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亚太自贸区对我国工业发展影响深远

嘉峪检测网        2015-09-15 23:58

 

一、亚太自贸区发展情况

12014年以前的亚太自贸区发展

1994年,印尼APEC会议通过的《茂物宣言》勾勒了APEC合作的方向和长远目标,促使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历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亚太自贸区的概念是由美国2006年在河内APEC会议正式提出,并被列为长期目标。2010年日本APEC会议讨论了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可能路径,并确定了几个备选方案。虽然各方普遍认为,亚太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促进地区间经济技术合作和投资贸易往来,但随后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贸区建设无实质性进展,直至2014年北京峰会才有了较大突破。

2.亚太自贸区的最新进展

2014年北京APEC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经济角度看,主要取得了三个重要突破:一是正式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二是为亚太地区未来发展确定五大新支柱。三是勾画亚太地区互联互通新蓝图。

二、亚太自贸区对我国工业发展影响深远

1.持续促进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

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和运行将有力推动我国工业加速创新发展。一是亚太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升级。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批准的《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以期构建复合型亚太互联互通网络。二是亚太自贸区企业投资合作加速技术转让。在亚太自贸区内,各种要素流动将更加自由,技术领先国家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与我国工业的优势领域开展合作,境内外工业企业将更加便利地“引进来”或“走出去”,企业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境内企业将更多地以并购、参股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合资企业,提高工业附加值。

2.有效化解我国工业过剩产能,推动结构调整

亚太自贸区21个成员国将逐步消减关税以及其它贸易和投资障碍,为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结构调整提供机遇。一是工业产品贸易壁垒减少,促进出口。亚太自贸区将逐渐降低成员国的贸易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可使我国工业产品的流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减少贸易争端,促进过剩产品出口。二是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增多,拉动需求。考虑到互联互通将带来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而我国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基础,参与亚太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带动钢铁、水泥等过剩行业产品出口。

3.推进我国工业参与国际分工,助力企业做强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参与国际分工活跃度不断提升,亚太自贸区将加速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更好地融入到全球供应链和区域生产网络中。一是区域内成员垂直分工,有助于我国企业发挥传统优势。二是依托区域内生产和供应网络,加速我国企业做强。亚太自贸区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企业在世界重要“通道”节点和沿线布局,推进我国工业企业与境外企业的合作进程。亚太自贸区在为我国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带来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1.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

一是加快建设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和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网络。通过建立统一的亚太电子口岸管理系统,为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之间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造条件。通过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网络,实现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目的,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提高钢铁、建材、工程机械、高端装备、通讯设备等行业企业与公路、铁路、航路、港口和信息网络等企业合作建设的能力,形成互联互通格局,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保障。三是鼓励相关工业企业提高在国际投资、贸易方面的项目开发建设能力,推动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2.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伴随亚太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际经济体系将重新分工,形成新的贸易方式。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抓住发展机遇,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3.预防规避潜在风险,谋划企业发展新途径

一是完善对外贸易相关配套政策,构建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保障和风险防御控制体系,保障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二是通过政策综合培训,让企业了解重点投资国别和行业,掌握东道国(地区)的最新政策和投资环境,培育工业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三是工业企业自身要提升在资金、技术、管理,以及商业信誉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企业守法意识和严格履约意识。

4.完善对外贸易体制,构建贸易发展新机制

随着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市场准入、投资、服务、海关程序等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关部门应完善进出口贸易体制,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大力加强同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关系。在关税减让、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做好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修订工作,改善和营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和贸易环境。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分享到: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