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嘉峪检测网 2025-02-21 08:27
摘要:在当今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展现出其在治疗癌症、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内外科疾病等复杂疾病中的巨大潜力。随着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成为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关键。细胞治疗产品是指按药品批准上市的经过适当的体外操作(如分离、培养、扩增、基因修饰等)制备的人源活细胞产品。细胞治疗产品由于供者材料直接来源于人体,具有生物特性和复杂性,因此,其生产现场的检查成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合规性的核心环节,应高度关注供者材料的安全性、生产过程的个性化及灵活性、环境控制的严格性以及产品的质量可控性。本文从药品检查角度对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的要点进行分析,并对其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情况进行梳理及总结,旨在为药品检查工作中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及监管要求制定提供参考。
在当今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展现出其在治疗癌症[1]、神经系统疾病[2]、自身免疫疾病[3]及其他内外科疾病[4]等复杂疾病中的巨大潜力。细胞治疗产品是指按药品批准上市的经过适当的体外操作(如分离、培养、扩增、基因修饰等)制备的人源活细胞产品,包括经过或未经过基因修饰的细胞,如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干细胞、组织细胞或细胞系等产品;不包括输血用的血液成分、已有规定的移植用造血干细胞、生殖相关细胞以及由细胞组成的组织、器官类产品等[5]。随着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成为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关键。与传统药物相比,细胞治疗产品由于供者材料直接来源于人体,具有生物特性和复杂性。因此,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现场的检查成为确保其产品质量和合规性的核心环节,是一个多维度、高技术含量的技术手段,应高度关注供者材料的安全性、生产过程的个性化及灵活性、环境控制的严格性以及产品的质量可控性。目前,业内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对于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技术专业性认识仍有不足,不能很好地结合产品特异性及工艺进行充分的评估及验证,在国内外药品检查中也发现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细胞治疗产品生产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及问题。本文从药品检查角度对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情况进行梳理及总结,旨在为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人员、质量控制专家以及监管机构提供参考,共同推动细胞治疗领域向更加安全、高效、规范的方向发展,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可靠、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细胞治疗产品获批概况
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细胞治疗行业正经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国内产业正迅速走向成熟及专业化。据Insight 数据库的综合统计[6],从2010年初至2023年9月底,全球登记的免疫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共2 555项,其中,与中国相关的项目占共1 234项,占比接近1/2(48. 3%)。自2016年起,中国更跃升为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的全球重镇,其研究活动主要聚焦于早期阶段(Ⅰ、Ⅱ期),特别是在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领域,集中在B细胞肿瘤最常见的靶点CD19和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靶点BCMA。目前,国内市场上已见证了6款创新CAR⁃T疗法的里程碑式批准,包括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阿基仑赛(国药准字S20210019)、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瑞基奥仑赛(国药准字S20210035)、南京驯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伊基奥仑赛(国药准字S20230040)、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纳基奥仑赛(国药准字S20230065)、上海科济制药有限公司的泽沃基奥仑赛(国药准字S20240006)及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西达基奥仑赛(国药准字S20240038)[7],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在细胞治疗创新上的重大跨越。同时,众多企业正积极跟进,准备或已推进更多产品进入上市流程,包括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anti⁃BCMA CAR T⁃cell therapy(multiple myeloma)及润达基奥仑赛[8]。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正采取国际化战略,如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合作,其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在美国成功上市,体现了中国细胞治疗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尽管在产品多样性和治疗范围上,中国与国际领先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中国在研发管线的深度和广度上已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现场检查要点
自2021年起,中国遵循质量风险管理原则,启动了对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现场的监管检查。这些检查核心聚焦于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生产工艺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环节,旨在严密审查自产品上市以来的重大变更、异常事件、超出趋势(out of trend,OOT)和不符合预期(out of specification,OOS)情况,以及年度质量回顾、无菌保障措施、生产环境和设备、供者材料和医疗机构的管理、特定功能材料如基因修饰载体的控制、关键原材料及其供应商的资质、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外包生产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检查特别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关键物料和产品的放行标准、医疗机构合作的质量协议和审计、捐供者材料的病毒筛查、无菌生产环境的维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的持续一致性、第三方机构的合规管理,以及确保产品全链条的可追溯性,具体如下[5]。
2. 1 人员
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合规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对确保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具有决定性影响。重点关注:①从事细胞产品生产的员工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并获得相应工作授权;培训内容需遵循国家生物安全法规,重点涵盖预防传染病病原体扩散的知识。②生产期间,从事载体生产的人员如未按规定采取有效去污染措施,不得进入细胞产品的生产区域;直接接触含有传染病病原体供者材料的人员不得进入其他生产区域。
2. 2 厂房、设施及设备
厂房、设施及设备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是确保细胞治疗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也是现场检查中不可或缺的评估内容。重点关注:①基因修饰病毒载体的生产需在专用、隔离的区域进行,配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以确保不与细胞产品、其他载体或生物材料交叉污染;②对于使用传染病原体供体材料的细胞产品生产,应在有独立环境控制的专属区域执行,并维持负压以防污染扩散;③供者材料和成品应存储在各自独立的、标识清晰的设备中,确保整个生产及存储过程的严格分离及安全。
2. 3 供者筛查及供者材料
供者筛查及供者材料管理是细胞治疗产品生产中极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重点关注:①企业需建立严格的供者筛选及材料质量标准,拒收不合格供材;②明确供者材料全链条操作规范,涵盖采集、保存、运输至接收的每一步,确保过程标准化;③合作医疗机构应具备合法资质,双方应签订质量协议,明确责任分工;④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审计并建立档案;⑤企业应持续审查医疗机构的运作,对任何不符合规程的行为,要求立即整改,保障患者安全,严重时将取消其合格资格。
2. 4 物料及产品
物料及产品管理是确保细胞治疗产品高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重点关注:①企业使用生物材料生产细胞产品时,应确保材料来源合法、安全且符合质量规范,以避免外源因子污染;②应对关键物料进行风险评估,涵盖基因修饰载体、功能性添加剂、细胞因子、血清等,并确保其安全性及功能性;③对于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应使用经药监部门批准的试剂盒,专用于血液筛查,并建立严格的规程来安全高效处理不合格材料及产品,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2. 5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主要从质量管理体系、无菌操作与生物安全、细胞批次追踪与可追溯性、风险管理与异常处理及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影响细胞治疗产品生产。重点关注:①使用健康志愿者的供者材料,或对患者来源材料进行同步验证;②考虑生产中的最差条件,如多生产线或隔离器共存时的生产管理;③至少验证3个连续批次的生产工艺;④预防污染和交叉污染,如隔离传染病原体材料,非密闭系统不同时生产不同批次或品种,使用密闭系统时需控制操作以避免混淆,且所有操作应有微生物污染监控和应对措施;⑤标识管理严格,确保供者材料和产品唯一性标识,防止混淆和差错,且对微生物污染进行鉴定和记录;⑥含病原体的污物应原位消毒灭活,并依国家规定处理废弃物。
2. 6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成品控制、文件记录与追溯及风险管理是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现场检查要点中质量管理方面的高度重视内容。重点关注:①细胞产品生产前应留样,并在放行前进行全面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标准;②自体和异体细胞产品在放行时,应确认供者材料的来源及与患者的匹配性;③若使用未经完全检验的供者材料,成品放行前应评估其对质量的潜在影响;④批记录及关键材料追溯信息应至少保存5年,供者材料、关键物料的追溯及供者与患者关联识别等关键追踪记录或资料,至少应保存30年;⑤企业应具备应急处理规程,针对运输和使用中的质量风险(如包装损坏、标签错误、温度超标)立即响应,进行调查并记录,必要时执行产品召回。
2. 7 产品追溯系统
目前中国上市的细胞治疗产品均为自体免疫细胞制剂,即每一个批次产品仅用于患者本人,因此生产过程中的追溯就显得尤为重要。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现场检查中,产品追溯系统检查主要涉及原材料追溯、生产过程追溯、成品追溯和电子数据管理等内容。重点关注:①企业应构建产品标识与追溯体系,确保从供者材料接收、生产到患者使用各环节无混淆和错误,保障材料与患者的准确匹配及全程可追溯;②宜采用经验证的计算机化系统,支持从供者到患者或反之的双向追踪,覆盖全过程,包括材料接收、生产、检测、放行和产品分发使用;③企业应对每位供者编制具有唯一性的编号(或代码),用于标识供者材料和产品;④企业应与医疗机构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交流供者材料采集、产品使用以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关键信息等。
3. 细胞治疗产品检查缺陷分析
细胞治疗产品检查缺陷(含尚未获批上市产品)主要涉及无菌保障、环境监测、供者筛查及供者材料、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确认及验证、文件管理等方面缺陷。
3. 1 无菌保障方面的问题
由于细胞治疗产品为活细胞制剂,生产过程中全程无法灭菌处理及除菌过滤,因此,无菌保障是确保细胞治疗产品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任何微生物污染均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同时,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耗材较多,涉及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转运,因此给无菌操作带来了更多挑战。现场检查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环境、操作和产品存储及运输等方面。主要包括:①企业消毒管理缺乏全面评估,尤其是对无菌生产环境的潜在风险控制不足,无菌工艺模拟未涵盖所有关键环节和极端条件,导致无菌保障存在漏洞;②A、B级区人员在无菌着装及无菌操作方面存在不规范情况,可能增加污染风险;③细胞分离机、细胞分选机、生物反应器等使用的一次性组件的呼吸器,在使用完成后不进行完整性测试,企业未进行评估;④操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转移产品至冻存袋,随后在B级洁净区操作台上进行封口,企业未评估此操作可能的风险;⑤质粒、磁珠等无菌物料的二次分装及包装方式,以及在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的传递,企业未对容器的密封性进行评估。
3. 2 环境监测方面的问题
环境监测在确保细胞治疗产品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监测不符合要求或环境监测点位选择不合理、不科学,导致监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车间环境,最终均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场检查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空调净化系统、关键洁净区环境监测及趋势分析等方面:①企业未对B级洁净区域进行气流流型测试,因此无法评估关键区域(如细胞操作间)及其走廊(B级洁净区域)的环境监测点位;②关键洁净区气流烟雾试验、环境监测点、监测项目和监测时间等未基于实际生产情况从风险角度进行充分的评估及设计;③洁净区环境监测警戒限未依据历史数据及趋势情况制定;④企业未将生产操作过程中洁净区周期性环境监测结果纳入进行趋势分析。
3. 3 供者筛查及供者材料方面的问题
供者筛查和供者材料的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基于目前国内的管理模式现状,供者筛查和供者材料的收集均发生在医疗机构,企业应通过供货合同、质量协议、现场审计等多种手段,将企业对质量的要求和控制目标传递至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对接。现场检查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质量管理、风险评估、记录和质量审计等方面:①企业与负责单采血及产品回输的治疗中心未签署正式质量协议,对治疗中心质量审核及管理中部分程序规定不清晰;②企业未规定患者染病筛查所用的测试方法及体外诊断试剂,对不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差异的情况未进行质量风险评估;③临床运营专员(clinical operations specialist,COS)现场监督供者材料采集的过程缺少记录;④企业医疗机构现场质量程序审计报告内容不详细,标准模糊,未能提供相关方案及记录。
3. 4 物料及产品方面的问题
细胞治疗产品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起始原材料、关键物料、辅料较多,如病毒载体、单采血、冻存液等,这些物料多为生物材料来源,具有天然的可变性,不能仅仅依赖入厂检验或厂家分析报告(certificate of analysis,COA)判定物料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应加强供应商的审计、物料运输、储存的管理,确保物料在使用前持续符合质量标准。现场检查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料供应商管理、物料放行、单采血运输、病毒检测、受托方管理等方面:①对物料供应商的审计中存在未按规定进行审计、部分审计方式规定不清晰、审计内容不全面;②物料放行管理规程对物料有条件放行规定宽泛,未结合具体物料明确何种物料、何种情况可有条件放行;③单采血运输确认中,对确认最差的运输路线及条件的风险评估不充分,如未包括冬季部分地区极端低温环境下对单采血的影响评估;④重组痘苗病毒(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RVV)活力检测数据比对,厂家COA数据与企业入厂检验数据差距较大,企业未对数据差距较大的情况进行分析;⑤企业对生产用起始原材料(菌种库、细胞库、质粒和慢病毒载体)供应商管理存在不足:未对供应商的相关设施设备、公用系统、计算机化系统等验证文件进行审核。
3. 5 确认及验证方面的问题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过程中确认及验证方面涉及工艺验证、设备和设施验证、成品和中间体的质控、风险评估、稳定性研究和文档、记录管理等。现场检查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企业未开展必要的工艺定期再验证及未基于设备重要程度、实际使用、维护保养、故障发生等情况制定合理的再验证周期;②未对所有传递的物品进行系统评估及未开展相关盛装容器和设备的密封性验证及传递过程中的消毒效果确认;③持续工艺确认方案中纳入持续工艺确认批次规定不合理;④企业未对生产使用的关键设备(如Sepax)实际生产使用的参数,如离心力、体积、时间、稀释速度等参数进行确认;⑤单采血及细胞制品运输验证未考虑外部环境温度最差条件,未对验证中设备差异影响进行评估和原因分析。
3. 6 偏差管理及变更管理方面的问题
偏差管理通过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与标准程序或规范不符的事件,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防止不合格品发生,提升制药企业声誉。而变更管理则通过有计划地管理生产、研发等环节的变更,确保变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被妥善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透明度。现场检查中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部分主要偏差调查处理不充分,未按程序启动偏差调查程序,偏差管理系统不完善;②对生产区域监测到霉菌和孢子菌等不易杀灭微生物的偏差调查根本原因分析、调查范围、相关区域清洁消毒措施和环境情况确认不足;③企业对部分批次T细胞产品偏差调查存在问题,偏差处理及评估不充分;④企业根据某偏差对单采血的取样方式进行临时变更,企业未进行变更控制;⑤企业未对一次性储液袋供应商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核,也未根据变更管理程序,对变更情况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3. 7 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贯穿于药品研发、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的全过程,通过严格的检测、监控和评估,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现场检查问题主要包括: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未按分区要求布局,细胞检验实验室未按洁净室要求管理;②企业未按药典要求开展分析方法验证,且部分分析方法验证不完善。
3. 8 其他质量保证方面的问题
质量保证体系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关乎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更是良好生产的保证。通过严格的检查及审核,确保从起始物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均符合高标准要求。现场检查问题主要包括:①稳定性考察计划内容包括考察的总体项目要求和可接受标准,以及考察的总时间,但未明确每个时间节点需要考察的项目;②企业未对某品种已生产批次工艺过程中的部分过程控制数据和产品质量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回顾;物料供应商年度回顾报告不完善,未结合回顾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析评价;③自检总结报告缺少组织架构、物料和产品放行、取样、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稳定性样品和留样管理、账户权限管理等部分的自检情况,缺少明确的自检结论;④对采购的慢病毒载体的回顾不足,未对供应商检测的原液和成品质量指标进行回顾,企业也未对自检内控质量指标进行回顾分析;⑤未对医疗机构的增减、审计、偏差、变更、已产生处方但未开展制备等情况进行回顾。
3. 9 文件管理方面问题
文件不仅是药品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关键,不仅能规范生产流程,还能提供质量依据。质量管理体系中文件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各级管理文件,达到质量管理的有机统一,保证质量意识体现在生产质量的各个环节。现场检查中问题主要包括:①部分生产质量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规定存在不清晰、不完善或不合理的情况,部分工艺参数未在工艺规程或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中详细规定;②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未明确规定不合格中间产品的定义和判定原则,也未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③企业未规定需对设备异常或故障进行评估或跟踪管理;④企业未规定纯化水制备系统软化树脂的再生条件、再生程序参数等。
3. 10 计算机化系统方面问题
计算机化系统是药品生产企业重要环节,对于药品生产不可缺少,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计算机化系统的建设和问题分析,进而保证计算机化系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服务。对于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过程中防止混淆和差错尤为重要,因此,要求企业具有物料追溯系统和生产工艺控制系统,首先是防止物料和产品的差错,其次是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上述系统也是计算机化系统检查时的重点内容。现场检查问题主要包括:①企业建立的生产扫码系统存在部分工序未进行扫码确认的情形;②储存血细胞分离机运行数据的电脑硬盘文件夹中的数据可删除;③建筑物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BMS)监测送气管路不完全,且新增送气管路后未更新BMS系统。
4. 小结及展望
细胞治疗作为医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益于政策的积极引导及扶持,自2021年起,该行业经历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6款细胞治疗产品推向市场,彰显了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已达到国际竞争的并行者地位。
鉴于细胞治疗产品在临床治疗中的显著价值,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原材料的多样性及技术的快速迭代,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本文可以发现,目前药品生产企业在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无菌保障、环境监测、供者筛查和供者材料、物料和产品方面。表明企业在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等专业性技术融入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缺陷。为实现从跟随到领导的跨越,在现有监管体系基础上,应积极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推动监管与国际标准的融合,确保监管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同时,应强化原材料的安全标准,促进生产流程的定制化及灵活性,加强生产环境的精准控制,并构建全面的可追溯系统。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不仅能增强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还将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发展,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FINCK A V, BLANCHARD T, ROSELLE C P, et al. Engineered cellular immunotherapies in cancer and beyond [J]. Nat Med,2022, 28 (4): 678⁃689.
[2] GARITAONANDIA I, GONZALEZ R, SHERMAN G, et al. Novel138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4年11月第37卷第11期Chin J Biologicals November 2024,Vol. 37 No. 11 approach to stem cell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 [J].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2018, 27 (14): 951⁃957.
[3] CLOUGH J N, OMER O S, TASKER S, et al. Regulatory T⁃cell therapyinCrohn′sdisease:challengesandadvances [J].Gut,2020,69 (5): 942⁃952.
[4] YAO L, HU X, DAI K, et al.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liver cirrhosis [J]. Stem Cell Res Ther, 2022, 13(1): 308.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试行): 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发[2022年]4号[EB/OL]. (2022⁃10⁃28)[2024⁃09⁃10]. https://www.cnppa.org/ index.php/home/bz/show_2019/id/1531.html.
[6] Insight数据库. 从CAR⁃T出发看免疫细胞疗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EB/OL]. (2023⁃11⁃01) [2024⁃09⁃10]. https://www.vzkoo.com/read/202311216a9b47ed91343b8c35dbd757.html.
[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内CAR⁃T产品[EB/OL]. [2024⁃09⁃10].https://www.nmpa.gov.cn/datasearch/home⁃index.html#category=yp.
[8] 药融云投融资专版数据库. 2024年CGT药物研发和市场全景图谱分析[EB/OL].(2024⁃06⁃19)[2024⁃09⁃10].https://www.pharn⁃excloud.com/zixun/sd_7991.
内容来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年11月第37卷第11期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