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嘉峪检测网 2015-10-22 23:37
9月12日,在江南绵绵的秋雨的纷扰下,DeviceChina2015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在苏州如期举行。
来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姜峰为与会者做了“提升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谈起民族医疗器械,行业内人士略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叹息,虽然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然而在消费者角度而言,希望市场能提供“最好的治疗技术、最廉价亲民的价格”。
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前者是以“化学和生物”为基础的医疗健康产业;后者是以“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为核心的人体器械学工程。作为国民医疗卫生2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全球在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的产值各自如何?国内与国际在药械领域的研发投入如何?医疗器械模式能否复制药品模式?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是否应该重新定义“国产化”?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去更好地实现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和国际企业的本土化,在达到合作双赢的同时让百姓的健康也获益最大?
表1:2014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值
于上述行业内的一系列困惑,姜会长展示了2014年底工信部统计规模以上样本企业的数据,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计3798.39亿元;他所在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推算医疗器械全行业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根据CFDA统计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中国民族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169家;其中一类3966家,二类9355家,三类2848家;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9833家。
中国医疗器械产值不到制药工业产值的1/3,远低于发达国家1:1的水平
姜会长在演讲的报告中展示,全球医疗器械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42%,其中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与制药工业产值比例达1:1;相比之下,我国医疗器械与制药工业产值比仅为1:3~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8%,本土企业产品仅占国内市场的30%,国内的医械市场仍然呈现外资产品垄断现象。
国内国外器械发展大比拼,医疗器械产业落后的4大原因
姜会长表示,产品创新不足、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体系以及配套政策欠缺是导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要原因。
表2:中外医疗器械产业研发创新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具有产业战略高度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落差巨大,具体体现为“创新能力低、中低端产品多、仿制及改进产品多、原创产品几乎没有”;
我国的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为1-2%(医疗器械为3%),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5-18%(医疗器械为15%以上);
创新能力建设在我国不能由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界独自完成,相比之下,世界各医疗产业强国对创新实施大量政府干预(在发达国家,是由小企业做原创,大企业做改进并产业化);
我国企业独自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部过程,成功率低、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转化率不足10%,转化医学为概念阶段、缺少创新中介服务,社会资本与产业也难以高效对接;
我国政府对创新产品的支持政策不够,主要体现在研发经费管理及税收问题、专利保护、注册绿色通道、定价及招标采购等方面。
提升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表3:中外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环境对比
首先创新是第一要素;药品模式不能替代器械模式;技术创新重于规模指标,必须通过创新型的新技术降低医疗费用。
其次,我国的企业必须具备国际视角,即产业方面需要重视高端制造龙头;政策方面各部委综合协调,清晰分工,做好政策、布局、产业链、人才、产品的顶层设计。
第三,必须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树立国际产业主导地位,有助于民族品牌和产业群建设,引导企业和人才聚集,成就中国创造。
最后,需要大力营造支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即提供科研经费支持、风投对接;对企业研发人员实施个税税收优惠,助力进行上市、产权交易与抵押评估;监管、注册及采购政策倾斜。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国产化”?
邓小平曾经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而如今,对于医疗器械产业与技术的发展,我们最好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在保护民族展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为用户/患者提供最优质、价廉的产品才是关键,尊重医生和患者的选择。
姜会长认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是互相依存有序竞争的关系,外资企业和产品是学校,可以培养国产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他建议慎用行政手段,切勿将“国产”与“外资”产品一刀切。
来源:检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