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3月9日人民日报等报道,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表示,中国研制的人工角膜或于2021年6月用于临床,将为中国终末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他预计国产人工角膜大概在5000美元,价格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2021/03/1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皓教授领衔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听觉脑干植入系统”实现成果转化签约。据悉,国产中枢人工听觉重建装置已研制成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标志着无法通过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耳聋患者有望迎来“新声”。
2021/07/19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升级迭代,为医疗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也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审批标准也在不断细化。本期小编跟大家聊一聊,国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审批现状。
2022/04/09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医疗器械“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的上市申请,下面嘉峪检测网与您一起来了解一下“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在临床前研发阶段做了哪些实验。
2022/11/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人工智能医学信息系统软件审评指导体系构建》的要求,由我中心负责起草的《超声影像人工智能诊断软件技术审评指导原则》等11项人工智能医学信息系统软件指导原则(见附件)已经完成制定流程,并通过专家组审定,现予以发布,具体内容见本文。
2022/12/17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近日,人工智能视网膜成像和诊断领域的领先公司AEYE Health宣布,它获得了FDA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的批准,该人工智能可以从手持相机获得的视网膜图像中诊断出可参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24/05/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7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显示,“人工智能医用软件”是指基于医疗器械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其医疗用途的独立软件,含人工智能软件组件的医疗器械的分类界定可参考该原则。“指导原则”强调,对于算法在医疗应用中成熟度低(指未上市或安全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若用
2021/08/17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氙灯老化试验是模拟材料或产品在现实使用条件中涉及到的太阳光、雨水、露水等气候因素对产品产生老化的情况进行相应条件加强实验的过程,是一种人工加速耐候试验。
2018/03/03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本文以电气行业中硅橡胶材料用量最大的绝缘子入手,在充分调研绝缘子硅橡胶从单因素包括光、热、电老化到双因素包括电-热老化等,再到多因素包括电-湿-热老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中各种施加条件对材料老化行为的作用,老化失效机理的分析,以及影响材料老化主要因素的总结,较为系统的介绍国内外硅橡胶材料老化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
2022/02/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研发人工智能(AI)医疗器械产品,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安全、有效地解决临床诊疗过程面临的实际问题。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尤其是运用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在技术开发和研究创新过程中经常以“数据驱动”形式开展,网上公开的竞赛数据集成为很多研发团队从计算机技术领域切入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时,用到的第一个数据集。
2020/10/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