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本文针对目前CTD申报资料中杂质研究相关问题做了一些研究:CTD格式中杂质控制的考虑要体现在CMC的各个环节,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质量控制”模块;CTD格式的特点之一是研究内容模块化呈现,但需关注杂质分析与控制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能割裂各项内容的必然联系和有机统一;从杂质谱分析入手确立科学的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分析方法的验证应具备针对性和全面性。
2021/07/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通过ICH指导原则中的杂质三限(报告限,鉴定限,界定限)进行解说,讲解新药和仿制药研究中对杂质研究的策略。报告限不用管它,随它去。鉴定限和界定限处理情况相似并分多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上,鉴定限和界定限处理经常会十分接近甚至重叠,因此对仿制药来说,最优的选择是直接将杂质做到鉴定限以下.
2021/07/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杂质分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杂质控制研究一直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尽管国家也出台了多个技术文件,指导研发人员进行杂质研究,但限于药品研究的复杂性,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准、研发理念、对指导文件的理解等,导致药品申报中关于杂质研究的发补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仅就化药API研究中关于潜在杂质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各位同行提供一些思路,起到
2022/07/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基因毒性杂质的历史和现状,对各国监管部门的应对策略进行解读,并对缬沙坦、雷尼替丁、二甲双胍等药物中产生亚硝胺类杂质的机制进行探讨。笔者结合文献资料、ICH 指导文件以及近期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从基因毒性杂质识别、原料药和成品工艺风险评估、毒理学评估、控制策略、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助力基因毒性杂质研究的进一步发
2021/02/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根据杂质与主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及校正因子来确定。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基本一致,采用自身对照法或峰面积归一化法;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有差异,校正因子在0.9~1.1之间时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0.2~5.0范围内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定量方式,须用校正因子进行校正;0.2~5.0以外时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
2021/07/2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摘要: 通过对提取方法和色谱、质谱条件的改进,建立了纺织品中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纺织材料试样经乙酸乙酯超声波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滤纸过滤净化
2015/11/09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10种质谱优缺点大对比
2016/10/11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实验室10种质谱优缺点大对比
2017/03/09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本文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机制干扰,且样品前处理方式较为简单,可同时快速筛选和确证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5中核苷酸。通过实际样品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9/01/1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EDS能谱常见问题汇总
2019/10/18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