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以质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标准

嘉峪检测网        2017-04-22 19:44

摘要:海外代购、网上海淘、跨境电商,这些耀眼的字眼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处可见,而光鲜亮丽字眼背后却是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剧增的现实困境,产能过剩、业绩遇冷、库存过大,这些曾被忽视的问题现在变得日益突出,制造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每每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一年,“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萧瑟的市场经济中绽开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而要抓住黄金机遇,推动创兴驱动,实现这一伟大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坚持“竟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而以质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标准。

    国家标准查询网(www.spsp.gov.cn)“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这番话正是中国目前经济时代的真实写照。海外代购、网上海淘、跨境电商,这些耀眼的字眼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处可见,而光鲜亮丽字眼背后却是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剧增的现实困境,产能过剩、业绩遇冷、库存过大,这些曾被忽视的问题现在变得日益突出,制造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每每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一年,“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萧瑟的市场经济中绽开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而要抓住黄金机遇,推动创兴驱动,实现这一伟大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坚持“竟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而以质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标准。

  标准是质量强国的奠基石产品质量的优劣有标准来载量,食品质量的安全有标准来把关,工程质量的好坏有标准来衡量,质量发展是民生之本、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而标准就是通往质量强国之路的奠基石,也是质量的衡量尺度和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质量的价值指标,是质量的“试金石”,不仅对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法。标准兴,则质量胜,标准优,则质量强。

  标准是优化市场质量的内在动力地沟油、苏丹红、皮革奶,这些刺痛大众消费神经的“代言词”仍让人们深恶痛绝,消费环境和市场环境也陷入了“国产品不可信,舶来品就是好”的舆论之中。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但市场信心的提升不能单靠社会责任和法制力量,我们更需要标准来助推生产质量安全关,提高质量准入门槛,让质量声誉助力环境声誉,环境声誉带动企业声誉,企业声誉反馈市场声誉,形成良心循环,动态激励机制。而通用性的标准则增加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助推低质低价的市场氛围向优质优价的良好氛围转变,提振消费信心,激活市场潜力。

  标准是“以质取胜”的助推器标准控制是国际竞争力强有力的武器,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拥有了标准的主导权,谁就站在了国际市场的制高点。标准“孵化”出格力、海尔、联想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高标准让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大舞台;高标准让企业走进去,走入国外千家百户;高标准让企业走上去,国内品牌上升为国际品牌。标准推动了科技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桥梁。质量为帅,标准先行,通过构建标准化平台,理念互融互碰,技术互通互享,服务“互帮互助”,质量发展“你追我赶”,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的催化剂,国家经济发展的领航者。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标准化法的修订已势在必行。目前,各个地方的标准化改革推进工作参差不齐,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标准理念发展欠思考现有的《标准化法》还停留“适应市场需求”的阶段,时效性不强,滞后现象突出,单纯性去满足、去适应的方式应阻碍了标准水平的发展,进而延缓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和新突破。标准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只考虑到事前的标准建设,事中的标准实施方式、标准考量体系缺乏,事后有效的监督方式不得力,闭环管理的思路未能建立。同时,对标准的公认性,重复性、规范性等固有特性的认知不够,往往只考虑到效益性、目的性和短期性,标准的循环发展思路还未形成。

  标准建立体制存短板标准分类多且复杂,法律的不完善,法规的缺位现状导致标准介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之间,存在抵制不协调的情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各自为政”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地域性,统筹性不强。又由于管理体制机制还未完善,致使标准化工作成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家的事,标准化工作偏重于政府管理单一模式,忽视了社会组织,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在标准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而部门的单一性导致了工作的局限性。同时,分工的不明确,职能的交叉化使得有些标准重复评审、重复建立,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减弱了企业对标准的制定度和大众对标准的认可度。

  标准管理实施不协调标准在制定和修订过程的环节衔接不合理。而且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实施程序没有纳入到法律范围内,导致监督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法可依”未能有效实施,相关措施不得力,标准的服务职能更是未能有效的突显。而且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偏重于政府管理这单一治理模式,忽略了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在标准建立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宣传引导力量的不足也是得标准管理的延伸触角不够深入,基层的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度明显不足。

  标准是质量的“脊梁”,是质量“大树”赖以生存的土壤。标准制定好、落实好,产品的附加值才能优质优价,市场的竞争机制才能成熟,大众的消费信心才能重建,供给侧改革才能实现“弯道跨越”。

  转变发展理念,引领标准发展“行动未始、思想先行”,我们应站在标准的角度,看待质量强国、质量强市,不断增强“标准就是硬道理”的意识,坚持以标准化全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标准化事中事后监督问题。要摒弃对低价低质企业的过度保护,转变以量取胜、以价定绩的发展思路。用标准的“铡刀”,清理“僵尸企业”,设置标准化的“技术门槛”,实行优胜劣汰;用标准的杠杆,倒逼企业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用标准带动创新,引领产业“智造”升级。积极发挥标准在制定质量方针的关键作用,在传递质量信号中的基础作用,让企业由“采标者”向“制标者”转变,经济发展模型向循环经济、质量经济、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不断聚焦。

  总揽标准全局统筹兼顾发展标准化建设是个大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行业多、种类繁,因此所以我们需要按照国际标准更高、强制性标准更强、推荐性标准更优、地方性标准更活、行业性标准更专、服务类标准更细的原则,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力度,优化和完善各类标准。

  国家标准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统筹性、全局性、引导性的作用,协调各个部门实施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做到“同线同标同质”,进而提高外贸产品一致性的比例,实现外贸标准双方互认,不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行业标准要适度提升,注重专一性和建设性,充分发挥出自然法则的规律性作用,消除行业之间交叉性可能带来的模棱两可的边界层;地方标准要注重优化公共服务和公关管理领域,重点突出其基础性、通用性、实用性和保障性等特点,在旅游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生态标准化等领域上下足功夫,按照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示范区引导,新技术标准应用等一系列的标准化措施,使得得经济、资源、资金调控要素得到充分耦合,实现产业全要素的最优配置。只有科学划分、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各类标准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建立健全机制做好服务支撑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事前及时修订立法,明确标准制定法律程序和原则,完善事中措施方案,制定事后评价考量体系。

  一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互助,运行高效的的工作机制。理顺各部门管理职能,界定好部门职能范围,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使得各标准相互支撑发展,突出工作协调联动效应,着力解决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现行标准体系结构,更好发挥标准化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是否有效,效果是否明显,不仅需要定性的判断,也需要定量分析,因此我们需要用数据决策,用统计方式指出问题所在,用事实验证可行性。如此以来,显现的问题和成绩才能看的见,摸得着,“对症下药”才能变成可能。标准化工作需要贴近产业,贴近企业,贴近公众,通过建立标准利益回报机制,既减少企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积极性,又让大众能分享到更多的“标准红利”。而有效的考量评价机制也使得标准化工作得到有效的跟踪评估,将评价结果作为标准修订、废止的依据,不断完善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而实现标准化工作健康循环发展。

  三是推动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设立标准验证机构,通过引入第三方标准验证机构,对企业实施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服务,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企业信誉再造提升。同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加强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一体式、一站式的标准化信息公开、信息查询和公众互动服务,通过共享大量数据资源,反馈决策制定信息。注重实施“标准化+”项目工程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生态文明等产业中服务和消费品供给标准化建设,不断实现产业的高端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引领全民参与营造“合唱”氛围众人拾柴火焰高,标准化工作不应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台戏,而是大众社会的“大合唱”。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辅导、实施标准等级创建、打造标准化示范点、培育标准产业联盟等措施,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消费者参与其中,使得大众“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建标准”,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不断提升大众的参与力度和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大力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使得企业掌握标准,理解标准,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部门要始终强调以人为本、服务有道,坚持教育为主、惩奖分明。按标准办事,依标准执法,实现监督检查手段的程序化和多元性。只有大家一起做好标准化工工作的“加减乘法”,打好“组合拳”,我们的标准化工作才能有质的飞跃。

  质量是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动力,标准就是这动力的核心。“标准”砝码够不够重量,与标准化理念的推广,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建设,标准化治理体系的完善息息相关。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纵向推进,横向发展,才能树立起中国标准,提升中国制造,唱响中国质量。如此,我们的标准才够“标准”,我们的质量才够“质量”。

 

    相关报道:儿童食品缺标准 质量令人堪忧

              用质量标准、追溯系统守住乳品安全

分享到:

来源:国家标准查询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