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显微镜观察细胞共培养的经验分享和常见问题解析

嘉峪检测网        2025-04-10 08:45

1. 实验概述

 

细胞共培养技术常常被用于探究细胞间相互作用、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研发等方面,例如细胞共培养体系能够模拟体内复杂的细胞微环境,通过显微镜可以直观观察不同类型细胞在共培养时的行为变化,如细胞迁移、黏附、分化等,深入了解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机制。下面介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共培养时常见的问题和一些经验分享。

 

2. 经验分享

 

2.1 实验操作

 

2.1.1 细胞接种与培养

 

细胞比例

 

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胞特性确定合适的共培养细胞比例。比如在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时,可能需要按照不同的比例将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进行接种,一般可先从1:1、1:2、2:1等比例尝试,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比例。

 

接种密度

 

要保证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同时避免细胞过于稀疏或密集影响观察效果。例如对于大多数细胞,12孔板的接种密度应为:5×104~105/cm2个细胞。

 

培养条件优化

 

不同细胞对培养条件要求不同,需摸索出适合共培养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如一些细胞需要5% CO₂,而另一些可能需要更高或更低的浓度;培养温度一般为37℃,但有些特殊细胞可能需要微调。

 

2.1.2 显微镜选择与使用

 

显微镜类型

 

根据观察需求选择合适的显微镜。相差显微镜适合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荧光显微镜(徕卡Leica)可用于观察细胞内特定荧光标记的蛋白、核酸等;共聚焦显微镜(ZEISS蔡司)则能实现对细胞的三维成像,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内部结构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参数设置

 

调整合适的光照强度、对比度、焦距等参数。对于较厚的细胞共培养样本,可适当降低光照强度,避免过度曝光;通过调整对比度使细胞结构更清晰;使用微调旋钮精确聚焦,以获得清晰的细胞图像。

 

图像采集

 

选择合适的相机和采集软件,设置合适的采集参数,如分辨率、曝光时间等。一般来说,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观察细胞的细节,但文件大小也会相应增加。曝光时间要根据细胞的荧光强度或对比度进行调整,避免图像过亮或过暗。

 

2.2常见问题解析

 

2.2.1细胞生长状态不佳

 

原因:可能是培养基成分不合适、血清质量差、培养条件不满足细胞需求或细胞本身状态不佳等。

 

解决方法:更换合适的培养基和血清,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CO₂浓度等;对细胞进行复苏、传代等操作时,要确保操作规范,避免细胞受到损伤。

 

2.2.2 细胞混杂或污染

 

原因:细胞接种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细菌、真菌或其他细胞污染;或者细胞株本身不纯。

 

解决方法:接种细胞时要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严格消毒双手和实验器材;定期对细胞进行支原体等检测,一旦发现污染,及时丢弃受污染的细胞,重新复苏或购买新的细胞株。

 

2.2.3 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异常

 

原因:可能是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如药物处理、培养环境改变等;也可能是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或发生了病变。

 

解决方法:分析细胞形态异常是否与实验处理有关,若与药物处理有关,可调整药物浓度或处理时间;同时,与正常细胞形态进行对比,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病变或分化。例如BV2细胞、RAW264.7细胞等在正常状态下均呈现较小的细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若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例如细菌或真菌污染,均可长出触角。

 

2.2.4 荧光信号弱或背景高

 

原因:荧光标记物的浓度过低、荧光淬灭、细胞固定或透化处理不当、抗体非特异性结合等都可能导致荧光信号弱或背景高。

 

荧光淬灭,信号弱,背景高

荧光强度过高,续需调低曝光度

 

解决方法:优化荧光标记物的浓度,避免荧光标记物长时间暴露在光下导致淬灭;严格按照细胞固定和透化的操作步骤进行处理;选择特异性高的抗体,并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抗体浓度。

 

分享到:

来源:实验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