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方法

    对药物制剂可能造成的影响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还具有处方层面上的一些因素,因此,为了让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需要采取有效性较强的措施,对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改善,这样生产出来的延伸物质稳定性会特别强。

    2022/10/1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新药研发在不同阶段的质量要求

    对于我国来说新药研发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创新药物对于我国来说也不是问题,但原创药物也就是说first in class药物的产出我们还是非常弱的,就是在一个疾病治疗上颠覆性的治疗方案,或都是一个新的作用机制、一个新的靶点所产生的首发的药物,比如说PD-1。

    2022/12/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纳米载体药物包封率的检测方法

    本篇就接触过的一些纳米载体药物类型,对载体中的包封药物形式、游离药物形式及包封率的检测方法做一个归纳,并对包封及游离存在形式的推断、证明、包封率方法的选择及自身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反思。

    2023/09/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盘点2024年上市的ADC、双抗和CAR-T药物

    作为创新药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路径,ADC、双抗、CAR-T等药物备受关注,并催生多项大额交易。2024年,多款ADC、双抗及CAR-T药物获批上市,本文将盘点2024年上市的ADC、双抗和CAR-T药物。

    2024/12/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体外细胞毒性检测可锁定“元凶”

    对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LI)的诊断颇具挑战性,对于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确定哪种药物导致iDILI非常困难。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慕尼黑肝脏中心Dragoi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从iDILI患者分离单核细胞源性肝细胞样(MH)细胞,与药物一起孵育,基于MH细胞的毒性检测,可以确定导致DILI的药物,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2.3%和100%。

    2018/06/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FDA批准药物的全景分析:药物概况、给药途径和复杂制剂及制剂未来

    药物的研发始终包括化合物和制剂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新分子实体的开发一直是药物开发的重点。但随着创新药(新分子实体)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谋求在新剂型的开发上的获得突破。为了认清制剂的发展方向,从宏观层面追寻上市药物的制剂发展历程和现状无疑是重要的途径。有研究者对FDA批准的所有上市药物(截止2017年)的剂型进行了全景分析。笔

    2021/01/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在新药研发和审评决策中的应用

    本文概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体内和体外研究的主要内 容,梳理分析了 2020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a- 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 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 istration,FDA) 批准上市的新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情况,旨在为我国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及其监管审评提供参考。

    2022/01/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微量药物输注设备行业研究报告

    皮下药物输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给药方式,而皮下微量药物输注主要是指通过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根据医嘱要求将少量药液微量、精确、持续、均匀地泵入患者体内,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到治疗病人的目的。目前皮下药物持续输注系统已较普遍应用于I/II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治疗、癌痛治疗,并在一些新兴领域如不孕不育领域、术后镇痛、肺动脉高压的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探究创新药物理化性质的底层逻辑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根据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快速推断其类药性(类药性,即赋予一个化合物良好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安全性性质。),将大大的提高药物研发速度,而影响药物类药性的内在因素就是药物理化性质以及其生物学性质,而影响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就是药物分子最基本的结构特征,即化学中常说的结构决定性质。

    2021/03/0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环糊精包合物在药物增溶中的作用及研发应用案例

    本文主要介绍了环糊精包合物在药物增溶中的作用以及该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主要包括:环糊精的化学结构及性质,环糊精毒理学,环糊精提高药物溶解度方法,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药物的选择要求,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环糊精包合物的优势及环糊精包合物的局限性。

    2021/07/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