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固态电池的研究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固态电解质(SEs)的发展,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高Li+迁移数(tLi+≈1)、高杨氏模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为锂金属电极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然而,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匹配时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差,且即使在低电流密度下(<1mAcm-2)锂枝晶也容易刺穿造成电池短路,后者直接影响了SSLBs的实际应用。
2021/10/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埃迪斯科文大学(ECU)最近对可持续电池系统的进步进行了一项研究,锌空气电池已成为锂的更好替代品。
2023/08/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太蓝新能源对外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4/04/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锂离子电池化成过程中,负极石墨表面SEI膜在生成的初期,靠近石墨表面的主要是无机锂盐{Li2O、LiX(X=F、Cl等)},该层结构相对致密,且对电解液及高温性能更为稳定,而SEI膜外层生成的主要是有机锂盐(ROCO2Li、ROLi等),结构疏松,性能不够稳定。
2020/08/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固相反应制备方法过程中煅烧温度的高低、煅烧时间的长短、反应溶液的浓度都影响材料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分散性、热稳定性等多方面的材料参数,其中材料的容量衰减问题是一个复杂突出的问题,正确的理解和分析材料的结构特性可以有效控制电极材料的合成,这是制备良好性能的电池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制备高性能的正极
2019/09/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固相合成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掺杂法等多种发发进行制备,不同的方法的到的纳米材料的均一度、分散性、粒径大小等性能参数也不相同,但是通过提高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扩散界面面积,缩短锂离子定在纳米颗粒表面的扩散途径,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2019/09/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Si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理论储锂能量较高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之一,其理论容量可达到4000 mAh g-1以上。
2018/06/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锂离子电池是能量密度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化学储能体系,提升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研发的主要目标,中国、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家都将开发400-600Wh/kg锂电池作为锂电池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023/03/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研究了氟化碳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机遇与展望,氟化碳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前景非常广阔,锂/氟化碳电池是氟化碳材料的重要战场,优化氟化碳性能是提高锂/氟化碳电池性能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改善性能提升产能降低成本,促进氟化碳产业化。
2021/07/21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结构的隔膜对NCM523||石墨全电池的循环性能的影响,指出纤维结构的隔膜可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原因在于锂金属和过渡金属在石墨负极上的析出更均匀,避免了电池的微短路。
2023/02/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