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药品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嘉峪检测网        2024-06-07 18:55

药品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任务,对药品生产企业以及药品行业监管机构来说都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正确地管理好这些风险,才能保障技术转移顺利进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

 

在医药产业中,药品技术转移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这个操作过程并不简单,实施时会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还可能产生风险,原因往往可以归纳为技术的复杂性、结构的烦琐以及运作的复杂性等。一旦风险化为现实,将导致重大损失,甚至威胁公众健康。因此,研究药品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药品技术转移是医药行业的一种常见行为,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和商业化之间的距离,让研究成果能够化为实际的市场产品。但是,其转移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风险,如技术的兼容性和适应性问题,以及法规和政策的风险等。在药品技术转移过程中有效管理风险,对确保药品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和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药品生产涉及大量专业技术和知识,如果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泄密,会造成技术的价值大幅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技术研发失败。因此,需要在合同中明确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并严格执行。经济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发成本的风险。由于药品的研发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在转移后,新的研发机构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或者由于一些未知的因素导致研发过程中断,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市场风险。如果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可能会直接影响技术转移的效益。药品行业受严格的法规和政策监管,在转移过程中,如果遭遇到不可预见的法规变更或政策调整,可能会对技术转移产生消极影响。

 

风险管理的措施

 

● 采取分析方法转移

分析方法转移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药品检验和清洁度等多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为沟通不恰当、转移方案不明确或者过早投入生产等问题导致的转移效果不佳的情况。

所有的分析方法转移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沟通的基础上。一旦决定进行转移操作,相关的流程、规则、标准和数据等必须共享给参与人员,以确保每个人都对工作内容有全面的理解,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和误解。只通过打电话或者微信沟通,而没有形成具有可追溯性和依赖性的书面材料,会严重影响转移的效果。分析方法的转移也需要有明确的方案和报告文件,这些文档将作为转移操作的指南和依据。如果在没有这些文件的情况下就轻易进行计划的实施,那么就有可能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甚至计划失败。此外,还应该正确设置可接受的测量数据范围。如果在转移过程中,数据超出了设定的标准规定范围,就需要立即报告偏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熟视无睹会导致更大的风险发生。工作人员不能在还未完成分析方法验证的情况下就进行产品的检测或投入下道工序生产。这种行为不仅大大增加了风险程度,还可能因为操作不一致或者复测次数增加而受到更大的损失。

● 健全动态监管机制

动态监管机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生产过程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转移双方应该有明确的职责,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深入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动态监管机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药品生产技术转移过程中生产环节的监视。这需要不断观察和评估生产过程,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影响药品安全、质量和疗效的生产问题。为此,需要进行定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实施适当的质量保证措施。这不仅能有效预防存在的或预期的问题,还可以及时找到并纠正这些问题,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动态监管机制还需要协助并引导转移双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避免可能会对药品生产技术转移产生不利影响的合规性问题。因此,监管机构和转移双方应共同努力,增强各自对法规的敏感性,并完全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这可能需要进行定期的法规培训以及法规审核和更新。动态监管机制应参与、帮助转移双方分析和解决药品生产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的技术挑战、生产过程的改变以及新质量标准的实施等。监管机构应紧盯市场趋势和生产环境变化,定期与转移双方进行互动和沟通,以便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协助双方改进生产过程。动态监管机制也需要以客观和公正的方式评估和记录药品生产技术转移过程的性能。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估和报告系统,既可以为监管机构提供有关生产过程的实时信息,又能为合规性、性能和风险管理决策等提供依据。

在药品生产技术转移完成后开始生产时,合作双方应当指派专门的检查员实施现场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包括转移试验地点、关键工序的生产地点,进行药品检验分析的实验室等地的设施设备、生产管理、质量保证与控制、包装入库、储运等环节的准备情况。现场检查有利于监管部门深入了解整个生产流程是否与预期的制药标准一致,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动态监管也可以促进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核查工作的开展。受控的生产数据不仅可以为现场检查提供参考,更能通过数据分析预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及时整改,规避生产质量问题。实施动态监管,不仅令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利,也能确保生产状态处于受控的管理之下。健全动态监管机制是药品生产公司对消费者负责的举措,规范的生产流程保障了药品质量,让消费者安心使用。

● 实行生产控制

药品生产技术转移可以实现在不同的生产地点,按照已经确认的生产工艺,有效可靠地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药品。整个生产技术转移过程涉及生产人员的培训和操作,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以及对产品工艺参数的确认、对产品质量监督等多个方面。人员的培训是生产技术转移中的关键环节。由于药品生产环节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不仅需要对生产设备有深入了解,更要熟知药品制造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标准。生产人员需要接受深度的专业培训才能确保其正确操作各项仪器设备,严格执行生产工艺,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也十分重要,如关注各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差错以及可能存在的污染或者交叉污染风险,从而进一步积极防范。生产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多项变更,要求有严格的变更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操作在变更批准之后再开始,以此防止偏差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转移过程还需要依靠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已确定的产品工艺参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确认。除此之外,产品质量监督控制也是生产技术转移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过程中的抽样、检测和分析等工作,可及时了解和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验证过程通常以连续生产三批质量相同的产品作为标准,这种经验规则被广泛接受并应用。这样可以确保捕捉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在各种正常运行条件和预见的偏差条件下仍能生产出符合预定要求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验证的步骤通常包括各种关键的生产步骤的检验,如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生产过程中的混合、过滤、灭菌以及包装等。验证过程应包含所有独立的生产步骤,能在受控条件下重复进行,并在结束时得到预定的结果。同时,还需要确保所有的设备和仪器都符合规定,并适合于进行特定的操作。在验证过程中,为证明新生产地点的生产工艺是稳定可靠的,需要收集并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生产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并通过统计学的方式进行数据解释。其中涉及的产品工艺参数通常包括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验证过程中还理应关注生产过程是否可以持续产生质量稳定、可控且均一的药品。为此,要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各种控制点,监测和控制各种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的因素。控制点关乎环境、设备和人员等几方面。

● 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是药品生产技术转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物料的管理涵盖物料的采购、存储、审计、发放和使用等整个过程,若某一环节出现任何差错或者误操作,都可能直接影响药品的生产质量,甚至对公众的健康构成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物料管理规程,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物料质量管理程序。在采购环节,企业要有一套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制度。供应商应该是经过企业严格审核的,具备稳定的、保证质量的供应能力。企业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其在持续的供应过程中,质量标准并未发生变化。在入库以及检验环节,企业要明确物料的接收条件。每一种物料都应有严格的接收标准,必须拒绝接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料收。同时,入库的物料应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管理,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物料质量发生变化。在发放及使用环节,也需要有对应的严格的管理机制。所有物料在使用前都应进行必要的质量确认,不得使用未通过质量确认的物料。需要强调的是,应有专门的人员对物料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物料的使用均符合规程,避免因操作错误引起的质量问题。如果物料厂家发生变更,企业要严格遵守变更管理程序,开展相应的验证、质量考察等工作。所有的变更都应有充分的理由,由专门的人员完成操作,并通过专门的验证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为了避免不同物料之间的混淆差错,企业应该构建物料编码管理程序,为每一种物料赋予特定的代码,根据物料的名称、代码、批号的不同实施定置定位管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误操作导致的质量风险,提高药品生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只有充分了解药品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确保药品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要持续优化、调整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条件和环境。

 

分享到:

来源:张江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