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战友在求助如何改变处方工艺来解决速释片溶出时片子堆积在杯底的现象,而溶出堆积情况对溶出曲线影响很大。
故存在一个疑惑,到底速释片溶出时片子堆积现象会对体内释放有影响吗,换句话说,假如两个药基本一模一样,就是有个会产生堆积,有一个不会,吃进肚子里这两药会有不同的崩解释放吗?
简单粗暴的来想像,人的胃肠道蠕动是多个方向的,片子容易揉散,不至于片子会堆积在某部位吧(特殊剂型除外),所以上述两药体内释放应该是一致的。
本人水平有限,没有找到相关文献来说明此情况。看了一些书,都是一笔带过,出现了速释片溶出时堆积现象,都是改变溶出方法,比如提高转速、加沉降篮、用perk杯、改篮法或者其它方法,似乎国外认为有堆积现象的方法并不作为有质控区分力,或者体内外相关的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参比制剂在某方法下(特别是低转速50rpm)没有堆积,而自制有这种堆积,导致了溶出相差很大,那这种情况是不是必须要调整自制处方工艺呢?加沉降篮或提高转速来对比一致,领导认可吗?CDE认可吗?
估计目前情况下很多领导或者研究者自己也都是要求要跟原研一样,然后不遗余力地微调处方工艺,也许小试好不容易调好了,一生产放大,又堆积了,然后制剂人员疯了....
当然,个人只是发发牢骚,针对于上述情况,其实我也还是赞同50rmp条件下最好能做到同原研一样不堆积,毕竟还是要让CDE某些专家很放心,不然也不敢批啊。
但是如果实在自制的做不出来,是否就可以考虑下调整溶出方法呢?说白了,也许你把转速降到40rpm,参比的也堆积,然后参比厂家说了,我们是一不小心就整到刚好50rpm不堆积呢,我们内控其实是75rpm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