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监管的思考

嘉峪检测网        2020-07-30 10:02

医药领域工艺用水因其具有领域广、专业性强、用途多等特征,成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难点之一。监管人员及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员对于工艺用水法规标准的学习和理解程度往往参差不齐,医疗器械GMP现场检查过程常会遇到问题。例如,部分不合格项的判定裁量空间较大,判定依据不够具体、明确等。而从当前的医疗器械监管整体情况来看,行业对工艺用水系统的关注度相对不足。本文依据2014年《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发布以来的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相关法规标准及其变化,结合GMP现场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项及其改进措施进行思考分析,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及监管人员提供实用性参考。

 

工艺用水质量标准有据可依

工艺用水是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接触的水的总称,主要包括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还包括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分析实验室用水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以及YY/T 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是当前医疗器械行业工艺用水质量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监管人员在医疗器械GMP检查过程中,确认工艺用水水质指标的主要参考依据。

 

常见共性缺陷分布广泛

通过对2015年~2018年间,笔者实际参与的和从各地药监部门公开信息收集到的共计百余家次的现场检查(包括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核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调取其中与工艺用水系统相关的常见检查不符合项,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对各个不符合项按照特征类型及判定依据进行归类合并,梳理了检查发现的工艺用水系统在系统安装设计、清洁消毒、水质日常监测、法规标准符合性、检测设备/试剂、维护保养、外购用水、取样点、计量校验、管道标识10个方面的共性缺陷。通过对上述共性缺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艺用水系统的常见共性缺陷分布广泛,基本涵盖了从采购、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各个方面,反映出相关从业人员对于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新发布的配套指导原则和指南的具体要求缺乏深入理解和有效执行。

对共性缺陷进一步统计发现,涉及工艺用水的常见共性缺陷数量多达51个,其中以系统安装设计、清洁消毒、水质日常监测三方面的共性缺陷合计占比最高,分别占比为19.6%、13.7%、13.7%,合计缺陷接近全部缺陷的一半。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工艺用水系统质量管理中,复杂程度较高的过程(比如安装设计、清洁消毒、水质日常监测等方面)的法规要求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方面人才培养不足、工艺用水系统在厂房设计上整体规划不够、日常生产检验更多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监测等问题。

 

精准施策消除缺陷

笔者建议,针对系统安装设计方面的共性问题,企业可对照工艺文件,确保所有用水点均接入用水管路;检查管路,确保管路使用符合医疗卫生标准的304或316L不锈钢材质;管路采用热熔或氩弧焊接连接,或者采用卫生夹水分段连接。针对清洁消毒方面的共性缺陷,企业可对照制水系统操作规程,对储罐和输送管道按规定的频次进行清洁消毒,并验证确认,保存相关记录。针对水质日常监测方面的共性问题,企业可对照工艺用水检验规程中的项目,按规定的频次对水质指标进行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工艺用水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尤其是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不可少,而其制备、检测、储存等影响工艺用水质量的过程,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对于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来说,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工艺用水控制水平进行监督检查时,除了要对各个检查条款具备专业的理解和把握外,还要在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制备方法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总结和认知更新。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