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18-08-20 16:06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有很多项目,今天我们来看看耐臭氧色牢度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和氧化物,它们会导致有色织物变色褪色,甚至引起色牢度下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纷纷提出对纺织品耐臭氧色牢度进行测试的要求,如美国李维斯牛仔布的质量验收标准,就对耐臭氧色牢度提出了要求。
本文比较了国标与美标对纺织品耐臭氧色牢度检测方法的差异。涉及标准有3个:
GB/T 11039.3—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 色牢度 第3部分:大气臭氧》
AATCC 109-2016 Colorfastness to Ozone in the Atmosphere under Low Humidities.
AATCC 129-2016 Colorfastness to Ozone in the Atmosphere under High Humidities.
适用范围
AATCC(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关于纺织品耐臭氧色牢度的测试有两种方法,分别为低湿大气和高湿大气的测试方法,而国标将两种测试方法归纳在一个标准里。具体的标准代号、名称及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测试原理
AATCC 109—2016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暴露在室温 64℉~82℉(约18℃~28℃)和相对湿度不超过67%的含有臭氧的大气中,不断重复此循环,直到试样达到一定的变色,或完成规定的循环次数。
AATCC 129—2016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和一块控制标样同时暴露在相对湿度恒定为(87.5±2.5)%、温度为(40±1)℃的含有臭氧的大气环境中,直到控制标样显示的变色程度达到相应的褪色标准。不断重复此循环,直到试样达到一定的变色,或完成规定的循环次数。
对于某些纤维,在低于85%的湿度中,染料不容易褪色,这就需要在更高的湿度下测试以产生颜色变化,以预测其在温暖、潮湿环境中使用时的褪色情况。
GB/T 11039.3—2005的原理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一块试样和一块控制标样,在环境室温、相对湿度不超过65%的大气中,同时放置在臭氧试验舱内,直至控制标样的颜色褪至与褪色标准相同。该试点阶段为一个周期,重复该周期,直至试样达到规定的变色,或者达到预定的周期数。第二,一块试样和一块控制标样,在相对湿度(85±5)%、温度(40±5)℃的大气中,同时放置在臭氧试验舱内,直至控制标样的颜色褪至与褪色标准相同。重复该试验周期,直至试样达到规定的变色,或者达到预定的周期数。
从3个标准的原理可看出,AATCC 109—2016不需要控制标样,直接将测试样进行暴晒至规定变色或规定循环次数,而AATCC 129—2016和 GB/T 11039.3—2005均需要控制标样。由于耐臭氧色牢度的测试不具有普遍性,在国内市场上关于耐臭氧色牢度的控制标样目前暂无销售。
测试样品
AATCC 109—2016和AATCC 129—2016要求试样尺寸至少为100mm×60mm,GB/T 11039.3—2005规定试样尺寸为60mm×100mm,并提出如果试样是纱线,将其编成织物,使用一块尺寸为60mm×100mm的试样,或者将其紧密地缠绕在一片尺寸为60 mm×100 mm的纸板上,形成只有纱线厚度的一层。如果试样是松散纤维,梳压足够数量的纤维,形成尺寸为60mm×100mm的一片,缝合在棉贴衬织物之上,以支撑纤维。3个标准均提到,应将未试验的试样放在避光的密封容器里,以避免发生进一步的褪色。其中AATCC 109—2016和AATCC 129—2016还提出如果测试样是水洗过或干洗过的,则对臭氧色牢度的评定,应与水洗或干洗后的试样进行比较。
试验程序
3个标准均要求将试样悬挂在臭氧舱内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立即将试样从臭氧舱中取出与保存的原样比较。其中AATCC 129—2016和GB/T 11039.3—2005要求将试样和控制标样同时悬挂在臭氧舱内,AATCC 109—2016不需要使用控制标样。每个标准要求的温度、湿度、时间及臭氧浓度均有所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评级标准
3个标准均要求每一循环的试验结束时,立即将试样从臭氧舱中取出与保存的原样比较。在规定的暴晒循环后,用变色灰卡评定试样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循环次数。其中AATCC 109—2016和AATCC 129—2016允许使用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情况。
来源:中国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