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医疗器械设计验证方案、报告与注意事项

嘉峪检测网        2025-02-05 08:17

大家是否还记得《流浪地球》中那个震撼人心的设想——在地球上建造无数个推进器,作为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引擎?这个脑洞大开的设想虽然令人惊叹,但也引发了无数质疑:建造成本高昂、技术风险巨大,一旦失败,人类将面临无法承受的后果。

于是,智慧的中国人提出了一个巧妙的验证方案:先在月球上做一个小规模的实验。在月球上建造少量推进器并点燃,如果月球能够因此偏离轨道,就证明这个方案可行,随后再在地球上大规模实施。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风险,还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验证途径。

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验证的重要性,验证是确保方案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更是如此。

从设计成果(即设计输出)到最终的设计确认,中间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验证和设计评审。

通常来说,设计开发活动可能只占到20%的时间,而设计验证可能占到60%,还有20%是设计评审。

本篇简单聊一下设计验证。

 

No.1 设计验证目的 

1) 专业术语版:GB/T 42061-2022(ISO 13485:2016)中的7.3.6规定,为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应依据特定程序对设计进行验证。

该验证活动需要提供客观证据,可以是验证方案、验证报告或评审报告。专业版说的比较抽象,晦涩难懂。

2) 通俗化版:设计验证要着眼于设计输出和设计输入之间关系的验证,看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

具体就是看设计输出的各项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继续进行下一步。不满足要求,需要返回上一步,进行修正或变更,如此反复。

3) 举例说明:设计输入要求产品的有效期是2年。典型性样品已经制备完毕,如何验证?可通过加速老化验证活动(即客观证据),评审老化后的测试结果,以判断有效期是否可以达到2年。

 

No.2 设计验证方案 

验证活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应制定验证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方案设计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指出是哪一个阶段的验证方案。

2) 拟采用的验证方法:根据具体过程,制定合适的方法。有时过程验证还需要考虑最坏的条件,比如温度的上限、下限等极端情况。

3) 确定验证的性能指标:根据该阶段设计目的,明确性能指标,比如尺寸指标、功能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等。

4) 确定接受标准:比如尺寸的正负公差,或根据GB/T 2828.1-2012制定检验水平和接收质量限(AQL)。

5) 拟验证的批次:有的阶段验证,需要进行至少3个批次的验证。

6) 验证所需的样本量:根据统计学方法制定样本量(若适用)。

 

No.3 设计验证报告 

按照方案,完成设计验证活动后,应撰写设计验证报告。设计验证报告应包括“人、机、料、法、环、测”等几个方面:

1) 验证过程的参与人员:参与验证的所有人员,包括测试人员。

2) 验证过程用到机器:如设备、工装夹具、检测仪器等(早期的设计活动可能不涉及)。

3) 验证过程采用的原、辅料信息(早期的设计活动可能不涉及):如原材料名称、牌号、批号等。

4) 验证过程拟采用的方法:这里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方法、有复杂的方法、有高度标准化的方法等。

5) 验证过程的环境:医疗器械的生产环境至关重要,十万级环境,还是万级环境等。

6) 测试的方法:明确指标检测的方法,应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重复性,若采用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应该得到评估或验证。

7) 连接功能性验证:如果设计的医疗器械与其他器械连接或有接口,应当对这一性能进行验证。当进行这种连接时,应验证此连接满足设计要求。

8) 实施日期:验证的起始日期,日期是验证活动追溯的重要线索,是真实性的证明。

9) 验证结果:详细记录验证结果,需要保留原始数据。

10) 验证结论:根据接受准则和验证结果,判断本次验证活动的结论,通过或者不通过。

 

No.4 注意事项 

1) 验证方案和报告一定要得到批准,适当时,还应该有设计评审!

2) 验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一定要有记录、要有记录、要有记录!没有记录的验证活动等于没做验证。

 

 

分享到:

来源:医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