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方法建立及验证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其中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体外性质(药物溶出的速率或速度)与体内特征(血药浓度或药物吸收量)的关系,即药物体内外相关性(IVIVC)研究。

    2021/01/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体内外桥接技术有效提升药物研发效率

    体内外桥接技术是通过建立模型,将体外评价与体内评价建立相关性。具体来讲,采用体外研究结果,通过模型,预测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实现药学研究与临床试验的对接,以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缩短药物研发时间,为制药企业节约药物研发成本。

    2020/08/26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 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体内外释放度分析

    采用流池法测定的体外加速释放快于转瓶法,且与体内释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为评价奥曲肽微球制剂的体内外释放提供参考。

    2021/11/2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新药早期开发中关键理化性质考量-渗透性预测

    基于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因素形成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这套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比较公认的影响药物的剂型设计和预测药物体内-体外相关性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指出了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是决定药物吸收程度的关键。

    2022/09/1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改良型新药复方的临床开发路径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法规、指导原则及文献对新复方开发的临床研究要求/建议,剖析了国内外相关案例,对2.3类改良型新药的临床研究策略进行了总结提炼。

    2024/05/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体外溶出、预BE与正式BE之间的相关性

    一致性评价中经常出现体外溶出与体内生物等效性(BE)不吻合的情况。本文主要回答了如何理解体外溶出、预BE与正式BE之间的相关性。

    2021/07/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小核酸药物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解析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寡核苷酸药物的法规及指导原则,只能参考国外相关的指导原则以及化学药物开发的相关指导原则。

    2024/01/18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断裂力学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断裂力学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关键,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1/05/1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浅谈国内外医疗机构临床检测实验室自建项目的监管模式

    文章研究了国内外医疗机构自建项目的监管历史和现状,通过我国与美国、欧盟实验室自建项目的对比,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内外相关监管制度沿革,为监管提供参考。

    2024/02/2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口香糖载药系统的体外表征

    本文提供了关于MCG最先进的检测的信息,重点是影响体外和体内释放动力学的因素,以及其相关性。

    2022/09/1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