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理化检测中常见符号及单位的规范表述

嘉峪检测网        2024-10-10 08:28

GB/T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国际单位制(SI)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SI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构成一贯单位制的那些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包括SI单位以及SI单位的倍数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SI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以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

量的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符号

长度 /   米     / m

质量 /千克(公斤) / kg

时间 /    秒    / s

电流 /   安[培]  /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 cd

注: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SI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   SI导出单位名称   /  符号 /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

力 /      牛[顿]         /  N    /  1 N=1 kg·m/s2

压力,压强,应力 /     帕[斯卡]        /  Pa   / 1 Pa=1 N/m2

能[量],功,热量 / 焦[耳]        /  J   / 1 J/1 N·m

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 / 伏[特]     /  V   / 1 V=1 W/A

摄氏温度 /      摄氏度       /  ℃  / 1 ℃=1 K

[光]照度 /      勒[克斯]      /  lx  / 1 lx=1 lm/m2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因素 词头名称              符号

109                giga吉[咖]              G

106                 mega  兆              M

103                  kilo  千               k

10-2                 centi 厘               c

10-3                 milli 豪               m

10-6                 micro 微              μ

10-9                 nano 纳[诺]           n

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的应用

SI单位的倍数单位根据使用方便的原则选取。通过适当的选择,可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

倍数单位的选取,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之间。

示例1:1.2*104 N可写成12 kN

示例2:0.00394 m可写成3.94 mm

示例3:1401 Pa可写成1.401 kPa

示例4:3.1*10-8 s可写成31 ns

单位符号和中文符号的书写规则

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字母,除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第一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均为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例外)

示例:米 m,秒 s,坎 cd,安 A,帕 Pa,韦伯 Wb,毫升mL

当组合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相乘而构成时,其组合单位的写法可采用N·m、N m

当用单位相除的方法构成组合单位时,其符号可采用m/s、m·s-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相乘所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符号形式为两个单位符号之间加居中圆点,例如:牛·米。

单位相除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符号可采用 米/秒,米·秒-1。

单位符号应写在全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留适当的空隙。

SI词头符号一律用正体字母,SI词头符号与单位符号之间,不得留空隙。

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都应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20摄氏度不得写成或读成摄氏20度或20度,也不得写成20° C,只能写成20 ℃。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与SI单位的关系

时间 分/[小]时/日(天)   min/ h / d    1 min=60 s/ 1 h=60 min= 3600 s/ 1d=24 h=86400 s

[平面]角 度/ [角]分/ [角]分   °/ ′/ ′′   1°=(π/180) rad / 1′=(1/60)°=(π/10800) rad / 1′′ =(1/60)′=(π/648000) rad

体积 升               L (l)         1 L=1 dm3 = 10-3 m3

质量 吨/原子质量单位     t / u       1 t=103 kg /   1 u≈1.660540*10-27 kg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1 r/min = (1/60) s-1

注:平面角单位度、分、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的形式。不用°/s而用(°)/s。

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l为备用符号。

 

GB/T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关于符号和数字印刷方面的规定

量的符号

量的符号通常用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应用斜体印制,符号后不附加圆点(正常语法句子结尾标点符号除外)。

下标印刷方面的规则

表示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印刷。

示例:整体下标                       斜体下标

Cg(g:气体)                Cp(p:压力)

T 1/2(1/2:一半)             Iλ(λ:波长)

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在印刷中,无论其他部分的字体如何,单位符号都应当用正体印刷。

在复数时,单位符号的字体不变。除正常语法句子结尾的标点外,单位符号后不得附加圆点。单位符号应当置于量的整个数值之后,并在其间留一个空隙。

示例:Umax=500 V(不是U=500 Vmax)

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字母印刷。如果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则其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字母印刷。

示例:m(米),s(秒),A(安培),Wb(韦伯)

单位的符号组合

当组合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相乘而构成时,应当表示成N·m或N m,

词头的符号应当使用正体印刷,它与单位符号之间不留间隙。不许用重叠词头。

词头符号与紧接的单个单位符号构成一个新的单位符号,它可以取正数或负数幂,也可以与其他单位符号组合,构成组合单位符号。

示例:

1 cm3=(10-2 m)3=10-6 m3

1 μs-1=(10-6 s)-1=106 s-1

1 kA/m=(103A)/m=103A/m

数的印刷

数一般应当用正体印刷。

为使多位数字便于阅读,可将数字分成组,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分成一组,组间留一空隙,但不得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

小数记号

小数记号是位于底线上的圆点。在用外文书写的文件中,小数记号可用逗号。

如果数的量级小于1,则小数记号前面应当加零。

数的相乘

数字相乘的记号是“×”或居中圆点。

量的表示法

表示量值时,单位符号应当置于数值之后,数值与单位符号间留一空隙。在表示摄氏度时,摄氏度的符号℃的前面应留空隙。唯一例外为平面角的单位度、分和秒,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隙。

如果所表示的量为量的和或差,则应当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或写成各个量的和或差。

示例:

l=12 m-7 m=(12-7) m=5 m

T=28.4 ℃±0.2 ℃=(28.4±0.2) ℃ (不得写成28.4±0.2℃)

λ=220×(1±0.02) W/(m·K)

化学元素和核素的符号

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书写,符号后不得附加圆点(句子结尾的正常标点除外)。

 

GB/T 3102.3—1993力学的量和单位

量的名称 符号   单位名称       符号

质量mass m     千克(公斤)   kg       1 g=10-3 kg

吨            t        1 t=103 kg

[质量]密度 ρ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mass density       吨每立方米      t/m3      1 t/m3=103 kg/m3 =1 g/cm3

 

千克每升         kg/l      1 kg/l=103 kg/m3 =1 g/cm3

 

质量体积 υ     立方米每千克    m3/kg

 

volumic mass

 

力force F      牛[顿]          N        1 N=1 kg·m/s2

 

重量weight W     

 

力矩 M      牛[顿]米       N·m

 

moment of force newton metre

 

压力,压强  p       帕[斯卡]       Pa        1 Pa=1 N/m2   1 bar=100 kPa  (bar巴)

 

Pressure             pascal

 

弹性模量 E      帕[斯卡]       Pa        1 Pa=1 N/m2        (杨氏模量)

 

modulus of elasticity Young modulus

 

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G                       (库轮模量Coulomb modulus)

 

 

分享到:

来源:铜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