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行业研究

血管介入领域近期发展动态简述

嘉峪检测网        2021-03-05 00:25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介入手段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之一,因此,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也随之不断增长。2017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达152.1亿人民币,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4.9亿人民币,2017年到2022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14.2%。

血管介入领域近期发展动态简述

血管介入领域近期发展动态简述

血管介入领域器械分类及市场规模(截至2018年,数据来源:国金证券)

根据2017年市场调研显示,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已基本成熟,冠脉支架市场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国产化率80%。主动脉器械市场正处于市场发展阶段的成长期,随着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主动脉介入器械市场必然会快速增长。周围血管介入器械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外周动脉和静脉介入治疗的渗透率有待提升,相关介入器械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脑血管介入治疗成熟度最低。

 

心脏支架

 

中国心脏支架行业市场集中度极高,2017年前五家公司市场份额达到总市场规模的90.0%。目前中国心脏支架主流产品是第二代支架药物洗脱支架(DES),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第三代生物可降解支架(BVS)商业化仍需处于初期阶段,但未来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2004年以前,中国心脏支架市场主要被外资公司产品占据,很快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先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上市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支架产品后,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06年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9%。目前行业销售规模排名前三的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和吉威医疗,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4%、23.1%和19.8%,三家国产心脏支架企业的合计市占率已经达到67.3%。

 

除雅培和乐普医疗外,国外RevaMedical、波士顿科学和KyotoMedical等公司加快生物可降解支架研发,国内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企业主要有山东华安、信立泰、先健科技和微创医疗等公司。

 

相较于传统金属支架,中国的可降解支架技术已取得快速进步,如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带领的团队与华安生物合作,研发出了中国首个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乐普医疗的全降解支架NeoVas、微创医疗的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和阿迈特的可吸收支架AMSorb均已陆续上市当中。

血管介入领域近期发展动态简述

 

冠脉介入球囊与导管

 

2017年10月18日和2018年10月8日,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先后宣布获得2000万元的A轮融资和6000万B轮融资,A轮由元禾原点独家投资,B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禾裕壹号共同投资。鼎科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血管介入医疗治疗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公司,目前PTCA球囊等心血管介入配件已进入申报注册阶段,冠脉药物球囊已在临床试验。

 

今年1月19日,冠脉介入企业恒升医疗获常州西太湖健康投资公司4000万Pre-A轮融资。它是继乐普、微创之后,第三家拥有完整药物洗脱支架、球囊导管、配件等全套生产线的冠脉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厂商。

 

心脏瓣膜

 

2020年第一季度投资热度不减,例如:3月3日,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先企业纽脉医疗获得奥博资本数千万美金投资;3月6日,微创医疗获高瓴资本6.45亿港币定增,继TAVR企业热潮,二尖瓣介入治疗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TAVR领域目前最受关注的是杭州启明和苏州杰成,前者公司拥有首个获得CFDA批准上市的经导管瓣膜置换产品VenusA产品,并于2019年12月港交所上市,短短五个月已经累涨逾60%;后者是我国首个原创并拥有国际领先知识产权的介入心脏瓣膜,获得“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等多项荣誉,比竞品早了2年多,先发优势明显。

 

TAVR后起之秀沛嘉医疗2019年11月宣布,已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远翼投资、国投创新等投资机构,沛嘉医疗旗下瓣膜业务中,主动脉瓣一代产品Taurus One已完成临床,预计于2020年获证并推向市场。

 

主动脉介入器械

 

我国主动脉夹层患病率为0.07%,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且男性多于女性,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主动脉夹层患病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到102.4万人。

 

服务于介入治疗需求,主动脉覆膜支架是主动脉疾病干预中经常使用的介入器械,其他主动脉介入器械包括球囊、导丝、导管等。

 

1、主动脉支架

 

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主要分为胸主动脉支架和腹主动脉支架。临床上主要应用的胸主动脉支架主要有美敦力的Valiant®、戈尔的TAG®、库克的Zenith®、心脉医疗的Hercules®以及先健科技的Ankura®。临床常用的腹主动脉支架有美敦力的Endurant®、库克的Zenith®、戈尔的Excluder®、心脉医疗的Aegis®和Hercules®,以及先健科技的Ankura®。

 

2019年6月,华脉泰科获投1亿人民币D轮融资,该轮融资由通用创投、朗玛峰创投、博行资本投资。华脉泰科拥有针对中国病人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疾病特点的全球领先技术,旗下的两款核心产品—华脉天卓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和华脉天医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均填补相关治疗领域空白,对市场主流产品发起了冲击。

 

2、球囊

 

在主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球囊主要用于扩张已置入支架使其贴服血管。将含有支架的球囊送至狭窄部位,在置入支架后扩张球囊,使支架张开紧贴于病变部位,然后撤出扩张球囊保留支架。通常用于主动脉的有美敦力的Reliant®、戈尔的Tri-Lobe®等。

 

3、其他介入器械

 

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器械还包括导管、导丝等。导管在介入治疗中建立起一个通道,动脉通路建立后,球囊、支架等器械将通过导管放置到病患处进行治疗。导丝对导管起引导及支持作用,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

 

我国主动脉腔内介入器械尚处于发展初期,2017年市场规模达10.3亿人民币。美敦力、戈尔、库克等老牌器械公司是主要玩家,而心脉医疗作为中国本土企业,也是是行业主要竞争者之一。随着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加速,产品更新迭代逐渐加快,预计到2022年,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9.5亿人民币,2017年到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5%。

 

外周动脉介入器械

 

1、支架

 

外周动脉支架主要用于治疗髂动脉、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肾动脉等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以恢复远端血管的供血。目前,两款外周动脉支架的主要竞争者均为Cordis、雅培等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2、球囊扩张导管

 

球囊扩张导管主要由球囊、导管和导丝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由于血栓或斑块所致的外周动脉狭窄。2016年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药物洗脱外周球囊扩张导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用于外周动脉的药物洗脱球囊扩张导管,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先瑞达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于2016年获批上市,为下肢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也为外周动脉介入治疗器械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到2022年,中国外周动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40.2亿元人民币。

 

3、斑块旋切系统

 

外周斑块切除是在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下将硬化斑块切除并取出的导管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产品有美敦力的TurboHawk®。

 

脑血管介入器械

 

赛诺医疗的Neuro RX产品是首款获得NMPA批准上市的颅内球囊导管,目前已在300余家医院应用。

 

2019年12月,普微森公司最新研发的“导引导管”,作为首个国产神经介入中间导管,拿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产第一张神经血管中间导管注册证,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

 

2019年9月,心玮医疗近日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海达投资领投,盛宇投资和长江国弘投资跟投。心玮医疗正在建立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完整产品线,涵盖心源性卒中产品线、取栓治疗产品线、通路产品线以及脑血管狭窄治疗产品。

 

2018年江苏尼科研制上市的创新产品脑血栓取出装置RECO是国内第一个机械取血栓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能够明显改善大血管闭塞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和死亡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静脉介入器械

 

在中国,静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发展的成熟度相对较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所采用的器械主要以进口厂商为主。2013年,中国静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仅为3.7亿元人民币,但该市场体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4%。

 

小结

 

长远来看,未来高值耗材需求端广阔。行业趋势发展良好,未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耗材企业有望受益于带量采购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耗材有望依靠自身性价比优势和国家创新政策的鼓励,加速进口替代,投资机会与前景十分令人看好。

血管介入领域近期发展动态简述

分享到:

来源:龙口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