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医疗科技市场调研公司Signify Research发布全球CT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高通货膨胀风险和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2022年,全球CT市场的增长幅度相比上一年更为低迷。不过,尽管如此,2022年全球CT的总销售额仍然超过了60亿美元,并且在未来5年及更长时间线内的发展仍被看好。
预计2022年-2027年间全球CT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7%,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
新兴市场对现代成像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成熟市场对精准诊断先进程序的需求愈加迫切;
AI重建和流程优化工具不断进步等。
不过,虽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劳动力短缺和全球经济低迷可能会扰乱一些重要区域市场的设备更替周期,比如俄罗斯由于战争导致市场波动。同时,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也给包括CT在内的医疗设备供应链带来了较多不确定因素。
中国厂商蓄势待发
Signify Research的报告中提到,疫情期间由于防控措施,2022年对中国CT厂商来说是平平无奇的一年,但他们对老牌竞争对手构成的挑战可能会在未来更加明显。比如,东软医疗和联影医疗在国内市场份额稳步增长的同时,也在努力开拓新区域。联影在2018年进入美国市场,最近又在西欧获得新订单。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技术特点的同时降低价格,并获得可观的政府补贴。
不过,Signify Research在报告中也指出,除了打价格战,中国CT厂商如果希望持续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还面临着其他障碍:
一大不利因素是他们与竞争对手GPS等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使得尖端技术创新难以快速落地,并可能导致中国厂商在同行持续加强光子计数CT和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时落败——而这些尖端技术能够促进市场扩张并带来新的临床机会。
另一个更为直接的障碍,是中国厂商在成熟市场缺乏品牌知名度、可信度和忠诚度。不断演进的采购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现在的采购越来越多地包括了多模式生命周期支持服务。中国厂商眼下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可靠的人员网络来提供这类服务。
即将到来的光子计数革命
商业光子计数技术的稳步渗透有望在未来二十年对CT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虽然各CT大厂已经积极开发了近二十年,但直到2021年西门子医疗的NAETOM Alpha获得FDA批准之后,商业化光子计数CT才开始理想照进现实。
眼下,由于价格昂贵,设备生命周期内的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不高,导致光子计数CT的渗透率受到限制。不过,光子计数CT成像的口碑已经使一些医疗机构不再过分关注成本问题。碲化镉晶体供应链的发展也将提升光子计数CT的市场前景。据Significance Research估算,全球已有近100台光子计数CT系统安装在各类临床及研究机构中。
此外,竞争格局演变也有望带来市场变化。西门子医疗的竞争对手——GE医疗、飞利浦、佳能医疗等仍处于产品开发的临床评估阶段,目前尚不清楚他们的系统何时进入市场。同时,光子计数探测器的最佳材料也有争议,GE医疗决心将首款硅基探测器推向市场。
AI工作流程将更受欢迎
2023年,提高诊断准确性、工作流程、运营效率以及护理质量是医疗机构最看重的事项。因此,在技术人员短缺、预算紧缩、疫情等压力下,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工具加速进入了临床应用,用来提高工作流效率。
AI商业化的重点是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在图像重建方面,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帮助减少辐射暴露,并在扫描错误的情况下恢复图像,有望成为未来OEM解决方案之间的显著差异。
尽管对扫描前和扫描后人工智能软件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提供的价值,但目前临床医生的犹豫阻碍了广泛应用。CT领域的人工智能软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跨越鸿沟”(医学成像人工智能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17亿美元)。
不断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产品组合
全球医疗保健系统的发展,包括初级保健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大,是预测期内CT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与这些驱动因素相一致的是不断发展的临床应用范围,不仅影响到CT设备的应用程序,还体现在细分市场的增长趋势。
刺激从价值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需求、实现肺癌筛查计划(包括欧盟支持的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带来CT市场的稳步增长。
通过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明显的细分趋势:
新兴市场稳步实现现代化:随着对多功能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正在从低端CT转向中端CT。
成熟市场对先进程序不断增涨的需求推动了高端市场的增长。例如,美国和英国过去几年对胸痛指南的修订建议将心脏CT(通常在64层以上)作为CAD的首选检查。
明天会更好
2022-2027年,全球CT市场发展强劲。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CT市场,在Signify Research提供的全球多个国家/地区CT的预计收入增长图中,中国排名首位,且远远高于位列第二的美国;未来中国的临床需求将向中高端产品转变。
此外,高端DR等其他成像模式对CT市场的蚕食、新兴市场支持CT基础设施的节奏(包括成像设备和PACS架构)等问题也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