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柔性全向应变传感器

    近日,江南大学采用多壁碳纳米管/聚二甲基硅氧烷(MWCNTs/PDMS)导电复合油墨,通过印刷工艺制备出可跟踪和监测应变的全向应变传感器。相关论文以题为“MWCNTs/PDMS composite enabled printed flexible omnidirectional strain sensors for wearable electronics”发表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06/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华为鸿蒙3.0 可穿戴心电分析新款上市

    7月27日,华为HarmonyOS 3(下称“鸿蒙3.0”)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在线上举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会上宣布,华为鸿蒙3.0正式发布,将于9月启动规模升级。

    2022/07/28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新型可穿戴设备可测量皮肤下肿瘤大小的变化

    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创造了一种小型自主设备,该设备具有可伸缩的传感器,可以粘附在皮肤上以测量皮肤下面肿瘤大小的变化。这种非侵入性的设备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将结果传送到智能手机APP,以估体内癌症的治疗效果。

    2022/09/23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浅谈脉搏血氧仪的临床评估

    根据《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要求,对于居家治疗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经评估后为有需要的,应提供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等开展健康监测,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93%等情况尽快转诊。

    2022/12/3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基于自粘附、自愈合、生物相容性导电聚丙烯酰胺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应变和压力传感器

    北京化工大学于中振教授、杨丹教授团队通过向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中分散聚多巴胺修饰的碳纳米管(PDA@CNTs),制备获得具有自黏附、自愈合和生物相容性的导电纳米复合水凝胶材料(PDA@CNT/PAM)。

    2023/03/18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FDA对人工智能(AI)医疗器械的监管态势

    近年来,为了满足对更加智能的设备和机器人、可穿戴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以及加强型平台和模拟等的需求,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这种数字化使得人们对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与医疗器械的结合更感兴趣。

    2023/03/2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现代医疗器械设计的新焦点

    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设备、传感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数字技术的普及,智能化为数字医疗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智能化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和不安感受让隐私保护成为了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医疗器械公司需要确保产品的网络安全性和解决隐私保护的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法规遵从性和数据隐私条例,更是可以使患者和护理人员建立起对其产品的信心。产品

    2021/09/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清华大学冯雪教授《Sci.Adv.》:可以贴在皮肤上的柔性多普勒超声仪

    清华大学的冯雪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柔性多普勒超声装置,它可用于连续监测人体深处动脉的绝对血流速度。该设备很薄(1毫米)、重量轻(0.75克)而且容易与皮肤贴合。该装置采用双波束多普勒法,从而避免了多普勒角对测速的影响。在超声模型和人体上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该装置可以准确地测量血液的流速。这种可穿戴的多普勒装置有助于提高血管重建手术后患

    2021/10/29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一类新型3D打印柔性生物电子器件的纳米工程墨水

    柔性电子器件的诞生使得传感器、致动器、微流体和电子器件在柔性、保形和可拉伸亚层上的设计照进现实,这能够解决可穿戴、可植入以及可消化等康复领域中的关键问题。然而,与人体组织相比,这些设备的机械和生物性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难以与人体完美地合二为一。近日,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3D墨水,它模仿了像皮肤一样的高导电性人体组织的固有特征

    2022/08/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研发的六大过程

    医疗器械研发是一个相对长周期的复杂过程,可能综合了化学、物理、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医疗器械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用于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治疗患者的手段和工具,还包括可植入,可穿戴和便携式的家用医疗器械,这些仪器可以用于修复人体器官的功能,给予药物或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022/09/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