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超声诊断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近年来,它的使用越来越常见、广泛。
在诊疗过程中,超声探头是唯一接触人体的部分,探头不仅反复接触患者的完整皮肤、黏膜等部位,而且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受污染的风险极大。
有研究者总结,国外医用超声探头的细菌污染率在 17.5%~67.0%。国内医疗机构医用超声探头污染率多数在50%以上 ,严重者甚至高达100%。
不同部位超声探头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腹部探头94%、高频探头70%、心脏超声探头60%、阴道超声探头35%、无菌部位超声探头20%;腋窝、腹股沟等潮湿有毛发部位的超声探头表面细菌检出率相较于腹部更高。
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1343-2022《医用超声探头消毒卫生标准》:
5.3 医用超声探头消毒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用后应先去除探头上有机物及耦合剂再进行清洁消毒。
低度危险性医用超声探头使用前后应按照WS/T 367的要求采用低中水平消毒。
中度危险性医用超声探头使用前后应按照 WS/T 367 的要求采用中高水平消毒,首选高水平消毒。如使用安全规范的无菌保护套/膜应一次性使用,同时超声探头在使用前后应进行中水平及以上消毒方法消毒。
高度危险性医用超声探头应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或低温灭菌方法处理。如使用安全规范的无菌保护套/膜应一次性使用,同时超声探头在使用前后应进行高水平及以上消毒方法消毒。
7.1 中度危险性医用超声探头、低度危险性医用超声探头应干燥储存,储存环境应按照WS/T 512的规定进行清洁消毒。
SCI期刊发布的《Study on a New Ultraviolet Sterilizer to the Surface Disinfection of the Ultrasound Probe》中对三种不同的B超消毒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使用B超探头消毒器作用90s可杀灭枯草杆菌芽胞;试验距离为4cm,紫外线波长为280nm功率只有30mw的B超探头消毒器的杀菌效果比波长为253.7nm功率为30w的紫外线杀菌灯的杀菌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