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嘉峪检测网 2015-11-10 00:06
可靠性的由来
长期以来,人们广泛采用“可靠性”这一概念来定性评价产品的质量。这种方法靠人们经验评定其产品可靠、比较可靠、不可靠,没有一个量的标准来衡量。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适航性统计学注释》,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小于或等于0.00001次/小时,相当于1小时内飞机的可靠度Rs=0.99999,这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二战后期,德国的火箭专家R.Lusser首次对产品的可靠性做出了定量表达。他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是各个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从而算得V-Ⅱ型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194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室开始对真空管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战期间,军用电子设备的大量失效使美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于是引起了美国军方对可靠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率先对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简称AGREE(Advisory Groupon Reliabilityof Electronic Equipment)。该组织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报告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产品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该报告被公认为是可靠性研究的奠基性文献。1965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设立了可靠性技术委员会(TC56),协调了各国间可靠性术语和定义、可靠性的数据测定方法、数据表示方法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靠性的研究已经从电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业部门扩展到电机与电力系统、机械设备、动力、土木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门。
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涉及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能力5个因素。其中,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定义的核心,规定时间的长短随着产品对象不同和使用目的不同而异。对一个产品来说,如果规定的任务时间很短,它可能是可靠的;若规定的任务时间很长,它就可能不可靠了。因此,讨论可靠性时必须事先规定任务时间。规定条件是指使用产品的环境条件、使用和保障条件(如负荷条件和工作方式等)。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条件;负荷条件包括工作电压、电流和机械应力等;工作方式包括连续工作方式和间断工作方式。规定条件对产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可靠性也可能会不一样。因此,讨论可靠性时一定要明确规定工作条件。规定功能是对产品故障规定判断的依据,常用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来描述产品的功能。经试验,如果产品的各项规定的性能指标都已达到,则认为该产品完成了规定功能,否则称该产品不具有规定功能。能力是各种可靠性指标,这些指标是对可靠性的定量描述,以便说明产品可靠性的程度。常用的可靠性指标有“可靠度”、“平均寿命”和“失效率”等。
可靠性理论涉及面很广,需要从科研、设计、试验、制造、运输、贮存直到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施。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包含了可靠性指标,然而产品的可靠性的研究又是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一切质量活动除了要保证产品的性能和经济性、安全性外,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稳定可靠。企业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下开展相应的可靠性活动。
可靠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1.可靠性基本理论 | 可靠性数学与故障物理学 |
集合论与逻辑代数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图论与随机过程 | |
系统工程与人体工程学 | |
环境工程与环境应力分析 | |
试验及分析基础理论 | |
2.可靠性设计 | 贮备设计和裕度设计 |
降额设计和构件概率设计 | |
热设计、抗机械力设计 | |
防潮、防腐、盐雾、防尘设计 | |
电磁兼容设计和抗辐射设计 | |
维修性设计和使用性设计 | |
质量、体积、重量和经济指标综合设计 | |
3.可靠性试验 | 环境试验 |
寿命试验 | |
筛选试验 | |
4.制造 | 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 |
5.可靠性使用的保证 | 使用和维护规程制定 |
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 | |
安全性设计 | |
人机匹配设计和环境设计 | |
6.可靠性信息 | 现场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反馈 |
试验数据 | |
处理和反馈 | |
元器件失效率汇集和交换 | |
各种可靠性信息搜集和交流用户调查和反馈 | |
7.元件可靠性 | 制定元件可靠性 |
元件失效分析与可靠性评价 | |
元器件及原材料的合理选择 | |
元器件的老化筛选 | |
元器件现场使用情况调查和反馈 | |
8.系统可靠性 |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
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度分析 | |
事件树分析法(ETA) | |
故障树分析法(FTA) | |
可靠性综合评估 | |
9.可靠性教育 | 举办各种可靠性学习班与讲座 |
内外培训和内外考察 | |
专业技术会议 | |
出版可靠性刊物、可靠性教材 | |
10.可靠性管理 | 建立可靠性 |
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 |
制定可靠性管理纲要 | |
制定产品可靠性管理规范 | |
建立质量反馈制度 | |
开展产品可靠性评审 | |
11.可靠性标准 | 基础标准 |
试验方法标准 | |
认证标准 | |
管理标准 | |
设计标准、产品标准 |
摘自《领导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
来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