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手消毒产品的类型和技术特点

嘉峪检测网        2022-11-29 08:51

      新冠疫情发生后,消费者的手部消毒成为防止疫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消毒产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上的手消毒产品种类繁多、功效各异。手消毒产品主要是由消毒活性成分与水或乙醇复配而成。本文从有效活性成分、技术特点、剂型及用途方面对手消毒产品进行分类阐述,分析了常用的乙醇、季铵盐、胍类及酚类消毒产品的应用情况、优缺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手消毒产品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新型冠状病毒向全国迅速扩散,经研究发现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消毒成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该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在生活中手部与其他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手部皮肤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较身体其他部位多,而单纯用水与肥皂洗手难以达到卫生标准要求,因此手消毒成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环节。手部卫生在控制感染上的特殊作用,将促使手消毒产品市场成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手消毒产品可有效消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并抑制由微生物引发疾病的广泛传播。近年来手消毒产品已在全球普遍使用,美国还曾将其列为近年来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之一。目前市场在售的手消毒产品主要有醇类、季铵盐类、酚类、胍类以及天然抗菌植物提取物等。本文对常用手消毒剂的活性成分、技术特点、剂型及用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手消毒产品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1 手消毒产品活性成分分类
 
     从消毒效能角度可将消毒剂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能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以及细菌芽孢,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高浓度醛类消毒剂等。中效消毒剂能够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如乙醇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细菌和病毒,如酚类、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等。研究表明,常用的高效消毒剂如过氧化物类、醛类和含氯消毒剂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不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1-2011)规定可用于皮肤和手的消毒剂主要有醇类(如乙醇、异丙醇)、胍类(如氯己定、聚六亚甲基胍及其衍生物)、季胺盐类(如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酚类(如对氯间二甲酚、三氯生)等,这些消毒剂能快速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已广泛为国内外所使用。
 
1.1  醇类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是最早得到社会认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效消毒活性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及手卫生指南都推荐使用以醇类为主要成分的手消毒剂。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卫生专家还表示,当没有肥皂和水可使用时,醇类手部消毒杀菌产品是很好的替代品。醇类消毒剂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迅速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但对细菌芽孢无杀灭作用,对亲水病毒较弱。醇类具有的脱水作用使病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干扰其新陈代谢导致病原菌死亡。但当使用高浓度的醇溶液时会使菌体表面迅速凝固,形成一层薄膜,阻止了醇溶液向菌体内部渗透,无法彻底杀死细菌细胞。故并非醇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一般醇浓度在60%~80%为宜,通常浓度约为75%时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醇类中使用最多的是乙醇,经常用到的还有正丙醇、异丙醇和丙二醇等。市面上的醇类手消毒产品大多数为75%的乙醇,或乙醇与异丙醇、丙二醇复合的配方。由于高浓度的乙醇溶液易挥发,对皮肤刺激性较强,使用频率高时会造成手部皮肤粗糙、干燥开裂,也有很多手消毒产品采用乙醇与三氯生、乙醇与季铵盐或乙醇与氯己定的复合配方。经研究发现,当复合配方中醇含量越高时,产品的抑菌效果越好且手部干燥速度也较快。
 
1.2  阳离子型
 
(1)季铵盐类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单链季铵盐与双长链季铵盐等。阳离子类消毒剂自身携带正电荷,可以吸附于病原菌表面,形成微团,并逐步渗入细胞浆的类脂层和蛋白层,从而改变胞膜通透性,同时又凝固蛋白,使酶和结构蛋白变性,破坏病原菌的代谢,将病原菌杀死。单链季铵盐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双链季铵盐可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与病毒。季铵盐类消毒剂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有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占比36.3%;苯扎氯铵,占比19.7%;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占比11.9%。同时还有氯苄烷铵(洁尔灭)、十二烷基二甲基乙苯乙基溴化铵(度米芬)和双链的新洁灵(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等产品。季铵盐类消毒剂具有杀菌浓度较低(千分之几)、毒性与刺激性低、气味小、性质稳定等优势。国家标准GB 26369-2010《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规定用于手的卫生消毒时,用含有400~1200mg/L的季铵盐溶液擦拭或浸泡手部1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但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碱性条件下才表现出较好的消杀效果,其消毒效果还易受到有机物的影响,并且可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因此配伍禁忌较多。当前也有将多种季铵盐成分进行复合的消毒产品,但仍是以单一季铵盐组分或季铵盐与乙醇、季铵盐与氯己定复配为主。
 
(2)胍类消毒剂
 
      近年来除了过氧化物、含氯消毒剂外,使用频次最多的消毒组分便是醇类和胍类。胍类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对真菌、结核杆菌及细菌芽孢仅有抑制作用,不能灭活乙肝和丙肝病毒,属于低效杀毒剂。但由于该类消毒剂具有速效杀菌同时还可长期抑菌、有机物对其影响轻微、化学稳定性好且对皮肤及黏膜无刺激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消毒产品中。常用的胍类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定、聚氨丙基双胍、聚六亚甲基胍及其衍生物等。胍类中广泛使用的是氯己定,包括醋酸氯己定、盐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其中,盐酸氯己定在水中溶解性差,常以膏状或涂剂产品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已基本被市场淘汰。现国内市场大多使用的为醋酸氯己定,但该活性成分用于手消毒时会存在一定刺激性和过敏性。因此,国外近几年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葡萄糖酸氯己定。多年的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前两种,适当浓度的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皮肤消毒最有效,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已于2002年推荐其用于手消毒。聚六亚甲基胍及其衍生物是环保型高分子聚合物,因其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对皮肤刺激性、毒性极低而被称为新一代的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类消毒剂包括单胍盐和双胍盐,二者的杀菌效果相近,单胍盐合成成本低,双胍盐则更温和、安全性较高。由于盐酸盐比硬脂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等胍盐具有更优异的杀菌效果,故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G)的应用最多。聚六亚甲基胍比葡萄糖酸氯己定有更好的杀菌能力,但其单方水溶液属于低效消毒剂,目前国内外市场主要是将其与醇类、苯扎溴铵或氯己定等进行复配后用于手消毒。
 
1.3  酚类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主要包括三氯生、对氯间二甲基苯酚、甲酚、邻苯基苯酚、二氯二甲酚、4-氯-2-苄基苯酚、对氯间甲酚等。苯酚、甲酚类的消毒剂对组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蒸汽对人有毒且低效,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酚污染,故已被其他低毒、高效的酚类衍生物取代,如常用的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生。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即4-氯-3,5-二甲基苯酚,该酚类衍生物是酚类消毒剂中毒性较低、刺激性较小,且无不良气味、可接受性强、被广泛用于手消毒领域。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最小杀菌浓度范围为156~1250mg/L。国内外研究表明,高浓度对氯间二甲苯酚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低浓度复配制剂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将其与乙醇进行复配,通过复配还可缓解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杀菌效果。三氯生(DP300)即2,4,4-三氯-2-羟基二苯丙醚,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耐强酸强碱、耐高温、广谱杀抑菌作用和对皮肤无刺激性等特点。但三氯生难溶于水,水溶液制剂杀菌作用较弱,不适宜作为消毒剂。三氯生的衍生物之一三氯卡班(TCC)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刺激皮肤,具有良好的皮肤相容性而被广泛使用。三氯卡班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较高的抑杀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但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当前三氯卡班在土壤及水流中的持续积累已成为美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据调查,美国市场的抗菌产品中有76%的洗涤剂和29%的肥皂所添加的抗菌成分为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同时大量研究表明,三氯生对生态环境、生物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不容忽视的潜在毒性效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手消毒抗菌产品作出最终裁决,确认了三氯生不适用于手消毒抗菌产品的结论。
 
1.4  复合型手消毒产品
 
      消毒活性成分的复配已成为一个新的研发趋势,复方消毒剂可以克服消毒活性成分单用时的一些缺点,显示了杀菌广、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通过对千余件手消毒产品调研可知市场上有约25%为复合型消毒产品,其中醇类、胍类和季铵盐类与其他类型有效成分配伍使用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87.0%、71.7%和48.4%。目前市场上手消毒相关产品多数为醇复合物。除单方高浓度醇类(>70%)可满足杀菌效果要求之外,其他低效消毒剂单一成分很难满足杀菌要求,而经过科学复配确实可以改善和提高消毒效果及其他综合性能。如乙醇与氯己定通过复配可产生协同效应,不仅能获得乙醇强效的即刻杀菌作用,还能保持氯己定的滞留杀(抑)菌活性。乙醇与三氯生复配后对手消毒的自然清除率大于95%。乙醇与对氯间二甲苯酚复配缓解了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杀菌效果。三氯生与长链季铵盐复配后可快速杀灭细菌并长期维持杀菌效果等。但复方制剂型消毒产品因使用不同类别的原料、成分配伍情况复杂,当前的测定方法难以精确测定每种成分含量,这就要求未来工作中需不断完善消毒监测方法体系。
 
2 手消毒产品的剂型
 
      目前市场上手消毒产品的剂型主要分为免洗的液体、泡沫和凝胶三种。不同剂型的免洗产品使用时只需取适量消毒液于手心,双手相互揉搓至干燥为止即可。此类产品一般呈弱酸性,pH值大多为5.0~7.0。液体型手消毒产品主要设计成喷雾使用,将液体均匀分散于手部皮肤进行有效杀菌。凝胶型产品携带、使用方便,因可快速在手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被称为“隐形手套”。凝胶基质通常是将卡波姆或羧甲基纤维素在水中溶解,再用弱碱将溶液调整为弱酸性后制得。泡沫型产品的发泡和稳泡剂一般由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共聚物、氨基酸类等表面活性剂与聚乙二醇、黄原胶等复配组成。近年液体型与凝胶型手消毒产品在市场销量较好,而泡沫型产品虽已上市多年,但因售价较高而未能被消费者广泛接纳。不同剂型的免洗消毒产品绝大多数以乙醇为有效活性成分,或乙醇复配正丙醇、异丙醇,或乙醇与三氯生、乙醇与胍类等成分复配为主。如A品牌的酒精消毒喷雾,含乙醇75%;B品牌的免洗手消毒凝胶,含乙醇50%~60%,异丙醇4%~6%;C品牌的免洗手凝胶,含乙醇54%~60%,正丙醇9%~11%等。乙醇与其他消毒成分复配产品也较多,如中国台湾D品牌的免洗手消毒喷雾,三氯生含量为0.18%,乙醇含量为55%;H品牌的复方酒精消毒液中含有乙醇75%,聚六亚甲基双胍0.08%等。
 
手消毒产品用途
 
3.1  医院专用类手消毒剂
 
      手消毒产品起初主要用于医护人员的手部清洁与消毒。医护人员的手消毒包括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卫生手消毒要求作用时间1min,外科手消毒要求作用时间3~5min。目前使用较多的医用手消毒产品有75%酒精、洗必泰、洁手净消毒液等,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氯己定、碘类、过氧化物类、醇类和季胺盐等。手术室中医护人员因工作的特殊性,还会大量使用可速干的免洗手消毒产品。通常速干免洗型手消毒产品是醇类单一活性成分为主的配方,或乙醇与苯扎氯铵、醋酸氯己定复配,或苯扎氯铵与醋酸氯己定复配的无醇类配方。
 
3.2  日常及家用手消毒剂
 
      随着人们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消毒剂不再局限于医用消毒,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除常用于皮肤伤口或黏膜的消毒成分如碘伏、过氧化物外,其他医用手消毒成分也适用于日常及家用手消毒,如乙醇、季铵盐、氯己定、三氯生及对氯间二甲基苯酚等。《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0-2011)中对部分消毒剂有效成分做出了限量要求:胍类消毒剂有效含量应低于4.5%、苯扎溴铵或苯扎氯铵应低0.5%,三氯生应低于2.0%。近年来以绿色植物成分为主的家用手部消毒产品也大量涌现,如F品牌的泡沫免洗手消毒液以椰子油、花椒果和连翘提取物为主要成分;H品牌便携式手消毒液以植物、谷物提取液,龙脑、玫瑰、薰衣草蒸馏露为有效成分;蒲公英植萃免洗洗手喷雾以蒲公英、板蓝根、博落回提取物为有效成分等。
 
结语
 
      醇类和酚类消毒剂应用广泛,配方体系基本成熟。季铵盐类消毒剂为阳离子活性物,配伍禁忌较多,此类手消毒产品的配方体系需做深入研究。胍类消毒剂,尤其是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胍及其衍生物,与天然绿色植物成分的应用为开发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手消毒产品提供了方向。手消毒产品剂型以速效便捷的免洗喷雾、凝胶为主。除传统医用手消毒产品市场外,日常及家用手消毒产品市场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主要研发重点仍集中于开发具有速效便捷、环境友好、绿色安全、无刺激性又有广谱、持续功效的手消毒产品。此外,还需关注产品护肤性、香型、剂型及包装外观等属性,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可接受性,使产品更适合市场需求。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