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2-06-18 22:55
从我们当前产品化工作的进程来看,似乎谈及层级问题还为时尚早,但在实际上越来越多顶层的要求已经逐渐在明晰,上级甚至于顶层的要求地在不断地下发,并且在原先接口(机械、电气、软件)基础之上,开始向模块级发力,向板卡级延伸,提出了较为细致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将极大地促进某几类产品的产品化进程。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大致在零几年,那是最高主管机关的技术主管就曾经来到单位做过调研,就是针对箭上机统型的可能,也就是三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这是最初的产品化,但实际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很了不起了。当时调研的结果一定是不行,我们强调的是项目的差异性。到如今20年过去了,我们的产品化也陆续开展了不下十几年了,从最初的外部约束到现在的自发,以及上级细化要求的下发,无不说明产品化工作的重要性一一成熟度快速提升、成本最大限度降低、保障更加有力。
客观来讲,顶层管理部门、机关下发的要求应该是顶层和整体性框架层面,而非过于细致的约束,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悖论,也就是守正和创新的关系,任何形式的极端化都无异于整个事业的发展。因此即便是顶层的约束,也要为技术的发展、创新留下活口儿,也要为当前正在完结的产品和项目留下活口儿。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标准规范制定的问题,也就是提炼型、还是前瞻型,前者是基于之前成熟的工程经验,后者是立足于现在的前瞻型研究和分析,但不是凭空拍脑袋想出来的,也要有一定的技术、管理的验证。一份水平高的标准,是要兼顾这两方面的。
回到产品化的层级,整体来看可以区分为四大层级:①顶层架构级,②算法源头层级,③单机层级,④模块层级,其中①②属千技术源头层级,③④属于产品的具体实现。
此处必须明确一个观点,即务必关注技术源头,自上而下的技术产品化,则可以更高效地落实产品化要求,最大程度地做到归一化和集约化。
1、顶层架构层级
这个应该从总体层级、系统层级去着手,甚至于可以再上升到用户层级,是不是对用户要求太高了,实则不然,因为顶层需求本身就需要归一化,看似五花入门的要求,完全可以以实际要达成的目标去区分、覆盖,构建一个立体的空天网路。
此处对于此不再展开,主要聚焦整个项目的架构和系统架构层面。对于运载器而言,运载能力、入轨精度以及与之对应的发动机的推力,火箭的直径,关键执行机构的能力,探测设备、敏感装置的精度要求,算法的精进。换言之也就是能力和平台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能力需要怎样的平台,对应地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大平台构建的责任在于总体,要以现有的资源、能力,进行高层级的整合、融合,以成熟技术产品的集成,达成既定的战技指标要求。
这一层面上要积极地像现在民创企业学习,将产品最大限度的归一化,将资源集中化,以较少的、较优的精干力量集中起来打攻坚战,最终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向领域延伸的良好局面。
2、算法源头
系统工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以若干子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一个满足既定指标的大系统,并保证整个系统中各环节的有序运行,这中间算法极为重要。
此处的算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最为重要的制导姿控算法,也包括保证整个系统有效运转的系统策略,比如整个运载器信息流的实现,工程中所提及的总线架构。前者解决最为主要的间题,后者则是针对基础环节发力,无论是主要还是基础,对千产品化的实现都极为重要。
狭义算法的实现自然关乎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算法本身的裕度、余量存在可调性,是用到临界还是留有至少20%的余量,源于对天地一致性、系统的控制能力和对自身技术实力的理解和把握。
这一点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装置、惯性器件、伺服机构来例证,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化地从适算速度、器件精度、动态指标等层面进行最大化的约束和一致,为单机的产品化扫清障碍。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阿波罗计划中火箭计算装置的能力,仅相当于现在普通计算器的水平,剩余的自行脑补。这自然也包括我早期研制的火箭和武器,当时是以怎样的顶层和系統设计保证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最优实现。
而广义算法对于单机产品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比如信息流、总线架构的设计实现,直接关乎单机的硬件接口和软件协议,比如热备份,则直接关乎单机在系统中如何在备份时做到静默、如何在切换时快速进入角色。算法的产品化表现形式也就是整个平台的架构和某个系统的架构,我们称之为平台,也就是其基础性和快速可扩展性。
3、单机层级
单机层面的产品化,是整个产品化最为外在的表现形式。
前面已经谈及单机层面的产品化受制于顶层架构和算法源头,源头的输入在经过论证转化为技术要求的过程中,需要从系统层级和单机层级最大规约化地厘清,向着已有产品方向靠近,才会从单机层级把产品化工作真正落地。
以惯性器件为例,近期正在着手做的一些指标综合层面的工作,可以归结为单机层面产品化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即不用最后一根稻草将单表压垮。
而不受狭义算法限制的单机,一般受制于总体安装空间、安装接口、电气接口、软件接口的限制,这与系统和总体的架构强相关。实际上在经过了以往研制之后,前期的努力为我们留下丰富的可继承的单机产品,无论结构尺寸、电气接口、软件接口还是可扩展性,都可以满足、适应当前的需要,那么单机就要从这中间选择或以其为基础进行扩展。
单机层级在以往的努力是以一个系列化的产品谱系去应对系统和总体要求,但目前来看这个谱系过于庞大,这个谱系在以往称之为货架,但更像一个杂货铺的货架。
4、模块/单表/单板层级
这个层面的产品化,即便没有前3个层级的约束和支撑,也会开展地较好,原因就是单机配套方这一级组织之于产品化工作的深入理解,一旦产品化,对于组织而言,会尽最大限度地去做好该层面的工作,以集约组织资源,减少新研产品带来的风险。而一旦前3个层级工作被深入地推进,则该层级的产品化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助力。
换言之,这个层级的产品化已经处于自发的状态,因为单机层级面对诸多用户的不同要求时,必须有一个快速响应的模式,否则会错失诸多竞标的时机。
总体而言,产品化工作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一个双向努力的过程,但实际上自上而下会发挥更为有效地作用,可以荡平诸多障碍,所以在这个层级要做好顶层架构、系统平台、系统算法的归一化,归一化的基础就是针对原先架构和算法的优化;而自下而上也会持续发挥着有效作用,有效地牵引、归集,为单机层级产品化提供最大的可能和支撑。
来源:田村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