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是否已经下降?

嘉峪检测网        2015-10-03 10:40

 

一、中国产品在全球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增幅出现下滑态势

目前,中国的出口平稳增长,面向欧美的出口在2014年第三季度比上一季度有所增长,净出口对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度也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指出劳动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造成了中国出口竞争力的下滑。2013年,中国出口总额的60%来自广东、浙江、江苏3个省份。2013年,上述3个省份的年均薪酬约56000元,约是2000年的3.5倍,与上年相比增长10.6%,两位数的增幅是一个很高的水平。此外,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年均)比2000年上升27%201435月进行的“珠三角地区出口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该地区企业经营影响最为不利的前三项分别是:“劳动成本上升”、“劳动力不足”以及“汇率风险”。

事实上,中国产品在全球出口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在2010年之后就渡过了峰值期,依靠获得其他国家份额实现的急速市场份额扩张已经开始出现下滑态势。

那么,究竟是哪些产品造成了中国产品自2010年之后在世界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增长放缓呢?下文将按照不同出口品类分析其出口竞争力指数,以此来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

二、主要出口品类的分析

1.行业选择

首先,为了保证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产业具有足够的规模,能够对中国的整体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所选行业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1)该行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同类产品进口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必须高于全球进口市场中中国产品所占的份额(2012年);(2)该行业的产品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必须高于5%2012年);(3)该行业自2010年之后必须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发展特点。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的贸易数据库RIETI-TID2012所包含的13种产业中,满足上述条件的共有5种(家电、纺织制品、玩具•杂货、电气机械、通用机械)。因此,本文将以上5个产业作为分析对象。

从上述5个产业的中国产品在世界进口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看,可以发现家电、纺织品、玩具•杂货所占份额自2010年之后呈现出明显的增幅放缓的态势。而与之相对,电气机械和通用机械的份额却依旧保持着扩大的趋势。

2.基于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分析

将上述产业按照用途进行细分,按照:(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2)贸易特化系数(TSI)两种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进行分类,其结果见表1

RCA是某种出口商品分别在本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和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平均比重的比率,前者除以后者数值大于1,则判定该国该类产品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TSI是指某种出口商品的纯出口额与该商品的进出口总额的比值,比值越接近-1,表明该商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弱;而比值越接近1,则表明该商品出口越专业化,竞争力越强。

中国上述产业的竞争力变化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组:第①组两种出口竞争力指数都恶化或者持平;第②组两种出口竞争力指数都有所改善,或者其中一种出现改善。通过分析这两组的中国产品在全球进口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发现第①组中的产品增长有限,但是第②组的产品呈现出扩大态势。

3.尽管中国技术密集型商品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无法弥补劳动密集型商品竞争力下降的幅度

属于第①组的品类包括:以贵金属精加工品和箱包类为代表的“玩具•杂货(消费品)”,以服装为主体的“纺织品(消费品)”,以电视机和洗衣机等为代表的“家电产品(消费品)”。以上多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些商品很容易面临在成本方面优势强于中国的其他国家(地区)的出口竞争压力。事实上,从该组商品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欧盟、日本的进口动向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上述国家(地区)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份额已经在不断降低,而从东盟(ASEAN)进口的产品份额在不断增加。除ASEAN之外,欧盟从孟加拉国进口的产品份额、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产品份额都紧随中国之后。这些国家(地区)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将出口价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例如,2013年,中国广州市制造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437美元,与之相比,达卡市(孟加拉国)仅为86美元,胡志明市(越南)为173美元,墨西哥城(墨西哥)为386美元。此外,墨西哥在对美国出口产品时很有可能充分利用了NAFTA的优势。土耳其面向欧盟出口的产品份额很高似乎也是从同欧盟的关税同盟中获益。

属于第②组的商品有:以手机为代表的“电气机械(生产资料)”、电脑等“通用机械(生产资料)”。中国上述商品的出口竞争力预计会得到大幅改善。此外,“电气机械(零部件)”,以化学纤维为代表的“纤维制品(半成品)”等半成品的出口竞争力也有望得到改善。可以说,中国的出口结构已经由单纯的组装加工为主转型为半成品为主。

但是,中国商品在世界进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增幅有所放缓,说明第②组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幅,并不足以弥补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幅度。

中国电气机械(零部件)在2012年的RCA数值大于1,说明其在国际市场上是具有竞争力的,但TSI却只有-0.03,进口额略大于出口额。我们再将品类进行细分,可以看出集成电路(IC)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而且其中电子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器)等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

纤维制品(半成品)2012年的RCA数值也大于1,但TSI2008年以后只徘徊在0.4上下,增长有限。中国该类产品从美国和韩国进口较多,在高性能的化学纤维方面,中国自身产品似乎还没有具备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实力。

三、中国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中国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必须对技术密集型商品加快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品质。世界经济论坛(2014)发表的“2014年全球竞争力指数”中,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144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28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然而,在“技术基础(尖端技术适用性、技术转移、互联网接入)”和“创新(科研机构的水平、人均专利申请数)”等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指数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表2)。

中国政府最近频繁使用“新常态”一词,强调中国经济已经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增长阶段,认为想要实现可持续增长,推进创新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曾指出,“我国依靠廉价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中国自2014年起开始制定20162020年的第13个五年规划,其中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作为一项中期课题。

最近的一项具体举措是20146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IC产业发展规划》,试图通过建立专项推进IC产业发展的政府工作小组、设立国家投资基金、降低企业税、培养人才等措施,旨在实现到2020年之前缩小与国际尖端IC技术的差距,到2030年之前培养多家全球顶级企业的目标。

不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需要时间,这也是客观事实。所以,中国还需要在第①组的商品,即出口竞争力不容乐观的产品方面,削减劳动力以外的成本,阻止当下竞争力逐渐恶化的状况。例如,可以通过完善港湾基础设施建设来削减物流成本,通过缔结自贸协定来降低出口壁垒等,在这些方面尚有改善的空间。

在物流方面,中国政府201410月公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出,2013年,中国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为18%,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且与巴西和印度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该规划还指出要提高港口、铁路、道路之间的联络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有望得到落实。

在自由贸易协定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探讨参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及日中韩的自贸协定等规模较大的贸易合作框架。虽然最后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谈的进展情况,但贸易协定缔结之后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将不可小觑。事实上,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ACFTA)签署后,2010年东盟六国和中国之间大部分品类的商品关税已被取消,这对双方贸易额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日本瑞穗综合研究)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编译,文中观点仅代表原文观点)

分享到: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