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精准医学研究计划启动 分析基因检测上市企业发展前景

嘉峪检测网        2016-09-27 09:54

  从中科院获悉,“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多个院所参加,将在4年内完成4000志愿者的DNA样本和多种表现型数据的采集,并对于其中2000人进行深入的精准医学研究,包括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组健康档案,针对一些重要慢性病的遗传信号开展疾病风险和药物反应的预警和干预研究。业内人士表示,精准医疗计划将催生上万亿的市场,其中基因检测服务业五年内达到百亿级。

  精准医疗是系统工程,大数据是基础,基因测序是工具,只有软硬件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精准医疗。基因测序产业的竞争要素是技术、服务和渠道,门槛是数据库。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今年4月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这意味着肿瘤病种的基因测序得到监管层首肯。达安基因控股孙公司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及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迪安诊断:涉足肿瘤基因测序,进军精准医疗

  事件:

  4月8日晚间,迪安诊断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8日接到国家卫计委通知,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取得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资格。

  点评:

  涉足肿瘤基因测序,进军精准医疗。此次接到卫计委的通知,批准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开展肿瘤诊断与治疗。公司作为第一批获批的肿瘤基金测序临床试点,表明公司已经具备了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肿瘤诊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标志着公司涉足基因测序业务并正式进军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作为下一代诊疗技术,较传统诊疗方法有很大技术优势。相比传统诊疗手段,精准医疗具有精准性和便捷性,一方面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找出癌症的突变基因从而迅速确定对症药物,省去患者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基因测序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无需传统的病理切片,可以减少诊断过程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可以预见,精准医疗技术的出现将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发展潜力大。

  国家对精准医疗的支持力度大,2030年前将投入600亿元。继2015年1月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来,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此次公布肿瘤诊断与治疗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进一步表明了政府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决心。

  精准医疗是公司现有渠道和业务的自然延伸,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一是,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医院渠道和阿里健康的O2O渠道迅速在全国铺开癌症诊疗测序服务;二是,癌症诊疗测序填补了公司在该领域业务的空白,提升了公司第三方诊断的整体实力;三是,精准医疗可以与远程医疗结合起来,公司可以通过收集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然后医生在远程进行诊断。推出精准医疗与公司的渠道和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关系,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在第三方诊断领域的布局已经全面铺开,多业务协同促进业绩高增长。进军母婴诊断拓展了公司的业务领域和销售渠道;进军第三方检测O2O平台为公司积累健康数据,向药品福利管理平台、慢病管理平台进军打下基础,并扩展了业务渠道;进军远程医疗为公司进一步拓宽渠道,并提升公司的病理诊断能力;随着本次进军精准医疗,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15-17年将是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按博圣生物55%股权增发后股本2.32亿股计算,我们预计15-17年EPS分别为0.97、1.30、1.69元,考虑可比公司16年平均PE为121倍,给予公司16年90倍PE,对应目标价117.00元,买入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新业务拓展的进展具有不确定性;新布局实验室盈利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紫鑫药业2014年年报点评:Q4业绩大幅增长

  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去年总营收为7.76亿元,同比增长63.42%。其中,Q4单季度营收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32.12%。

  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6.51%;扣非后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下降44.09%。其中,Q4单季度的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438.30%。Q4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般若药业和草还丹药业两家子公司的销售增长所致。

  人参产业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在2009年进军人参产业,目前已经研发出500余个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种,数十款人参产品已推向市场,包括人参果蔬发酵饮料、参呼吸饮料、玉红颜红参阿胶糕、鲜人参蜜片等。去年公司人参系列产品销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85.71%;但毛利率仅为37.8%,同比下降13.49%。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人参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所致。公司去年在长春、延吉等新建3家专卖店,现已在长春市约300家流通终端铺货。

  公司今年将会主推参呼吸饮料,以长春为中心,广告投入辐射东北三省,同时计划在南方省份打造5-10个样板市场,逐渐推向全国市场。

  基因测序产业仍是提升估值的重要因素。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主要是由子公司中科紫鑫经营。第二代基因测序仪技术主要是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目前基因测序仪仍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

  投资建议:在不考虑定增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09元、0.13元和0.17元,目前市盈率偏高。但公司的人参产业仍处于拓展期,成长性存在较大的弹性,且公司是较少开拓基因测序产业的上市企业,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因而可享受较高估值,继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人参价格下跌的风险;基因测序仪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达安基因2014年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看好公司分子诊断领域龙头地位

  事件:公司公布2014年年报,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27.13%,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6.46%,扣非后归属于净利润6320万元,同比增长0.1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8元。

  点评:

  主业收入端稳定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82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34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6%。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分产品看,试剂类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21.78%,毛利率58.06%,仪器类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22.31%,毛利率14.59%,服务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6.89%,毛利率40.54%,其他类收入952万元,同比增长113.25%,毛利率39.18%。分区域看,华南区销售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9.64%,华南以外地区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31.06%。

  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报告期公司销售费用率15.58%,管理费用率15.47%,财务费用1.58%,销售期间费用率32.64%,与2013年相比,下降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看好公司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发展。看好基因测序作为变革型技术带来的行业性机会:基因测序作为一项变革型的技术,将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个性化用的指导、用药监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应用成熟的项目只有产前无创筛查,仅仅是冰山一角。然而仅仅产前无创筛查这一项应用也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市场潜力,国内2011年底产前无创检测作为第一个医疗应用开始推广,2013年市场约10亿元人民币,根据目前价格推算,这一应用市场潜力约150亿元人民币。未来更多的应用领域开发后,将对诊断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公司基因测序业务的定位和方向很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有望抓住赢利点。基因测序业务从产业链来看分为仪器、试剂、服务三大点,仪器由国外企业垄断、试剂目前也多为国外企业供应,国内企业开始涉足、服务端是目前国内企业主要的切入点。公司于2014年11月胎儿染色体非整数倍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和基因测序仪获批,成为华大之后,第二个拿到准入证的供应商。我们看好公司在这一业务领域的拓展。

  公司作为分子诊断的龙头。公司成立于1988年,第一大股东广州中大控股,实际控制人中山大学,2004年8月首次上市。依托中山大学的技术支持,公司一直是国内分子诊断的龙头企业。我们预计,随着不断的新检测试剂品种的获批,仪器+试剂的推广,分子诊断的主业还将保持超过30%持续快速的增长。

  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正在好转,盈利可期。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目前共有广州、成都、上海、合肥、南昌、昆明、泰州、济南等中心,随着业务的积累、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内部业务的协同效应增加,预计将逐步实现盈利,和其他业务的协同也同样可期。

  布局医疗服务,掌握资源,和主业相互协同。公司与中大控股共同投资设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持股19.99%。我们认为这将是公司布局医疗服务的第一步,有望依托实际控制人中山大学在医院方面的资源,在医院管理、诊断、检验服务方面有协同效应,看好公司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国内分子诊断龙头企业,原本的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业务及独立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奠定现有业绩基础。基因测序业务有望成为未来的亮点,公司代理LIFETechnologies的仪器,提供试剂,提供检测服务,从仪器、试剂、服务三个角度切入基因测序业务,有望带来业绩贡献,预计15-17年EPS0.34、0.42、0.52元,对应当前股价39元,对2015-2017年PE分别为115X、92.86X、75.00X,鉴于公司在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医疗服务的布局,给予15年130倍,目标价44元。

  主要不确定因素:基因测序政府监管态度;医疗服务布局的进展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千山药机:年报点评

  点评:

  1.传统医药装备大幅下滑,塑料安瓿成为最大亮点

  公司传统医药装备产品出现大幅下滑,其中非PVC大输液生产线实现收入3830万,下滑25.7%,塑料瓶大输液生产线实现收入3740万,下滑39.1%,玻璃瓶大输液实现收入256万,下滑84%,玻璃安瓿收入4328万,下滑51%,公司上市之初的传统装备业务大幅下滑。

  新产品表现靓丽。其中,公司塑料安瓿产品实现强势增长,全年收入1.43亿,增长93.2%,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24.25%;玻璃管制瓶实现收入约1.03亿,该产品为下游厂家定制产品,我们判断其收入不具有可持续性。压缩成型机实现收入4376万,为公司2014年新推向市场的产品。智能灯检机实现收入2361万,较去年小幅增长。

  塑料安瓿替代玻璃安瓿是长期趋势:在大输液领域,塑料包装已经基本完成对玻璃瓶的替代。而在小水针领域,塑料安瓿对玻璃安瓿的替代刚刚起步。在当今国际市场,塑料安瓿占据70%的市场,但目前我国塑料安瓿仅占不到5%的市场。目前我国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保有量为1546套,主要为安瓿瓶注射剂(占比95%),保有量约为1469套,考虑设备更新和新增需求,假设塑料安瓿实现30%的替代,市场容量即达到约440套,我们推测2014年公司销售约15-20套左右,由于目前国内尚无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短期塑料安瓿产品空间巨大,公司有望独享市场。总体来说,公司制药装备+包装业务总体收入达到5.62亿,较去年增长27%,新产品和定制产品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产品的下滑。

  由于塑料安瓿和玻璃管制瓶的毛利率较高,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大幅上升到55.98%。销售费用与去年持平,管理费用上升2235万,主要为职工薪酬、研发费用和办公费用上升。财务费用增加329万,主要由于借款增加。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大幅增长,较去年增加2.21亿,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9586万。

  2.基因芯片顺利上市,2015有望全国扩张。

  2014年宏灏基因实现收入2314万,净利润1638万,为公司贡献利润1306万。目前芯片已经铺货至50多家医院,其中部分医院正式开始临床使用,临床使用反馈情况良好。部分医院进入院内采购流程,待流程完毕后方可正式销售。公司与代理商一般签约一年,现款现货。

  我们对基因芯片的市场和销售情况做如下测算:

  按一个三甲医院心血管科室日和门诊就诊人数200-300人计算,其中约30%的患者愿意尝试基因检测(根据调研约有近30%的患者无条件愿意接受该项检测,另有40%愿意在医生推荐的情况下使用,保守估计30%),那么就是60-90人份/日,考虑到节假日因素,则单一医院每年可检测15000-22000人份,按人均900元的消费,则每家医院可实现终端销售1300-2000万元,去除中间渠道,公司每家约可获得约400-600万元收入,约占比30%。

  我们预测2015年公司铺货量有望达到100-200家,在不同假设条件下则对应的收入体量分别为4-12亿。

  假设今年铺货100家医院,则预期净利润为2-3亿,但是我们对此保持高度的谨慎,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推广是否如公司所预期那么乐观,尤其是终端患者的接受度和医生的积极性,也即终端市场消化情况和经销商拿货是否匹配;另一方则来自于患者终生只需要检测一次即可,因而后续的增量就需要来自不断开拓新医院和依靠首次就诊的病人增量,而越往后覆盖的医药门诊及消费能力则越差(类似于苏宁的开店轨迹,大医院2万人份/年,而地区级医院则只有1万人份)3.转型明朗,加快发展。

  公司转型的方向已明朗化,即装备产品从单一制药装备调整为制药装备、包装装备、医疗器械装备公司。公司先后收购了宏灏基因、上海申友,投资设立天合生物、上海千山医疗、磁鼓医疗、建设祁阳生产基地和千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并拟收购乐福地,产品线向大输液配套包材产品延伸。

  2015年,公司将加快转型的步伐,完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并尽快实现医疗器械产品的产业化。目前真空采血管和无菌导尿管产品正在报证过程中,预计上半年会推向市场。自动化药房产品主要销售给医院,但目前体量较小。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向精准医疗领域扩张。

  4.盈利预测。

  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假设15年上半年完成乐福地收购,考虑到基因芯片销售进展,我们调整预测公司2015年收入11.1亿,净利润2.6亿。EPS1.46元,公司正处于一个从“医药机械装备”不断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医疗器械产品线和基因检测产品线完整的业绩释放周期将从2015年开始。短期公司股价涨幅较快,估值较高。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下调千山药机至“观望”评级。

  科华生物:IVD行业龙头活力再生

  诊断龙头,行业标杆。

  公司融合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医疗诊断领域完整产业链。业务覆盖体外诊断试剂、医疗检验仪器、真空采血系统等三大领域。始终保持技术和质量优先,在多个领域填补国内诊断行业空白,是我国第一家推出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酶标试剂的生产厂家。

  化学发光,收获高峰。

  2014年公司共有24项化学发光试剂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覆盖癌胚抗原、肿瘤相关抗原、甲状腺素、胰岛素、甲胎蛋白等多个检测项目,同时公司的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卓越C1800、卓越C1820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与传统的酶免法相比,化学发光法具有精确度高、定量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代表了免疫诊断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国内高端医院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公司在化学发光领域开始步入收获期,“仪器+试剂”格局已经构成,预计今明两年仍是化学发光试剂获批的高峰期。同时,经过一年的市场推广期后,我们看好今年下半年化学发光产品步入放量增长期。

  境外战投,活力再生。

  公司以15.77元/股向LAL公司非公开发行2029万股,募集资金3.2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LAL公司是由方源资本设立的持股目的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方源资本的投资经验相结合,有益于公司寻求外延式突破发展。

  加强内控,摆脱瓶颈。

  公司2014年业绩增速放缓,一方面受行业整体增速下滑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主动加强内控,对终端客户进行谨慎筛选,依靠“仪器+试剂”模式进行销售的仪器投放量减少,从而影响后端试剂销售。预计未来随着化学发光仪器新产品的推广,公司将适当加大投放力度,业绩有望迅速恢复。

  公司近年一直受到产能瓶颈影响,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行。2015年漕河泾本部金标生产楼改建项目与松江真空采血耗材新生产季度即将投入使用,公司产能瓶颈得以突破,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2014~2016年每股收益为0.59元、0.75元、1.01元,目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2.3倍、33.5倍、25.0倍。考虑公司在IVD行业的龙头地位,在新产品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2015年合理价格在31.50元左右,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化学发光试剂推广低于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业务毛利率进一步下滑;

  利德曼

  事件:2014年公司实现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56.26%,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6.5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5.70%。实现EPS0.84元。分红计划:以2013年末总股本15360万股为基础,向全体股东分配现金股利为每10股1.4元(含税)。

  一季度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上升5%-30%。

  点评:四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全年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经过测算,第四季度实现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归母净利润6247万元,同比增长336%,实现EPS0.41元。全年完成了原定的2014年生产经营计划:全年预算收入5.4亿,利润1.2亿。从主业上看,仍然以生化诊断试剂为主,2014年生化诊断试剂销售占比90.19%。未来公司将通过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大产品线。2015年公司计划全年收入做到6.5亿元,同比增长22%,计划归母净利润做到1.5亿元,同比增长14%,计划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做到1.5亿元,同比增长16%。2015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较上年度同期上升,主要是公司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开发新的终端客户,同时因2014年并购德赛产品和德赛系统带来了业绩增长。

  201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2014年销售费用4135万元,同比增长9.04%,主要是因为德赛系统和德赛产品纳入合并报表,及营业收入的增长、持续保持市场投入所致;管理费用1.03亿元,同比增长88.98%,主要是因德赛系统和德赛产品纳入合并报表,及公司X53工程项目竣工转入固定资产后,折旧费用及相关税金增加,另外公司因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导致管理费用大幅增加;财务费用961万元,较2013年增长1656万元,主要是因X53在建工程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后,2014年度相应贷款利息由资本化转化为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014年期间费用率28.71%,较2013年期间费用率24.91%,提高了3.8个百分点。

  公司内外并重,业务布局不断完善。目前公司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包括生化诊断试剂、化学发光免疫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及食品检测试剂等系列诊断试剂产品;在仪器业务方面,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I1000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A800,以及与IDS合作的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同时还拥有即将与Eingma合作的ML分子诊断(基因检测)系统,以及在研的血凝仪等多个项目;在生物化学原料业务方面,公司是国内极少数掌握诊断酶制备技术的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已完成17种诊断酶的产业化,可用于自身诊断试剂的生产及外售。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42元。预计利德曼2015-2017年EPS 0.96元、1.18元、1.46元。我们认为待公司销售团队稳定后以及化学发光试剂新业务上市后,收入端有望恢复快速增长。增发后股份由1.57亿股增至1.69亿股,假设收购和增发完成,股本摊薄,德赛产品和德赛系统70%开始并表,2015年-2017年EPS为对应0.89元、1.10元、1.36元。考虑到公司积极外延,可以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与2015年47倍PE,目标价42元,继续给予增持评级。

  不确定性因素。(1)生化试剂行业景气度;(2)新产品市场推广不畅的风险。

  金健米业

  近期,我们对金健米业(600127)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公司相关领导就公司发展战略、大股东资产注入可能性、主要产品销售情况、以及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我们认为公司的主要投资亮点有:

  关注1:控股股东为避免同业竞争,市场化粮油类优质资产将逐步注入公司2013年3月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政策、资金、物流及资源整合优势。湖南粮食集团于2013年3月和8月就避免与公司同业竞争事宜作出承诺:在公司201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三年内,湖南粮食集团将其及其控股子公司与金健米业主营业务存在同业竞争的市场化粮油业务相关的资产或股权,通过转让、以资产认购股份及中国证监会和/或公司股东大会批准的其他方式注入公司。优质资产的注入将有利于公司产销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升,我们相信随着优质资产的注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有很大的提升。

  关注2:公司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聚焦粮油食品产业发展2013公司已成功将金恒房产予以剥离,将资金、资源进一步集中,聚焦粮油食品产业发展。公司拥有绿色、有机、优质稻核心基地50万亩,粮食及油料仓储能力20万吨,油罐储备能力3万吨,大米年加工能力25万吨,油脂油料年加工能力20万吨,面制品年加工能力15万吨,米粉、牛奶及糙米饮料年加工能力5万吨。公司已对现有产品线进行清理、整合,特别是对米、面两个产业的产品进行了大幅度的单品瘦身,优化了产品结构。调整了高档米、特色油等产品的经营思路,把新型食品的研发及其产业化作为快速提升公司经营效益的重点方向,全面启动了面制品、中桶油、茶籽油、乳业等项目,为公司未来主营产业拓展和经营效益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注3:公司不断整合营销资源,积极推进市场扩张

  公司不断加大营销力度,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市场扩张。进一步优化完善对公司粮油产业实行产销分离后的相关运营模式及工作流程,有效整合各种营销资源,提升公司综合营销能力;强化营销渠道网络建设,在进一步巩固传统营销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平台优势,积极拓展贸易经营、粮油社区商业连锁惠民店等营销渠道,多策并举,提升销量。公司成立了农产品贸易公司,收购了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贸易类业务;为确保公司粮油产品营销模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后的良性运行,支持营销公司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对全资子公司湖南金健米业营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00万元增加至人民币6000万元。目前,公司产品已拥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已建立了面向全国的小包装粮油产品市场营销网络,进入了全国2800多个大型KA卖场系统,拥有全国经销商300多个、终端网点近10万个,省会城市产品覆盖率达100%,地级城市产品覆盖率达65%。

  关注4:各级主管部门对公司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合力打造成过

  百亿龙头企业

  湖南粮食集团入主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司外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湖南省将公司作为“湘米振兴工程”、粮食“千亿产业、百亿物流工程”的重点扶持对象予以大力支持;常德市将公司列为“1115工程”的15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全力帮助公司打造百亿产业,将极大地促进公司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及精深加工项目研发,推动公司五年规划的顺利实现。公司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在各项政策上享有优惠,有利于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公司力争2018年产销粮油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5亿元。

  结论:

  公司是我国粮食系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水稻工程优质米示范基地,以优质粮油深度开发和新型健康食品研制为主业。公司的主导产品有“金健”牌系列精米、专用面粉、面条、食用油、乳品及“小背篓”鲜湿米粉,被誉为“中国粮食第一股”和“中国大米第一品牌”。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37.00百万元、2,246.00百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00百万元、16.00百万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019元、0.025元,对应PE分别为236.53倍、180.26倍。首次关注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风险;

  2、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风险;

  3、大股东资产注入承诺实施的风险。

  中源协和

  公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脐带血存储细胞,更是融合了脐带血存储、基因测序、细胞治疗、个性化医疗等要素。我们目睹了2014年公司收购执诚生物100%股权,运营南京市和甘肃省细胞基因库,收购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33%股权,成立广东顺德中原协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中源协和天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设立并购基金,收购北科生物13%股权。我们有理由相信,2015年公司在外延的路上将越走越远。

  1.行业情况。

  细胞治疗研究欣欣向荣。国务院确立生物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中提及发展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一种将人自体、异体的体细胞或干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者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近年来,细胞治疗在治疗遗传病、癌症、组织损伤、糖尿病等疾病上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2009年1月23日,奥巴马撤销布什发布的限制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行政命令。到目前为止,各国的细胞治疗处在积极的研究、实验和临床观察的阶段。

  干细胞产业估计在2020年达到4000亿美元市场。根据干细胞行业报告《StemCellResearchMarketto2017-GBIResearch2011》,2001年,全球干细胞应用市场3.3亿美元,2004年已有10亿美元,2007年逼近20亿美元,平均每年以34%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2010年干细胞年鉴,未来20年内,干细胞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美元。

  国际视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主要地区国家的政策取向对干细胞研究有加速放开的趋势。干细胞治疗是从细胞层上治疗疾病,临床上应用的领域主要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肝病、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是该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大型药企都对干细胞治疗领域非常感兴趣,布局参与程度提高,市场一旦放开,伴随治疗领域突破,市场前景远大。目前为止全球批准了8种干细胞药物,可能由于目前干细胞治疗大多都是个体化医疗,还未能标准化,销售情况一般。

  国内视野:从国内干细胞产业链看,干细胞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脐带血库、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三大市场板块。目前脐带血的存储业务属于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而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受限于安全性,还没有产业化。脐带血成为目前关注度较高的干细胞来源。卫生部2001年批准设立7家脐血库,2002年又增设3家。目前脐带血储存只是干细胞产业的初级阶段,未来产业化发展项目主要包括基因诊断试剂、基因药物、干细胞产品以及干细胞移植。相关公司中源协和、金卫医疗、北科生物。

  2.公司基本面:

  公司短期经营立足干细胞存储业务和医学检测试剂业务。

  干细胞存储业务:2013年公司干细胞存储已达到30余万份,每年新增存储数近3万份。干细胞库在天津和浙江有公共库牌照,通过子公司形式建设自体库(自体库受监管相对宽松),过去几年公司处于布局阶段,29家子公司遍布21个省市,覆盖中国三分之二版图,四分之三人口,是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干细胞运营网络。

  医学检测试剂业务:目前公司借助于现有渠道做新生儿干细胞基因信息检测分析,进一步增加干细胞贮存的价值,加强干细胞临床应用潜力。开展了影响37种肿瘤和150种非肿瘤常见疾病的基因序列研究,开始了成人肿瘤风险评估基因检测和成人常见疾病风险预测的定制芯片的研制,同时,还开展了口腔粘膜全基因组分析技术,为基因业务拓展到新生儿以外的人群完成了项目和采样技术准备。收购执诚生物,实现南北市场互通,未来基因检测方向会继续扩宽,做产前检测、唐氏筛查等,做到干细胞+基因检测双核驱动。

  中期开拓化妆品美容保健品业务和细胞制剂业务。

  美容保健品业务:公司积极投入美容护肤产品的开发。瑞儿系列、面膜系列、狄安娜系列及欧罗巴传奇系列等4个品类已完成研发并投入生产,将产品投放至销售渠道,其中瑞儿系列还根据市场的信息反馈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其研发阶段已进入尾声,升级后的产品即将投入生产;手霜脚霜系列及草本洗护系列已完成研发,即将投入生产;孕产妇系列、手膜足膜系列、润养洗护类等3个产品系列已进入研发中后期;男士系列及膜类系列(身体各部分养护类)完成研发立项。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特点,积极筹备人源细胞因子作为化妆品原料的申报工作。(2013年年报披露的报告期内业务开展)细胞制剂业务:公司下属公司天津和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干细胞药物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7月27日,天津和泽生物公司研制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获得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受理(受理号:CXSL1200056津)。下属公司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申报的抗栓新药注射用重组新蛭素(酵母)药品注册申请于2013年8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受理号:CXSL1300060军),并于2013年9月通过了现场核查。

  长期开拓医疗业务和药业业务。医疗业务包括专科医院收购,药业包括干细胞药物、基因药物、抗肿瘤等化学药物。公司2014年下半年正式面向公众推出的“生命银行卡”。涵盖细胞存储、基因检测及数据存储、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美容抗衰老的全龄化、个性化一站式高科技细胞医疗解决方案等,基于细胞治疗的个性化特性,我们认为公司或将收购部分医院,作为线下服务网点。

  股价催化剂-政策层面。干细胞三大管理制度有望出台。于2013年3月下发征求意见稿的《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望于2015年发布正式文件,届时利好行业龙头。我们看好公司干细胞制剂的产业化前景。

  股价催化剂-并购进展。公司2014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并购基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北京中源协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自筹不超过10亿元的资金,参与发起设立多支并购基金,并购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2015年2月6日公司公告拟出资2亿元作为中间级有限合伙人与嘉兴会凌银宏(出资500万)、中民投(出资4亿元)、永泰天华(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嘉兴中源协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我们认为产业基金的设立,主要是为国内外寻求对公司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与并购项目,加快外延式发展步伐,本次自筹10亿并购基金设立后,看好参与方中民投等加盟后,整合产业链资源能力,外延可期。

  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55元。预计2014-2016年EPS0.10元、0.30元、0.80元,看好公司在细胞和基因领域战略布局,更看好公司并购基金成立后外延进展,由于我们看好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等热点主题将继续演绎,行业可比公司2016年动态PE约为48倍,给予公司一定能够估值溢价,目标价55元,相对2016年69X的PE,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不确定性因素。(1)各地干细胞存储竞争情况;(2)新药取得临床批件时间。

  仟源医药

  自从限抗政策执行以来,公司原有主业抗生素受到抑制,但自2013年已企稳;并购海力生和保灵集团,进入儿童产品和孕妇保健品领域;2014年收购杭州恩氏基因,进入基因保存以及环境污染物检测业务。

  目前,仟源医药主业由四部分构成:特色抗生素(母公司)、儿童药及泌尿系统用药(海力生)、孕妇保健品(保灵)、基因保存(恩氏基因)。

  已从传统抗生素企业转型为聚焦于孕妇、儿童产业的公司;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以制药工业为基础,逐渐涉足健康服务产业。公司与上海磐霖资本成立并购基金,我们认为意在谋求产业并购;从公司近三次并购看,项目质量趋好;公司在妇幼药品领域经营多年,营销团队成熟,因此,我们看好公司对恩氏基因的潜力挖掘,打开了健康服务业务的空间。

  不考虑并购,预计2014-2016年EPS为0.33元、0.62元、0.85元,目前市值39.6亿元,考虑到公司转型刚刚开始,恩氏基因进入了我们估计有数亿元利润空间的市场(公司2013年净利润为2711万元),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给予12个月目标价50元,对应2016年PE为59倍,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北陆药业

  进军细胞治疗领域,培育新利润贡献:公司在2014年积极实施外延并购,控股中美康士51%股权,并通过中美康士控股纽赛尔生物75%股权,布局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中美康士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免疫细胞治疗的公司,主要为医院提供技术咨询等相关技术服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CIK、DC瘤苗、DC-CIK、CTL细胞,技术储备包括NK细胞、TIL细胞、多靶点CTL细胞、微移植、CAr-T、免疫细胞分泌PD1抗体等。公司与约40家三甲医院肿瘤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且合作医院意愿数目在不断增加中,并计划在3年内扩大到100家医院。中美康士细胞治疗业务14年收入0.279亿,随着中美康士的业务拓展以及细胞治疗行业的规范发展,中美康士有望顺利完成业绩承诺,在15-16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600万元和3,800万元,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贡献点。

  纽赛尔生物的核心技术是微移植血液病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公司与307医院合作开发的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生物医疗技术成果。微移植技术在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有着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快速造血恢复,提高白血病缓解率及患者存活率,是造血干细胞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微移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等部分实体肿瘤。目前纽赛尔生物正与307医院合作共同进行微移植技术的临床研究,市场应用潜力巨大,并增强了中美康士在血液病及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战略布局精准医疗,深入耕耘个性化治疗:公司参股20%南京世和基因股权,占据精准医疗行业布局先机。随着医学进步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将是未来基因检测的核心竞争力。南京世和的核心业务包括高通量(NGS)全景癌症基因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检测、健康人癌症预警、新生儿疾病筛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基因检测以及科研测序及合作服务,目前公司的技术产品可覆盖382个致癌基因,核心研发团队多位于北美,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国外领先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和数据分析。南京世和正在积极扩张,开拓医院合作项目以及病例积累,目前已和包括多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在内的40多家医院进行合作,并完成数百例基因测序例数的积累,公司预计在15年完成1500例基因测序病例的积累,并拓展合作医院数量。同时,南京世和也在积极申报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以及高通量基因测序业务试点资格,从而可以快速开展肿瘤基因、罕见病以及产前筛查等业务,在基因检测市场快速抢占先机。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近期,公司发布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40亿,同比增长32.68%,利润总额1.14亿,同比增长44.61%,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0.87亿,同比增长31.52%,同比增长31.52%,EPS0.28元。同时公司公布了15年1季度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收入1.06-1.22亿,同比增长35%-55%,净利润0.19亿-0.23亿,同比增长20%-45%,公司主营业务均实现稳定高速增长。

  公司对比剂业务14年收入3.37亿,同比增长19.62%。公司碘海醇等产品由于产品价格低,招标降价压力相对有限;首仿产品碘帕醇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获批,并进入新一轮招标,与原研药抢夺市场。随着招标大年的确定,对比剂业务有望实现原有产品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新产品的快速放量,为公司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九味镇心颗粒14年收入0.50亿,同比增长39.96%。九味镇心颗粒作为治疗焦虑症的中成药,潜在市场巨大。15年国家医保目录有望迎来调整,公司正积极推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未来有望成为与佐力药业(8.80 -2.55%,买入)乌灵系列(14年收入近4.5亿)相媲美的大品种产品。

  降糖药14年收入0.22亿,同比增长95.17%。报告期内,降糖药销量同比增长了78.56%,公司在降糖药领域进行积极布局,主要产品格列美脲与瑞格列奈招标情况良好。随着新一轮招标的推进,降糖药业务也有望继续提升公司业绩。

  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稳定增长,随着新一轮招标进行,对比剂、九味镇心颗粒、降糖药以及后续新产品有望进一步放量。公司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基因测序诊疗领域抢得布局先机。我们预测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37元、0.50元和0.66元,对应估值为76、57、43倍,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的风险,招标进度缓慢的风险,政策的风险。

  华兰生物

  公司公布2014年年报,实现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11.26%;实现归属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13.27%;扣非后净利润4.47亿元,同比增长8.13%;EPS为0.93元,与公司此前収布的业绩快报一致。经营性现金流4.97亿元,高于利润,财务指标健康。

  平安观点:

  存货(尤其是原材料)大幅增长,看好2015业绩爆収力。血制品行业严重供不应求,产品不愁销路,企业収展的核心要素是血浆原材料的采集。

  公司报表中存货大幅增加,尤其是原材料账面余额达到2.19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大部分是血浆原材料,显示出公司持续的浆源增长能力。

  考虑到采浆、投浆、生产、批签収和销售整个流程大约1年的时间周期,预计公司2015年投浆量将达到550吨,相对2014年增长超过20%。

  血制品提价可期,静丙弹性最大。2014年,公司血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11.55%,其中白蛋白4.35亿元,同比增长15.52%,静丙增长4.31亿元,同比增长5.65%,凝血因子等其他血制品增长2.04亿元,同比增长16.78%。今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预计血制品的最高零售价将于近期松绑,根据供求关系,我们判断静丙提价幅度最大。公司静丙业务占比大,且2014年基数低,将充分享受提价带来的业绩弹性。

  外延幵购布局大生物,疫苗静候WHO认证。公司収展战略明确,未来有望通过外延幵购实现跨越式収展,实现大生物产业布局(包括单抗、胰岛素等)。疫苗业务2014年实现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2.71%,短期主要看点在于流感裂解疫苗的WHO认证,通过后将进入WHO的采购体系,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15-2016年EPS为1.25元、1.51元。考虑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的浆源扩张能力,以及产品可能的提价预期,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估值,给予2015年40倍PE,目标价50元,“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安全、研収失败、政策风险。

分享到: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