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热点事件

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完成首次动物临床

嘉峪检测网        2022-08-15 21:31

6月28日,巧捷力医疗机器人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首次活体动物测试。本次测试由香港中文大学泌尿外科学系吴志辉教授和张源津教授成功完成,标志着巧捷力医疗手术机器人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果。

 

巧捷力医疗作为第一家研发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国产企业,目前已完成由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 Co. Ltd.和险峰旗云K2 Venture Partners合作的A轮集资,筹得600万美元。

 

资料显示,巧捷力医疗是一家由大学孵化的医疗科技公司,它的诞生源于财务总监许嘉铭先生,在金融及量化投资的十多年经验,亦是香港大学HKU SPACE中国商业学院金融系客习讲师。 许嘉铭偶然获悉,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系郭嘉威教授的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的不仅几乎成型, 且有实体机器系统可供测试,已准备人尸和动物测试。许嘉铭先生认为,在医疗行业中这么低估值但已有成型机械的,即使是已上市的公司也未能做到此阶段。且该设备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小,应用于肠道内窥镜手术,更是亚太地区擅长的技术,同时还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惠及大众。

 

2021年,许嘉铭先生与郭嘉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陈英权教授以及工程资深的伙伴何迪朗联手创立巧捷力,成立后公司致力于开发内窥镜手术用的全柔性机器人,为医生提供更灵活更精准的手术操作。据悉,该系统未来可以开拓应用于人体不同的器官,包括呼吸道、食道、胃、结直肠、膀胱等。

 

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医疗器械之一,这一领域的国产化标志着本土医疗器械创新进入了全新阶段。那么,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医疗机器人新锐巧捷力医疗机器人在浪潮中为行业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医疗技术?作为国产第一家专注于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研发的企业,该企业具有何种发展优势?此次活体动物测试的成功完成,对巧捷力医疗来说意味着什么?

 

01、巧捷力完成活体动物测试   取得重大核心技术突破

 

据悉,本次动物测试成功完成了活体猪的膀胱人工肿瘤切除手术,巧捷力机械臂的直径能穿过传统的膀胱镜通道,并负载夹起3至4mm的肿瘤组织,成功整体切除肿瘤。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体动物测试使用的机械臂系统,是针对内窥镜诊疗手术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由柔性手术机械臂、主机以及操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其柔性机械臂最小直径可少于2.5 mm。据介绍,柔性手术机器人凭借更小的尺寸进行传动以维持运动灵活性,使得腔道内的手术器械能够更精准地完成手术。

 

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何善衡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吴志辉教授,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泌尿外科肿瘤学,鉴于传统手术的方式 - 经尿道膀胱镜切除膀胱肿瘤手术(TURBT)的高复发率 (>50%),吴教授一直致力推广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避免在逐片切割时导致体内留有残余肿瘤细胞,从而降低复发率。他表示:“很乐于看见有双机械臂能用于ERBT,巧捷力的双臂,一边手术钳支撑或拉开的黏膜组织;同时,另一边的电刀,可用于切割已拉开的的黏膜切缝。”

 

另一位测试医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及外科学系副教授张源津教授,在过去几年,张教授也是推动ERBT 的先驱, 他联同全球多名专家制定「ERBT共识声明」,为医疗人员提供指导,该声明已成为全球ERBT手术的参考基础,并在国际医学期刊《European Urology》上发表。他表示: “对比用传统方法做ERBT,使用巧捷力手术机器人不需要在黏膜边缘上做先行的标记定位,可直接用双机械臂落刀,减少了手术步骤和难度。简化了学习曲线和缩短培训时间,同时不容易引起穿孔,为手术提高了安全性。有助于ERBT 手术的推广。”

 

02、消化道手术需求增加  全柔性手术系统优于腹腔镜

 

据了解,巧捷力医疗手术机器人可与市场上现有的内窥镜进行无缝集成,并透过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人体病灶部位,协助外科医生针对消化道系统、大肠膀胱系统等可能涉及内窥镜协助或腹腔镜协助的检查或手术。此外,除内窥镜手术所需机器人手臂工具外,巧捷力医疗还在开发一系列相关人工智能(AI)辅助软件,配合内窥镜增强实境的技术(augmented reality),帮助手术医生更快适应其机器手臂操作,进一步增强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谈到研发这一技术的初衷,郭嘉威教授表示:“当时想到要开拓从柔性内镜延伸的手术机器人,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现有通过内镜使用的工具灵活度很低、自由度少,不少内镜在体内可到达的地方还未能作手术处理,很多可透过机器人化改善的空间,与当时腹腔镜机器人化的发展史相似,不但改善手术整体成效,加速年轻医生培训,完成以往他们不易处理的内镜手术。”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有30万ESD例和570万EMR例的手术量。保守预计每 8 例 EMR 中有 1 例可通过机械化的 ESD 治疗,即每年有71.2 万例 ,有潜力突破 每年100 万例 ESD。按人口比例计算,全球将有潜力突破每年 >550 万例 ESD。预计在复合年增长率为 20%之下,到2030年国内ESD病例总数可达至600万例。

 

03、创新膀胱肿瘤手术方案  解决传统手术痛点

 

据悉,目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治疗方式是TURBT,一般借助刚性膀胱镜完成,配合高频电流控制的细环电刀作切除工具。由于整个镜体均为刚性结构,操作时,膀胱镜要跟着一起移动,不单视点不能稳定下来,每次刮除只能逐一将小部分肿瘤组织取出,而这种零散的刮除会造成漂浮态癌细胞扩散, 增加边界处理难度,并导致肿瘤的高复发率。尽管业内已研究出切除整块膀胱肿瘤(ERBT)的方案,且该方案可使复发率降低至 <6%,但由于操作技术要求相对很高,目前该手术方案很少被使用。

 

面对这一业内痛点,巧捷力医疗提出利用刚性外鞘(如Olympus A22021A,IDØ~8.3mm)为两条柔性机械臂和软镜提供通道,穿过尿道后在膀胱内部构成大范围的活动空间,利用多自由度的手术机械臂进行肿瘤组织的整体电切 (ERBT)。

 

这一方案不仅能把全肿瘤组织切除,同时大大降低复发率。巧捷力财务总监许嘉铭表示:“这将替代现有的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未来手术的趋势。这一市场将与消化道同步展开,会是我们第一阶段的另一推广对象。”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新增肿瘤确诊病例约57.3万例,其中超过80%的病患需要接受TURBT(且有超过一半的复发率),即每年约69万例。

 

04、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巧捷力精专于内窥镜手术机器人领域

 

目前,手术机器人主要涉及腹腔镜、骨科手术、神经外科、血管介入等领域。其中,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为手术机器人最大的细分市场,可用于多种手术,包括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及普外科手术等。此外,以经自然腔道为代表的非主流赛道在近年来也迎来了发展时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手术机器人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6%。预期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快速增长,并可能于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自2020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2%。

 

聚焦国内市场,由于患者人数庞大,且可能需要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常规微创伤手术数量众多,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1%,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术机器人市场。预期手术机器人市场将以44.3%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在2026年预计达到38.4亿美元。近两年来,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加速,仅2022年就有多家相关企业或产品获批、或申请上市。

 

从细分领域看,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包括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的生产与研发。其中,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作为被强生、直觉外科、微创等企业纷纷布局的赛道,其市场发展前景正在受业界关注。

 

在国内,目前已经有巧捷力医疗、微创医疗机器人、精锋医疗、堃博医疗、朗开医疗等企业开始研发自然腔道的相关产品,但至今尚无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获批,且大部分企业研发的是支气管手术机器人。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市场上,巧捷力医疗可算是独家领先的公司。

 
分享到:

来源:器械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