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可沥滤物是在医疗器械产品与人体不断接触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或与使用中的其他介质(如药液、血液等)相互作用时,从医疗器械中释放的化学物质,一般包括灭菌残留剂、加工工艺残留、降解产物、溶剂、材料中的单体及添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着色剂等)等。
2020/12/1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1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意味着医疗器械行业母法第三次大修改即将接近尾声。这次修改是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引起了行业产业的高度关注。
2021/01/25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ProTide前药技术是核苷类药物领域应用最成功的前药技术之一。其设计原理是将核苷膦酸/磷酸类药物分别通过磷酯键/磷酰胺键(芳基模块/氨基酸酯基模块)与极性基团连接形成磷酯/磷酰胺前药,通过掩蔽极性基团来降低分子极性增加透膜性,当前药吸收进入体内后再经特定酶水解释放原型药物。
2021/05/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当使用不当时,锂离子电池的化学能会以燃烧或爆炸的形式突然释放。一般来说,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方法包括外部保护机制和内部保护机制。
2021/06/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Adam Holewinski等人,利用Operando电化学质谱(EC-MS),在3.8 V充电电位下,通过确定CO2和O2的释放,实时监测Li7La3Zr2O12(LLZO)固态电解质在阴极界面处的漏气行为。研究发现,气体逸出与阴极界面电阻的大幅增加有关。
2021/07/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MAH制度是贯穿整部《药品管理法》的主线,也是一项颠覆性变革,对监管理念和传统认知都带来了挑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在实践中持续探索、不断完善,以实现释放创新活力,优化产业和行政监管资源配置,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同时满足公众用药需求的目标。
2021/08/08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本文从锂电池燃烧过程、爆炸冲击等方面分析了锂电池燃爆特性,并将锂电池燃爆冲击力与TNT爆炸类比,得出锂电池环境试验设备应具备大容积、压力释放装置、以快速降温为原理的灭火系统、电池温度监测预警装置等功能,对锂电池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可提供参考。
2021/09/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立足国情实际和产业需求,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聚乳酸材料技术研究与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聚乳酸材料产业发展中原料供给多样性与安全平衡、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产业链产品多样性与重点发展方向、质量控制体系与环境释放管理评价体系、政策引导与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2022/02/18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本文以儿茶酚改性天然壳聚糖为载体,通过锌离子催化释放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气体和特异性识别内皮细胞的REDV多肽仿生天然内皮细胞功能,构建了一种有机/金属离子复合多肽涂层,涂层通过可见光“点击反应”高效修饰了REDV多肽。
2022/04/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药物递送技术(Drug Delivery Technology)是指在空间、时间及剂量上全面调控药物在生物体内分布的技术体系。药物递送要实现的目标:制剂范畴解决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在递送范畴解决药物控释和靶向递送。通过调节药物的递送和释放位置,改变药物体内代谢行为,跨越生理屏障促进药物吸收,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2022/04/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