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药品为何要制成不同的剂型?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药效相同么?

嘉峪检测网        2023-12-25 21:49

各种药物原料,不是粉末状就是液体或半固体,有的带有苦味或异味,有的进入人体后作用时间太短,为了治疗需要、使用方便、便于贮存,把原料药依其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制成各种不同性状的制剂,在药剂学上称为“剂型”。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滴鼻剂等。剂型是为了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那么,药物剂型不同,疗效相同吗?一般来说,一种药物可以制备成多种剂型,虽药理作用相同,但因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会有所不同,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
若用法得当,则可达到治疗目的;否则,有时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合理用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外用药不可内服,软膏剂不可用于眼部。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服用时一定要喝足适量的水,否则粘附在食管壁上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刺激。对于溶液剂、糖浆剂可直接服用,最后用温开水将口中残留药液送下。对于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可将其掰开或嚼碎,应完整吞服,才能使肠溶片在肠内溶解吸收,使缓(控)释制剂缓慢释放药物。
 
剂型不同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就愈好。 
 
有些药物剂型改变时,药物的作用性质会改变,进而疗效不同。如依沙吖啶(利凡诺)1%注射液可用于中期引产,而0.1%~0.2%溶液局部涂抹会起杀菌作用。又如硫酸镁,5%的硫酸镁注射剂静滴,具有镇静、解除痉挛的作用;而33%硫酸镁口服溶液具有泻下和利胆作用,可用于胆囊炎;50%硫酸镁外用溶液剂,可消炎去肿,用于静脉炎等。
 
剂型不同会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剂型决定着给药途径和方法,直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必然影响药效。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一般按下列顺序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药剂>口服固体药剂>皮肤给药。 
 
而同一种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其作用快慢也不一样。如某些解热镇痛药,既可制成药粉,也可制成水剂或针剂,但发挥疗效的速度,以针剂最快,水剂次之,药粉最慢。又如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吸收安全而迅速,血药浓度高,能迅速缓解心绞痛;但若将其口服给药,吸收会缓慢,且易在肝内失活,造成血药浓度降低,使药效大为降低,因此用于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宜采用舌下含服。再如治疗胃溃疡的氢氧化铝,可以制成凝胶剂,也可制成药粉或药片,但疗效以凝胶剂最好,也可制成药粉或药片,但疗效以凝胶剂最好,药粉次之,药片最差。
 
剂型不同会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令人惊异的是,有的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所产生的疗效竟完全不同。如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较好,但可引起心跳加速的毒副作用,若将其制成栓剂就可使该不良反应消除。又如普通剂型的阿司匹林口服后,会对胃有强烈的刺激如恶心、呕吐等,尤其是对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可能会引发胃出血或穿孔等;而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在肠道碱性条件下释放,从而其对胃的刺激性减轻或消除。再如如硫酸镁制成药水,热敷可以消肿,口服可以导泻,而制成针剂却成了抗惊厥药,用于治疗尿毒症、破伤风与高血压性脑病等。胰酶遇胃酸易失效,故宜制成肠溶胶囊或肠溶片服用,以使其在肠内发挥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用;但若将胰酶的精制品制成注射用胰蛋白酶,却可用于治疗胸腔疾患,如脓胸、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剂型不同能使药物靶向发生改变
 
靶向制剂可提高特定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如脂质体、微球、微囊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由于肿瘤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较大,使微粒很容易滞留在肿瘤组织中,起到靶向作用;或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使药物浓集于肝、脾等器官,起到肝、脾的被动靶向作用等等。如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靶向前列腺E1制剂,脂微球的包裹可使本药在肺内不易失活,使其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脂微球的屏障作用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所以前列地尔注射液在临床使用广泛于注射用前列地尔。
 
剂型不同保存时间也不同
 
有时为了服用、贮存、携带、运输的方便,也需要将药物制成冲剂、片剂、胶囊剂等。某些药物制成片剂、丸剂后尚需要包衣。这是由于主药性质不稳定,遇空气、光线和水分易分解、变质,或中药易发霉、遭虫蛀,而导致降效、失效。也有的具有不良气味,如苦味的盐酸小檗碱(黄连素)片、腥味的胎盘片等,均需包衣。还有些药物遇胃酸易被破坏,如红霉素、胰酶、呋喃妥因等,需包肠溶衣。若再加入固定的食用色素包上颜色衣,则变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便于识别,还可防止误服。 
 
另外,剂型不同的同一药物,即使在同一给药途径下,由于颗粒大小、崩解速度、水溶性等的差异,药效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临床中要根据防治疾病的目的、药物本身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附:部分不同剂型的优缺点
 
1.注射剂
优点: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使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能产生定位及靶向给药的作用;延长药效。
缺点: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剂稳定性查,易产生危险;生产成本高。
2.片剂
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便于识别成本低廉。
缺点:儿童和昏迷病人不宜吞服;制备储藏不当会逐渐变质,以至影响在胃肠道的崩解;含挥发油成分的片剂储存时间延长时含量下降;由于压制颗粒的表面积减少,使药物释放速度减慢。
3.胶囊剂
优点: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放药物。
缺点:囊材主要是明胶,具有脆性和可溶性,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醇溶液,可使囊壁溶化;填充风化性药物,可使囊壁软化;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4.溶液剂
优点: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分散均匀,能准确量取使用,尤其适用小儿和老年患者;剂量的大小易调节,易控制;能减低某些易溶药物的局部刺激性;能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缺点:储运不方便,水性制剂易霉变,对包装材料要求高,易发生配伍禁忌,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溶液剂易分解失效。
5.混悬剂
难溶性药物的混悬剂在肠胃中释放比水溶液慢,但比片剂快,这点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患者。
6.散剂
优点: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外用覆盖面积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缺点:由于粉碎后接触面加大。其嗅味、刺激性及化学性也相应增加,某些挥发性成分易散失,一些腐蚀性强,易吸湿变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7.栓剂
栓剂的全身作用有以下特点: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在直肠吸收较口服干扰少;直肠给药方便、有效,适用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用药方法得当,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
8.气雾剂
优点:能使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起效快;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降解,无首过效应;使用剂量小,副作用小;当口服或注射给药呈现不规则的药动学特征时,可改用气雾剂;药物被封装在密闭容器中,避免与空气和水分接触,同时也避免了污染和变质的可能;使用和携带方便,对创面的局部刺激性小;昂贵药品浪费较其它剂型少。
缺点: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生产设备,生产成本高;药物肺部吸收干扰较多,吸收不完全且变异性大;有一定内压、与热和撞击可能发生爆炸,且可因抛射剂渗漏而失效。
 
本文本文综合整理自医患家、医疗卫生类芝麻团、科普中国网、医学教育网,仅供交流学习。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