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嘉峪检测网 2022-01-11 21:42
近两年,中医药在防控、诊治新冠病毒形式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成为医药行业内备受关注的热点。当新一年来临时,一系列的中医药发展重磅政策和指导意见密集出台,为2022年及后续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与保障。政策的加持是推进力,也是前进路上的晋级关卡,让我们一起循着时间线,看看那些和中医药息息相关的政策动态。
那些年,助益中医药进入大时代的政策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制药国家,2016年我国的中医药制造637亿元,2020年已增至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中医药制药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这两年,在防疫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也发挥了其独特作用,带动了整个中医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离不开政策的推助和当前医疗现状的大考。
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基于国内中医药资源供给侧行业发展水平较低,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问题形成。纲要从八个大方向分别提出了规划建议,涵盖了中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的整个产业链。
2018年8月1日,《中医药法》的实施开启了中医药有法可依的崭新历史,也激活了中医药服务的供给能力,并加以明确的法律责任约束。
2019年10月26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吹响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号角,属于中医药的黄金时代至此正式开启。“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要求的提出,重点优化了体现中药特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申报路径,丰富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范围。
2020年12月21日,《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明确了体现中医药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对临床定位清晰且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用于重大疾病、罕见病防治、临床急需而市场短缺、或属于儿童用药的中药新药申请实行优先审评审批。
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中医药行业的7大方面28条政策措施的明确,以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中医药产业发展,表示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021年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提出7方面17项系统性要求,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相关制度,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和中药房设置,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等指导意见。
2021年9月,《“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发布,提出了“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同年12月出台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以及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从上述政策回顾来看,2015年可谓是中药战略规划变革的分水岭,若说2015年前的政策多聚焦于中药生产质量、经营质量管理;那么,2015年后中药的发展则偏向于医保支付问题,在中药有效、安全性等问题得到优化后,国家开始着手解决中医药诊疗的可及性问题。
近期,密集出台的中医药产业动向
新版《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正式启用
2021年12月2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医保版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满足医保业务需求,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互认,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医保发〔2019〕39号)有关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决定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2021)对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中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进行更新,定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
疾病分类学是医学的基础,病案编码是疾病分类学的应用,病案人则是疾病分类学的践行者,也是新时代的疾病分类学家。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更新,对中医临床诊断、卫生统计、病历书写、病案首页填报、医保结算、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质量控制与评价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医诊疗装备成为国家“十四五”医疗装备发展重点
2021年12月28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包括“中医诊疗装备”在内的7个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
《规划》提出,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深度挖掘中医原创资源,开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等新技术的中医特色装备,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健康服务规范化、远程化、规模化、数字化发展,同时提出包括创新支持模式、促进推广应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6项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发展任务的顺利推进。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中医智能诊疗装备的迅速发展,为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助益。《规划》将中医诊疗装备作为7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智能化发展的肯定和支持,而中医药数智化的应用和建设可以完善中医药诊疗的循证数据链。
医保支持医联体/医共体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从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将适宜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角度,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多项意见要求。
针对医联体/医共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出,根据中医医疗机构的特点合理确定总额指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支持力度,对于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支持建设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指导意见》同时明确指出,一般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DRG付费,对已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
医保政策的加码,将显著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的提升,如何通过建设智慧中医药服务弥补基层中医药人才的缺口,从而推动区域中医药资源共享,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一环。
上海、浙江等7省市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推进会,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份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中药复方、经典名方强化“三结合”研审联动
2022年1月5日,CDE发布《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
征求意见对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研发的中药新药,提出不同注册分类临床方面沟通交流的关键节点、会议资料要求以及关注点,并突出人用经验数据的关键地位。
从近期密集推出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可看出,无论是从国家医保支持到强化“三结合”研审联动,还是从宏观的医疗装备发展到具体的诊疗业务要求,这些都贯彻着发展中医药数字化的思想,可见完善中医药产品的循证信息链、实现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序对接是中医药行业当下的发展之重。
为何要完善产品循证对接现代医学理念?
近年来,中成药在临床用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缺乏临床循证资料,这导致了医生对中药的认识有限,然而究其根本,则是在于合格的、用中医思维诊断和治疗并且具备确切疗效的中医师数量太少。
对于诊疗一体化的中医药而言,医和药是行业、产业的核心。医是上游、是主导,药是下游、是辅从,缺少合格的、有经验的医生是“医”的瓶颈,对于中医药而言,“医”的瓶颈就是“药”的瓶颈,就等同于行业和产业的瓶颈。中医药临床人才数量的瓶颈,为行业、产业的发展设下了一系列升级打怪的关卡:一是,政策落地的挑战。未来若干年,全国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都要提供中医药服务,当从业人才数量不够时,我们要如何让中医药服务进行大片区的覆盖?二是,供需矛盾的挑战。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和数量稀缺的高水准中医药服务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三是,信任危机的挑战。合格中医人才的缺位,会使患者信任度下降。
纵观早些年国家发布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医数字化早已上升为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既定战略,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医学对接现代医学的不易、中医药临床人员的不足。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第七条指出: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支持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第三条也曾明确: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2021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医药健康产业加速推进的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药企深耕中国市场,以及国内药企的崛起,探寻医药数字化发展、把握政策机遇和用户需求,利用数字化推动医药创新营销进行破局,已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可以预见的是,中医数字化不仅可以在医药销售链条里实现“用户触达”,高效助力中医药的研审联动,还可以结合真实世界数据验证中医药的有效性,从而解决中医药疗效的确认问题,为进一步解释中医药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完善和推进学科建设。
总结
从近十年里发布的各类中医药政策和指导意见可以看出,中医药行业、产业经历了供给侧改革向需求侧改革的转变,在中药品生产及经营质量得益于政策落实得到规范后,针对中医药行业的战略规划纲要随即被提上日程。以2015年为政策分水岭,可以看出,此后陆续出台的中医药行业政策均是在“未来中医药行业发展”纲要的指导方向下制定。
再将时间拉回当下,“中医药支付端的改革”、“中医药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的规范”、“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等逐步成为发展重点,相信受益于中医药产业政策的相继落地,行业将获得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中药创新药、配方颗粒、OTC、品牌中药、中成药、中药材、中医药服务、相关配套供应链等八个中医药细分领域也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来源:医药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