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嘉峪检测网 2015-09-15 23:59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稳健发展、重调结构、调控出新、动力再造的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在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要求,更加凸显了标准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全力提升标准契合力和引领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开拓新局面、迎接新挑战、回应新要求。
一、新常态下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
(一)标准化是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得标准者得天下。”美国《财富》杂志曾预测“改变未来世界”的科学趋势,排名第一的就是标准化。去年召开的首届中国质量大会阐述了新一届政府的质量观——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把标准提升到引领质量的一个新高度。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形势,标准对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换言之,谁拥有了标准话语权,谁就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二)标准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技术基础。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质量提升、加强品牌建设离不开标准引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离不开标准工作的支撑;推动技术进步、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离不开标准的更新。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只有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标准水平,才能增强产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三)标准化是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将资源和能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作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节约资源与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产品标准,如产品回收再利用、节水生活器具、城乡建设及小康住宅环境、工业和民用燃料煤等标准,对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产品、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都需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人们对资源的使用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标准化是冲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产品出口的必要技术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已经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更多地变成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成为技术壁垒的核心。技术标准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设置一些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产品理化标准、卫生标准、检疫标准以及特殊规格质量标准,来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谁的标准能与国际接轨,被国际所认同,谁就会获得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跨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现实而有效的选择就是大力提高标准的档次和水平。
二、新常态下标准化大有可为
(一)着眼于大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无处不在,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方面面。为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助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中的作用,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沧州市质监局提出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步伐,拓展服务业领域等方面,不断完善沧州市农业、工业、服务业标准体系。将标准充分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城市建设、政府服务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工程、环境等质量水平,用大标准体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二)着眼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农业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为目标,重点开展畜牧、果品、蔬菜等优势产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并积极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标准项目,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及各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活动,重点指导帮助一批大中型企业、出口创汇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结构配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服务业方面,重点围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试点推广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
(三)着眼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创新突破。以管道装备、电线电缆产业为重点,鼓励具有技术优势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推动优势产业抢占标准制高点,增强“沧州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服务业是标准化的薄弱环节。为补齐短板,调动各方力量,破解服务标准化发展难题,推动服务业规范经营、规模发展,重点围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主导产业,借助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积极实施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点带面促进服务标准化在重点行业率先突破,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品牌、特色、规模和影响力。
(四)着眼于建立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政府组织统筹,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引导企事业单位主动作为和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导向明确、架构科学、运转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建立完善创新激励制度,以此引导调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等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 宋忠秋 《中国质量报》2015.4.15)
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