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2019年2月1日起日本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日本PSE法规要求的移动电源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2018年2月1日公告制定电气用品技术基准的省令解释之部分修订,修改「关于电气用品的范围等之解释(平成24・03・21商局第1号)」,明确地规范今后可携式锂离子蓄电池(移动电源)为电气用品安全法的管制对象, 将依照电器安全法规定处理。

    2018/03/09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重金属污染物Pb(II)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准确检测研究获进展

    利用MoS2/RGO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水中微污染物Pb(II)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该工作对于实际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及准确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019/03/22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科研人员开发出检测酪氨酸磷酸化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卿光焱与中药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梁鑫淼合作,在蛋白质磷酸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智能聚合物功能化的仿生离子通道器件,实现了酪氨酸磷酸化的实时感知与测量,并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筛选中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2020/09/2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隔膜对动力电池加热、过充、针刺和外短路测试的影响

    一层薄薄的膜材料,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对于锂电池系列,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有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目前常用的是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如聚乙烯膜(polyethylene,PE)、聚丙烯膜(Polypropylene,PP)等。

    2020/09/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低温与高温粉末涂料抗菌剂研究与效果对比

    抗菌剂根据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两种类型。有机抗菌剂为传统的抗菌剂,在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机抗菌剂通过抗菌成分Ag+、Cu2+、Zn2+等离子及其化合物和其它金属结合于无机材料而制得。在一些领域,有机抗菌剂以其耐热性好、安全性高、抗菌持久性长的优点得到较快发展,可广泛应用于涂料、有机塑料、纤维、陶瓷、搪瓷等领域。

    2020/12/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确定样品处理方法的原则与依据

    样品处理是整个分析测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利用各种化学方法将待测元素从固(液)态试样中定量地以离子形式转入测试溶液。选择合理的样品分解方法,可使分析手续大大简化,使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准确性大大提高。

    2021/04/29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 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可降解镁基界面螺钉临床转化应用挑战及开发策略

    镁金属因具有理想的力学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可降解及促骨生成效应,有望被发展成为新一代内固定器械用于ACL重建。然而,其降解速率过快和力学强度不足也被认为是限制其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聚焦以下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镁及其合金作为潜在的界面螺钉的优势;随后,阐述了镁离子促进腱-骨愈合的潜在机制;最后,讨论了镁基界面螺

    2021/05/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厦门大学固态电池新进展!

    固态电池的研究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固态电解质(SEs)的发展,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高Li+迁移数(tLi+≈1)、高杨氏模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为锂金属电极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然而,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匹配时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差,且即使在低电流密度下(<1mAcm-2)锂枝晶也容易刺穿造成电池短路,后者直接影响了SSLBs的实际应用。

    2021/10/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环境敏感型水凝胶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本综述从其分类、常用聚合物、给药途径角度总结归纳了环境敏感型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响应因素环境敏感型水凝胶具体可分为温度、pH 值、离子、光及多重敏感型水凝胶,其中以温度敏感型最为常见;常用环境敏感型聚合物包括壳聚糖、聚N-异丙烯基酰胺、泊洛沙姆等。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环境敏感型水凝胶给药途径广泛,包括经皮、眼用、鼻用、口腔、阴道

    2022/01/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冻干保护剂在蛋白药物中起了什么作用?

    冷冻干燥广泛用于制备治疗性蛋白质制剂,蛋白冻干制剂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质期,方便药物的储藏和运输,然而,蛋白在冻干过程中存在许多应力,包括低温应力、冻结应力(枝状冰晶的形成、离子强度的增加、pH值的改变、相分离等)、干燥应力(失去蛋白质表面水分子)等,这些应力常常直接或间接导致蛋白质类药物失去天然构象从而变性或失活。

    2022/03/2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