能披荆斩棘,但也要努力为集体默默耕耘,为集体奉献,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样,纵使百年之后,虽生于忧患,但死于安乐。

一所大学,一个研究所,一个实验室,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风景,是几代人的记忆。

所说的可能都是一些表面现象和个人肤浅的理解和认识,但无论怎样,每个人都要坚持,坚持!病树前头万木春!

分享到: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