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在润滑油的日常使用中,有些用户经常会发现油品中有可见的细小杂质和沉淀出现,也因此不少用户进一步会怀疑油品质量有问题。
2017/03/03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空白试验值反应了测试仪器的噪声、试剂中的杂质、环境及操作过程中的沾污等因素对样品测定产生的综合影响,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测定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2019/01/15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新填充的色谱柱不能马上使用还需要进行老化处理。老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彻底除去填充物中的残余溶剂,和某些挥发性杂质,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固定液均匀的、牢固分布在单体的表面上。
2020/11/04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本文从对有关物质的色谱条件设计和测定操作两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采取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提高有关物质测定数据的准确性、重现性、可比性,提高药品研发中杂质研究的质量。
2020/12/23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制药、医疗卫生、化学化工、环保、地质、机械、冶金、石油、食品、生物、材料、计量科学、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中的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用来进行定性分析、纯度检查、结构分析、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反应动力学研究等。
2023/03/2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笔者结合药典要求和自身经验,分析了色谱、元素杂质和粒度三种不同类型分析方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设计思路。
2023/11/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样品中杂质较多,分离不太好,一般情况下把进样口温度提高会有效果。但是进样温度太高会使样品分解吧?不知道在哪个温度范围内较好?
2024/03/20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DNA提取的目的是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并纯化DNA。通常包括细胞裂解、去除蛋白质和其他杂质、以及DNA的沉淀和纯化。
2024/10/23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问题:液质使用三氟乙酸(TFA)作为流动相时,无法检测到特定杂质的色谱峰。
2024/10/24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根据杂质与主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及校正因子来确定。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基本一致,采用自身对照法或峰面积归一化法;若杂质与主峰的吸收波长有差异,校正因子在0.9~1.1之间时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0.2~5.0范围内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定量方式,须用校正因子进行校正;0.2~5.0以外时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
2021/07/2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