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医用内镜是目前内窥镜热度最高的细分赛道之一。无论是国内巨头迈瑞医疗、澳华内镜等上市公司,还是国外老牌企业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等均布局于此。
1、内窥镜4K为何如此必要?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内镜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光学成像技术上。
从光导纤维技术到CCD成像,从CMOS后来居上到4K成像,光学成像技术的革新呈现阶跃式发展。而内镜成像更是紧随着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而革新。
那么,4K在内窥镜领域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更高的分辨率和细节展示:内窥镜4K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使医生能够观察到更为细微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这对于诊断疾病、检测异常黏膜和早期病变至关重要。
2.精准的病灶定位和评估:4K内窥镜技术通过清晰展示组织和器官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评估病灶,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3.提高手术效率和医生工作流程:4K技术提供了更清晰、更大屏幕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轻松地进行手术操作,并更好地协同团队。这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手术时间,为医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工作流程。
4K对于内窥镜而言那么必要,但目前仍旧有一些误解存在。
2、误解一:4K内窥镜是一个统称
众所周知,内窥镜分为软镜和硬镜两大类。基于运用科室、结构逻辑、光学原理等的不同,产品及市场格局也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把4K内窥镜进行统一分类——毕竟,在软镜和硬镜上,4K难度有着天壤之别。
目前硬镜市场虽然已大规模普及4K,但是软镜市场其实才刚刚迈入4K时代。软镜在4K领域目前屈指可数,例如奥林巴斯、澳华内镜、宾得,而反观硬镜,已经超过了50家。
目前内镜市场软镜及硬镜4K产品表(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本身相对于硬镜,软镜的技术壁垒就更高。光是图像传感器、牵引丝、光纤、润滑剂等上千零件的上下游供应链及对于图像算法的摸索就足以抵挡大部分跃跃欲试者——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软性内窥镜赛道是众所周知的黄金赛道,但市面上品牌依旧了了的原因。
图片来源:德邦证券
3、误解二:软镜4K,仅仅是分辨率的提升
事实上,4K超高清在软镜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分辨率的提升,同时更有图像处理能力的同步升维。只有在白平衡、色彩还原、锐度、暗角调整、信噪比、对焦精准度等图像处理的多个维度上不断进行打磨与调试,最终才能诞生符合临床需求的高画质4K图像——而这一点,也并非目前的所有软镜品牌能够触及的到。
奥林巴斯4K内镜系统EVIS X1 图片来源:奥林巴斯视频号
澳华内镜4K内镜系统AQ-300 图片来源:澳华官网
宾得4K内镜系统INSPIRA™4K 图片来源:CISION PR Newswire
从目前全球市场仅有3家推出了4K软镜系统就足以说明,在技术上软镜的4K应用是个“难啃的骨头”。众多企业即便能轻松跨界分分“硬镜”的一杯羹,但软镜4K在目前看来,仍旧是高墙一堵。
4、误解三:硬镜达到4K就可以了
上文说到,目前4K硬镜企业已经超过50家,因此4K仅仅是“及格线”,并不是“优秀线”。
在“卷”的氛围下,如今能够符合“4K+荧光+3D+人工智能AI”看起来才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产品。一方面通过各种颜色特征信息实现对病灶的识别与追踪,另一方面通过对器官的识别与追踪,辅助医生定位操作目标,同时监控出血、破损等意外状态——只有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手术负担,提升治疗效率的产品才能真正被人所接受。
图片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随着4K技术的逐步成熟,硬镜在3D、荧光、AI等功能上的厮杀必将更加激烈,而软性内窥镜在临床应用中的超高画质普及更是势不可挡。4K产品正成为各大制造商无法回避的行业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