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4-08-05 08:19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技术要求、安全有效性、有效期等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
产品注册时确定下来的原材料,轻易不能变化。
但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常常为了降低成本、改善某方面性能、完善供应链、符合升版的标准,或主动、或被动地对原材料进行变更。
这些原材料的变更,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风险。
同时,国家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等对变更也作出了很多规定。
所以,变更一定要受控、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评估分析。
且不可随意变更。
本篇聊聊原材料变更的基本流程,希望与大家产生共鸣。
No.1 识别原材料变化的形式
1). 材料类型的变化
比如,PVC材料变更为TPU、SUS304不锈钢变更为钛合金等。
2). 材料组分或配方的变化
比如,塑料原材料的抗氧剂、增塑剂等改变。
3). 材料加工方法的变化
材料类型和配方均未发生变化,但是加工方法发生了变化,比如,橡胶的硫化工艺、透明质酸钠的提纯方法。
4). 制造商的变化
比如,增加供应商、或者更换供应商。
5). 牌号的变化
比如,材料牌号由A,变更为B。
No.2 变更研究内容
识别原材料变化形式后,基于风险的管理的原则,进行如下研究(可选择性或不限):
1). 收集已有的数据和信息
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相关资料,符合标准的检测报告、生物相容性测试报告、主文档登记备案号等。
收集同类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本企业产品的数据和信息,这一类数据会最完整。
2). 生物学评价
根据变更材料与人体接触的性质(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接触部位、接触时间等),按照ISO 10993.1的要求,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或者测试。
3). 基本性能研究
变更原材料后的产品,必须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全性能进行测试。
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
4). 有效期的验证评估
产品的有效期,很大程度取决于原材料。
所以,还需要利用阿列纽斯反应速率原理,采用加速老化对有效期进行研究。
5). 动物实验或临床评价
必要时,还需要考虑通过动物实验开展进一步的验证。
同时,某些材料的改变可能产生临床的影响,则还应考虑进行临床评价。
6). 生产过程工艺的验证
材料的改变,对生产工艺,也可能产生影响。
比如,灭菌工艺(EO灭菌、湿热灭菌、辐照灭菌)与材料性能有很大关系。
必要时,需重新进行灭菌工艺确认、EO残留量测试等。
还有,注塑和挤出的工艺温度,产品的收缩率等,都需重新验证。
最好是连续三批。
No.3 风险分析
按照GB/T 42062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等对更变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形式上可以简单,但一定得有。
并且将这个风险分析资料,补充的产品风险管理文档中。
拟变更的新材料经过上述研究分析,研究都通过后,方可变更。
研究结果不通过、或者不足,均不可盲目变更。
No.4 通知第三方
1). 通知监管机构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评估分析是否需要办理变更注册。
2). 通知客户
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还需要评估是否要告知客户。
尤其是,下游客户也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该客户采购的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的一个组件。
变更后,可能对下游产品的有效期、灭菌方式产生影响。
No.5 上市后监测
必要时,变更产品上市后,还应针对变更内容,重点关注和监测:客户反馈信息以及不良事件。
最大限度地收集、评价、干预上市后的风险,并加以控制。
确保变更后的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有效。
No.6 写在最后
企业内部应该制定《变更管理控制程序》等文件,对变更流程进行控制。
上述的所有变更流程,须符合企业内部的文件管理规定。
在监管机构检查的过程,变更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GB/T 42061-2022 (idt ISO 13485:2016)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2]. 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2021年8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文
[3].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22年3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3号文
[4].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文
[5]. 无源医疗器械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第33号文
来源:医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