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嘉峪检测网 2015-09-24 15:51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近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黎明5月20日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将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快制定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支持装备“走出去”。王黎明指出,我们的产品、装备甚至成套设备“走出去”,都应该是阶段性目标。更深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应该是带动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实现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和投资的一体化。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和产能,现状还是非常不错的。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的规模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地增强,许多产品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们有220种工业产品居全球第一,像钢铁、冶金制造、水泥、平板玻璃、轨道交通等处于世界较强的发展水平。从国际合作领域看,我们已经从过去的一般加工业、一般产品的贸易出口,逐步开始转向技术、资金、装备的集成化出口路径。在“走出去”的路上,应该说前景是广阔。
我们现在的条件,主要有三项内容:第一,产品、领域不断扩大,除了220种居于世界领先的产品,我们许多产品的出口交货也在不断增长。装备制造业201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68000亿元人民币,占全部工业产品出口总额的56.8%。而消费品工业是我们传统的出口产业和产品,2014年出口总额、交货值是44000亿元人民币,比5年前(2009年)在全部出口产品总额中的占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消费品领域的出口产品正在逐步地有所下降,而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净增加幅度较大。第二,目前我们装备制造的产业门类是齐全的。从原材料到装备制造的水平,以及最终的装备制造的产品,门类齐全,体系较为完善。第三,我们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结构在不断改善。过去的贸易出口,可能单纯是产品出口,有少量的投资出口或者产业的技术装备出口,现在这种组合型的出口越来越多了。第四,国际产能的合作更加活跃。无论是机械装备、汽车,还是农业机械装备方面,在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加。从这些方面看,我们目前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条件。
我国装备制造的竞争优势
一是产品的优势。比如机械装备,在机械装备领域,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的总量占世界的41%,机床占世界的38%以上,所以我们的产品有相当的基础。关于下一步“走出去”,既有重大的装备制造业,成套的设备,在机械制造上,有航天航空、轨道交通装备,这些都是有相当的能力,具备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走出去的现实可能性。
二是培育成长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从这些企业2014年的统计看,在装备制造业中,有56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许多企业,如中车、华为、中船重工、三一、中联重科等这些企业都处在全球领先的位置。
三是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装备制造和产能“走出去”的战略合作。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像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制定得比较全面。下一步各个部门抓紧落实好,将对我们整个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都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进一步推进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难题
一是国际贸易保护、国际贸易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二是“走出去”在规划、法律、制度方面不是很完善。三是在整个融资水平、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四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强。五是“走出去”的国际化服务机制还有待改进。
支持装备“走出去”的举施
工信部作为装备制造和产能的主管部门,进一步支持引导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做很多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通过落实好国务院30号文件,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快制定完善装备“走出去”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推动完善金融政策措施,使“走出去”的企业得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比如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在投资项目、领域、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目前国务院也在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前一段出台的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和资金,加快设立中投的国际合作产业基金公司,设立丝路发展基金,既有的中非基金,以及下一步的亚投行等。这些都将成为有力的融资支持。利用现有的各类发展基金和社会的投资公司,支持带动企业走出去。工信部还将积极通过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装备“走出去”的文件,加快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开展工作。前不久我们已经和国开行联合选择了30多个重点项目,通过银企合作推动装备制造“走出去”。
三是更好地发挥政府间合作的外交机制,引导带动企业“走出去”。我感到这一段时间,中央国务院对这方面的力度很大。
结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装备“走出去”文件的实施,未来5到10年的目标是:第一,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和投资有明显进展;第二,在境外有若干产能合作示范基地能起步并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形成一批合作成果,带动国内的装备、技术和标准明显提升;第四,通过产能走出去,使中国经济形势、质量提升、方式转变都有明显变化。
“走出去”的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产品、装备甚至成套设备“走出去”,都应该是阶段性目标。更深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应该是带动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实现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和投资的一体化。目前尤其是服务、技术、标准在“走出去”过程中,还有很大差距。只有装备制造和产能加大国际合作“走出去”,才能更好带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也只有技术和标准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带动促进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是系统工程,是分不开的,单独“走出去”不太现实。下一步在产品装备“走出去”的同时,应该加大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的工作力度。
关于标准“走出去”,我们需要做四项工作:一是把现有中国标准国际化。我们很多国标、行标、企业标在和国际接轨上有很大差距。二是加快研究制定国际标准,更多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更多和先进制造企业联合,在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体现我们的话语权。三是我们现有的装备制造标准起码要做到英文化。我们在轨道交通、铁路建设、船舶、钢铁、机械设备制造、电力设备等领域,有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但标准没有国际化。四是我们现有国际领先的标准,在认定的基础上,要让更多的国际标准认证组织和我们互认互信互用。实现标准带动产品,产品促进标准,一起“走出去”。
我们现有的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和要求差距很大,从政府工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都需要大大提升。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对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也是重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第一,能够促进我们“一带一路”的现有合作机制能够进一步向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扩展,比如对东南亚的投资、在非洲的投资,可以有力提升和带动重大的装备制造业和产能的“走出去”。
第二,“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应该讲这一带从东南亚到印度洋到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具有很好的劳动力资源,还有他们还属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广阔。我们需要积极加以利用。
第三,在这一带我们有合作的优势和互相弥补的机制。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更好的促进发展,非洲地区是大家公认的资源宝库。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有能源的优势,比如石油、天然气,和我们有相当的发展互补性。他们正在发展中,需要我们这些产品、企业、技术到那里去加大合作,投资办厂,包括钢铁、电力、有色、玻璃、水泥、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这些都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和走出去的空间。
应该说,包括投资潜力方面,我们在这一带未来发展也极具优势。有关资料显示,我们在印度的投资量只占印度引进各类外资总规模的不到1%。我们在非洲的投资,这几年也加大了力度,各方面投资很多。但总额加起来排世界在非洲投资的第六位。我们在东南亚的一些投资和合作项目的投资比例也不是很高,未来的前景应该是广阔的。通过丝绸之路的海上经济带的广泛国际合作,能够带动推进我们的装备制造“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优势发挥好,这个机遇抓住了,中国现有的装备制造水平会大大提升,机制转换、方式转变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