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算法

嘉峪检测网        2025-02-18 14:00

2025年2月12日,亚历山大医院(Alexandra Hospital, AH)骨科手术团队成功获得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国际专利。该专利保护了其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robotic total knee replacement, rTKR)算法的独特性、专有性、新颖性及专有权。

自2024年8月起,该团队已在150多个成员国提交专利申请,以寻求专利保护。截至目前,经过独立专利机构的严格审查和广泛数据检索,尚未发现其他类似的概念或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专利申请已于2023年10月提前提交,并确认该算法作为一种旨在提升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rTKR)精确性和效率的计算算法,具有独一无二的创新性。

 

研发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是骨科领域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尤其适用于因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导致严重膝关节疼痛的患者。

 

据统计,此类手术的普及率已显著上升,从1999年每10万名65岁及以上人群中的187例,增长至2019年的499例,增幅达2.7倍。在过去五年中,机器人辅助TKR手术因其在提升手术精度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潜力而备受青睐。

 

然而,该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实现既能充分考虑患者独特的骨骼和韧带解剖结构,又能满足外科医生手术目标的最佳植入物定位。植入物的精准定位对于术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手术的整体成功至关重要。

 

技术痛点

 

目前,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TKR)的外科医生需在术中手动规划并调整股骨和胫骨植入物的位置。这一过程极为复杂,因其需要在至少8个运动轴/自由度上对2个植入物进行三维空间考量。

 

由于每个自由度之间相互影响,为每位患者确定最理想的植入物位置具有较高难度。外科医生可能需要评估数千种可能性,甚至需多次重复骨锯切割和软组织松解,或采用可能影响手术精度的简化规划方案。

 

此外,手术室的时间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决策的复杂性,通常限制了外科医生可探索的解决方案数量。因此,手动规划不仅耗时较长,还可能导致手术结果出现显著差异。

 

算法介绍

 

该算法由亚历山大医院(Alexandra Hospital, AH)和国立大学医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NUH)骨科手术顾问医生Glen Liau Zi Qiang博士,与Matthew Ng Song Peng博士以及Ryan Loke Wai Keong先生共同开发。后两位在参与该项目时还是医学生。

 

技术特点

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简化和自动化rTKR(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工作流程中的植入物定位,解决了目前面临的挑战。

更加准确:算法能够将植入物的计划定位精度控制在±0.5毫米以内。不仅考虑了患者独特的骨骼结构(解剖学特征),还可以根据外科医生的手术理念进行个性化调整。

 

更加高效:算法在极短的时间内(0.1秒)完成计算,能够快速生成并排序数千种解决方案,使医生能够迅速获得最优的手术方案。

 

缩短手术时间:由于算法将术中规划的过程自动化,减少了医生在手术中花费的时间,不仅可以缩短手术的整体时长,还可能减少患者的麻醉时间和手术风险。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植入物松动、磨损和不稳定等问题,减少翻修手术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延长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和功能稳定性,还能在长期内实现医疗成本的节约。

自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150名患者成功接受了这一创新技术治疗。

 

临床表现

 

该算法已被证实能够显著提升全膝关节置换(TKR)植入物规划的精准性,同时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可能减少术中失血并缩短麻醉时长。

 

一项在2021年至2023年间开展的涉及67名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rTKR)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研究数据如下:

 

精准性:使用该算法的rTKR手术中,92%的病例达到了外科医生设定的目标间隙,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而手动规划组的这一比例仅为52%。

 

时间效率:AI辅助组在不到0.1秒的时间内实现了最佳的间隙平衡,而手动规划组则需要15分钟,其中包括重复进行骨锯切割和软组织松解。

 

一致性:该算法的表现不受患者年龄、性别、身高或膝关节退化程度等变量的影响。

 

手术效率:采用该算法的手术完成时间比依赖手动规划的手术缩短了约48%。

 

目前,进一步的长期研究正在进行中,旨在评估这一创新技术如何通过降低植入物位置不理想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感染率,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分享到:

来源:Med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