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前言:本文讲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存储环境等对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传统锂电池自放电率的测量方法和新型自放电率快速测量方法。
2019/07/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导读:研究PVDF含量和浆料流变性能如黏度、流动性、触变性的关系,分析了PVDF含量对浆料内部颗粒分散状态的影响。 锂电池的正极浆料,通常是由活性材料与导电剂和黏结剂一起在溶
2019/10/2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前道极片制造、中道电芯封装、后道电池活化三个阶段,电池活化阶段的目的是让电池中的活物质和电解液经过充分活化以达到电化学性能稳定。活化阶段包括预充电、化成、老化、定容等阶段。
2020/07/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okyo Tech)、东北大学、国立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AIST)和日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清洁的电解液/电极界面是实现高容量固态锂电池的关键。他们的发现为改进电池设计铺平了道路,提升了移动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容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2021/04/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以最常见的18650型锂电池作为实验对象,按照UN38.3第七版标准要求,研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调整方法对撞击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充电方式会造成初始SOC的差异,最终导致目标SOC状态不同。电池容量虚标越高,荷电状态越高,越不易通过撞击测试。
2021/07/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简要介绍了“储热-释放”两状态法这种全新的方法在方形电池热参数测试中的应用。本方法有望填补该测试领域的行业空白,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锂电池热管理与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
2022/02/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锂离子电池是能量密度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化学储能体系,提升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研发的主要目标,中国、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家都将开发400-600Wh/kg锂电池作为锂电池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023/03/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着重关注圆柱形锂电池在电化学循环载荷与低速冲击载荷耦合作用下的损伤和失效行为,并基于试验研究,系统阐述了不同加载条件对电池力学、电化学响应的影响和对应的机理。
2024/06/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has amended Schedule 2 to the Canada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ct to prohibit effective from 23 October 2014 the production, sale and importation of products made wholly or partly of polyurethane foam that contain tri
2015/09/10 更新 分类:其他 分享
产品 :冷冻鲽鱼片 背景 : 随着近年鱼片加工的迅速发展,资源与加工能力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非常突出。由于原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制成品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使得部分加工鱼片的
2015/09/13 更新 分类:其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