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我们列举标准化领域的两大权威组织——ASTM International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发布的增材制造标准,并介绍SAE和国内目前正在制定和已发布的标准。
2021/04/2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根据《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审定,批准《脊柱植入物增材制造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等18项团体标准发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1/04/29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初始污染菌,即生物负载,是多种微生物污染源所产生的微生物的总和,这些微生物污染源包括原材料、部件的制造、组装过程、制造环境;组装/制造辅助手段(例如:压缩气体、水、润滑剂)、清洗过程和成品的包装。国家标准GB/T 19973.1和国际标准ISO 11737-1为初始污染菌/生物负载的检测提供了指导。
2021/11/3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干法制粒工艺及设备的关键注意点是制造商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根据详细的URS,设计制造个性的、符合特定客户要求的设备。万能型的设备很有吸引力,但根据客户的要求制造的更能适应客户要求的设备,应该更受欢迎,因为这样的设备对于生产药品更具专业性。
2022/05/0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金属粉末的颗粒形貌、粒径分布和流动性等性能对于增材制造终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的制备工艺和粉末的关键性能及其对终产品的影响。
2022/05/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在不同沉积路径下采用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H13钢成形件,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成形件的热历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成形件的显微组织和硬度。
2022/06/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分析了多种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挤出成型、3D打印、激光技术以及针织、编织和静电纺丝等新型纺织成型技术。结果表明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将天然和合成材料通过结构仿生设计,可以获得更好性能的神经导管。
2022/06/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讨论了血管与新兴器官芯片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为复现生理学和疾病特征提供了更好的可能性;回顾了血管化的器官芯片制造过程的不同步骤,包括使用不同生物制造策略的结构制造和组织构建;概述了这项技术在器官和肿瘤培养这个有极具吸引力且快速发展的领域的适用性。
2022/08/0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期,清华大学温鹏,北医三院田耘,北京大学郑玉峰在科爱出版创办的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联合发表研究论文:激光增材制造WE43可降解镁合金骨植入物工艺优化及体内外生物降解行为。
2022/11/05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采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钆质量分数分别为2%,3%,10%的Mg-Gd合金,研究了钆含量对Mg-Gd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3/01/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