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嘉峪检测网 2014-12-29 21:59
近期,质检总局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了《2013年度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通报了2013年度各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方面的统计数据和信息。
2013年,质检总局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的要求,不断加强对进口食品接触产品的检验监管,提高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规范性,努力保障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3年全国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食品接触产品28365批,货值7.37亿美元;较2012年批次增加90.5%,货值增加209.2%,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来源地主要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德国、中国台湾、瑞士等国家或地区。2013年,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1192批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率为4.20%,不合格产品货值约1203.7万美元。不合格情况主要包括标识标签、安全卫生项目、外观质量、理化性能不合格等。安全卫生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蒸发残渣超标、脱色、丙烯腈单体与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荧光检查不合格、重金属溶出量超标,检验检疫机构对此类不合格产品均做出了销毁或退运处理。
2013年,对于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不合格批次增加的情况,一方面说明各级检验检疫机构不断加大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把关力度,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国外品牌产品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却忽略了我国有关这些产品的技术规范要求。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向相关各方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该白皮书的发布,将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也为各级监管部门做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为食品接触产品产业的宏观质量管理与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白皮书指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主要包括标识标签、安全卫生项目、外观质量、理化性能不合格。其中,安全卫生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蒸发残渣超标、脱色、丙烯腈单体、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荧光检查不合格、重金属溶出量超标,检验检疫机构对此类不合格产品均做出了销毁或退运处理。
不合格原因分析
1、在进出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不合格项目中,标识标签、安全卫生项目、外观质量、理化性能及其他不合格分别占比55.2%、27.4%、9.4%、2.2%、5.8%,标识标签不合格占半数以上,且大多是进口产品标识标签不合格。
2、在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中,金属制品的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为3.29%,是几类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说明此类进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风险较高。
3、部分国外生产企业,未按标准组织生产,为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地添加回料或再生料,导致产品成份不稳定、质量不合格。
建议
(一)贸易相关方要全面了解中国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随着中国市场购买力和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餐厨具等食品接触产品品牌争相进入国内市场,但是,这些产品的出口商及其在我国的进口商对我国有关标签标识的技术规范要求却不够重视和了解,进口产品无中文标签标识或标签标识不规范的情况大量存在。不规范的产品标签标识,容易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产品,从而导致出现问题或伤害。因此,建议贸易相关方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产品技术规范要求,在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时,既要保证产品质量,也要规范产品标签标识,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损失。
(二)继续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部分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的标龄较长,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导致新型材料制造的食品接触产品的准入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各类食品接触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
综上所述,2013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严格把关、有效监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对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施行检验监管,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保护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来源:质检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