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2024年8月28日,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设备公司 CereVasc 宣布其用于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 (NPH) 的 eShunt 系统获得 FDA 突破性设备指定。
2024/08/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024年12月10日,Microbot Medical 宣布已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其 LIBERTY®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 510(k) 申请。
2024/12/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经历了从使用专用血管腔内器具到商品化通用血管腔内器具的发展过程。只有可以应用更多商品化血管腔内器具,才能完成更多的手术程序,才能适用更多种类的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未来的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将具有一定的力反馈和视觉反馈功能,并具备半自动和导航功能。
2021/03/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CereVasc提供一种全新的脑积水分流管---eShunt ,首款微创介入脑积水分流管,提供了比传统治疗带来益处的潜力---一种与频繁失败、感染风险和高成本相关的半个世纪历史的神经外科手术。
2022/02/1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研究人员于2021年3月在西京医院完成全球首例经导管微创介入心衰治疗水凝胶临床实验,开创了心衰治疗水凝胶材料及器械创新的新高峰,已完成的多例临床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2/10/1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外周介入将是继冠脉、神经介入之后又一个将爆发的大赛道。这个赛道患者人群甚至超过冠脉、神经介入患者之和。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2019》中的数据,我国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基数超过4500万,我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有近1亿的患者,其中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升高。
2022/11/01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2022年12月30日,ISMCS 全球唯一中国委员、来自苏州大学机电学院生物制造中心人工器官研究所的心擎医疗创始人徐博翎博士做了主题为《经皮短期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与动物实验评价》的分享,详细介绍了心擎医疗产品NyokAssist™介入泵的研发进展与优势。
2023/01/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和北京大学郑玉峰教授在科爱出版社创办的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联合发表研究文章:介入导管表面丝素蛋白/硅基微球复合隔热涂层的构建及其在脑靶向低温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13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微创旋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旋磨介入治疗仪和一次性使用冠脉旋磨导管2个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2024/12/1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TAVR产品出现给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带来希望。尽管TAVR与SAVR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是TAVR产品并非可以适用于所有主动脉瓣膜疾病患。目前已上市的TAVR产品主要是生物瓣,无论是牛心包还猪心包都存在天生性能缺陷。其中生物瓣寿命短时最大问题,一般情况下生物瓣在术后7-10年,开始出现一定坏损,不过功能尚可维持;到术后15-20年就需要再次替换瓣膜。
2022/04/04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