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嘉峪检测网 2024-11-05 17:54
刚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内容如下:
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地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按照Ⅱ类医疗器械管理的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以下简称球囊充压装置)。分类编码为03(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13(心血管介入器械)-17(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本指导原则不包括非血管内使用的球囊充压装置(如椎体成形用充压装置等)以及血管栓塞的释放装置和封堵球囊导管的充压装置,也不包括配套使用的器具及其他材料(如三通阀、造影剂等)。
二、注册审查要点
(一)监管信息
1.申请表
明确申请表中产品名称、管理类别、分类编码、型号规格、产品组成等信息。
1.1 产品名称
产品命名需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要求,由一个核心词和一般不超过三个特征词组成。如:血管球囊充压装置,也可根据压力表型式命名为数字式(数显)球囊充压装置、指针式球囊充压装置等。
1.2 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
Ⅱ类医疗器械,分类编码为03-13-17。
1.3 注册单元划分
注册单元划分应符合《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的要求,原则上以产品的技术原理、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为划分依据,例如根据球囊充压装置产品所用压力表的不同型式,指针压力表式和数字压力表式球囊充压装置应划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2.产品列表
应以表格形式列出拟申报产品的型号、规格、结构及组成、附件(如有),以及每个规格型号的标识(如型号或部件的编号、器械唯一标识等)和描述说明(如原材料、作用、包装方式等)。
(二)综述资料
1.产品描述
1.1 工作原理
在进行介入手术时,通过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球囊扩张导管通过该通道进入血管狭窄位置,将球囊充压装置延长管前端的锁定接头与球囊导管座后的鲁尔圆锥接头连接,通过旋转或按压手柄,为球囊进行充压和卸压,从而实现球囊扩张和回缩。
1.2 结构组成
球囊充压装置通常由推注系统、压力表、连接管和接头组成。产品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压力表又分为指针压力表和数字压力表两种型式。产品示意图见下图。
图1 球囊充压装置
1.3 型号规格
需明确申报产品的型号规格及其划分,型号规格一般根据压力表量程及外套容量划分,如30atm-20mL。
对于存在多种型号规格的申报产品,应当明确各型号规格的区别。应当采用对比表或带有说明性文字的图片、图表,描述各种型号规格的结构组成、功能、产品特征和技术参数等内容。
1.4 包装描述
说明所有产品组成的包装信息。应当说明其无菌屏障系统的信息。说明如何确保最终使用者可清晰地辨识包装的完整性。产品包装验证可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如GB/T 19633系列标准、YY/T 0681.1等),提交产品的包装验证报告。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至少考虑以下因素: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包装材料的毒理学特性;包装材料与产品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所能提供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保护;包装材料与使用者使用时的要求(如无菌开启)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应性。
1.5 研发历程
阐述申报产品的研发背景和目的。如有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应当提供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信息,并说明选择其作为研发参考的原因。
1.6 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参考和比较
列表比较说明申报产品与同类产品和/或前代产品(如有)在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标、作用方式、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
2.适用范围和禁忌证
2.1 适用范围
用于心血管介入手术中,与球囊扩张导管连接使用,通过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对球囊作精确充盈及收缩,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球囊的目的。
2.2 预期使用环境
预期使用环境为医疗机构。
2.3 适用人群
明确目标患者人群的信息。
2.4 禁忌证
暂未发现。
2.5不良事件
产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有:球囊充压装置不能与导管紧密连接,无法有效加压。申请人在风险分析时应关注同品种产品的不良事件历史记录。
3.其他需说明的内容
明确目标用户及其操作或使用申报产品应当具备的技能/知识/培训。球囊充压装置预期与球囊扩张导管联合使用,应明确其详细信息,如球囊导管注册证编号和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注册证信息。
(三)非临床资料
1.产品风险管理资料
注册申请人需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参照GB/T 42062,提交风险管理报告。
申请人需重点说明:申报产品的研制阶段已对有关可能的危害及产生的风险进行了估计和评价,针对性地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措施。产品性能测试对上述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通用和专用标准的要求。申请人对所有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全部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产品风险分析资料需为申请人关于产品安全性的承诺提供支持。
风险管理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申报产品的风险管理组织;
(2)申报产品的组成;
(3)申报产品符合的安全标准;
(4)申报产品的预期用途,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
(5)对申报产品的可能危害作出判定(见附件);
(6)对所判定的危害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7)对采取控制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
2.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
说明申报产品符合《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各项适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证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对于《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中不适用的各项要求,应当说明理由。
对于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说明其在申报资料中的具体位置;对于未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注明该证据文件名称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编号备查。
3.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制定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应依据《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进行编写。技术指标可参考YY/T 0450.3制定,如有不适用条款,应对不适用条款进行解释说明;如产品有特定设计,申请人还应根据产品设计特征设定相应的性能指标。
3.1产品技术要求
3.1.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应明确产品型号、规格。对同一注册单元中存在多种型号、规格的产品,应明确不同型号、规格的划分说明(推荐采用图示和/或表格的方式),表述文本较多的内容可以在附录中列明。
对包含软件的产品,应明确软件发布版本和软件完整版本命名规则。
3.1.2性能指标
3.1.2.1外观。
3.1.2.2尺寸(外套、延长管)。
3.1.2.3指针压力表(包括计量单位、零点、分度、负压指示、基本误差、回差、指针偏转的平稳性、轻敲位移)。
3.1.2.4数字压力表(包括计量单位、零点漂移、示值分辨率、负压指示、基本误差、重复性、回差、稳定性、示值波动、安全要求)。
3.1.2.5充压装置使用性能(包括正压密封性、压力释放、负压保持性、压力衰减、释放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旋转方向、圆锥接头、气泡观察与排除、容量刻度、容量允差)。
3.1.2.6化学性能[包括可萃取金属含量、酸碱度、易氧化物、环氧乙烷残留量(如有)]。
3.1.2.7无菌。
3.1.2.8细菌内毒素。
3.1.3检验方法
申报产品的检验方法应根据性能指标制定,优先采用已颁布的标准或公认的检验方法;其他检验方法需提供相应的方法学依据及理论基础,同时保证检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现性,必要时可附相应图示进行说明,文本较大的可以附录形式提供。
3.1.4附录
可在附录中更为详尽地注明某些描述性特性内容,如产品结构及部件材料、产品主要安全特性(如适用)、软件信息(如软件名称、软件型号、发布版本及软件版本命名规则)(如适用)等。
3.2产品检验报告及典型产品确定
可提交注册申请人出具的自检报告或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若提交自检报告,应按照《医疗器械自检管理规定》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应提供典型产品的检验报告。同一注册单元中典型产品是指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产品,其材料最多、或结构最复杂、或功能最齐全、或风险最高。
典型产品的确定可以通过比较同一注册单元内所有产品的技术结构、性能指标和预期用途等相应资料,说明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必要时,应考虑同一注册单元中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相关差异性检测。
4.研究资料
4.1化学和物理性能研究
4.1.1应当提供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说明,包括功能性、安全性指标(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微生物性能)的确定依据,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采用原因及理论基础。
4.1.2联合使用
申报产品预期与球囊扩张导管联合使用实现同一预期用途,应当提供证明联合使用安全有效的研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与球囊扩张导管联合使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联合使用上的限制等。
4.2电气系统安全性研究(如适用)
数字式球囊充压装置应当提供电气安全性、环境保护以及电磁兼容性的研究资料,说明适用的标准以及开展的研究。
电气安全性应符合GB 9706.1的要求,在产品技术要求附录A中列明产品主要安全特征。
电磁兼容性应符合YY 9706.102的要求。
若数字式球囊充压装置具有报警功能,则应列出报警功能、性能指标。报警功能应符合YY 9706.108的要求。
环境试验:应根据产品特点,在产品技术要求中按GB/T 14710规定气候环境和机械环境试验的组别,明确恢复时间、试验条件及检测项目,检验项目应能反映产品的环境性能。
4.3软件研究(如适用)
数字式球囊充压装置所含软件一般为软件组件,应参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提交现成软件组件研究报告。
4.4生物学特性研究
按照GB/T 16886.1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要求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资料应当包括:生物学评价的策略、依据和方法;产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与人体接触的性质;实施或豁免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对于现有数据或试验结果的评价。
产品不应释放出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正常使用条件下球囊充压装置并不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只有当球囊扩张导管的球囊发生意外破裂的故障状态下,球囊充压装置才会与人体血液发生间接性接触。
若开展申报产品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的方式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应按照《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的通知》要求进行评价,应提供资料证明申报产品与已上市产品具有等同性。
若无法证明申报产品与已上市产品的等同性,可按照GB/T 16886.1的要求开展申报产品生物相容性试验予以评价。
申请人如进行生物学试验,应结合产品预期接触的部位以及产品累积使用的接触时间,按GB/T 16886.1选择适用的试验项目,至少评价细胞毒性、致敏反应、刺激或皮内反应、材料介导的致热性、急性全身毒性、血液相容性(溶血)。
4.5灭菌工艺研究
参考GB 18280系列标准和GB 18279系列标准等相应规定,提交产品包装及灭菌方法选择的依据,经过确认并进行常规控制,并应开展以下方面的确认:
4.5.1产品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应考察灭菌/灭菌方法等工艺过程对于产品的影响。
4.5.2包装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4.5.3应明确灭菌工艺(方法和参数)和无菌保证水平(SAL),并提供灭菌确认报告。无菌保证水平(SAL)应达到1×10-6。
4.5.4残留毒性:若灭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现残留,如环氧乙烷灭菌,应当明确残留物信息及采取的处理方法,并提供环氧乙烷解析的研究资料。
4.6稳定性研究
4.6.1货架有效期
货架有效期包括产品有效期和包装有效期。产品有效期验证可采用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研究,加速老化研究试验的具体要求可参考YY/T 0681.1和/或《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实时老化的研究是唯一能够反映产品在规定储存条件下实际稳定性要求的方法,应遵循极限试验等原则;当加速稳定性试验与实时稳定性试验结果不一致时,应以实时稳定性试验结果为准。
无论实时稳定性试验还是加速稳定性试验,注册申请人均需在试验方案中设定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检测项目包括产品自身性能检测和包装系统性能检测两方面。其中,产品自身性能检测需选择与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密切相关的性能检测项目。包装系统性能检测可参考GB/T 19633系列标准、YY/T 0698系列标准、YY/T 0681系列标准设定检测项目。
在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时应注意,产品选择的环境条件的老化机制应与在实时正常使用环境老化条件下真实发生产品老化的机制一致。
4.6.2运输稳定性
提供产品的运输稳定性和包装研究资料,证明在规定的运输条件下,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例如:震动、振动、温度和湿度的波动)不会对产品的特性和性能,包括完整性和清洁度,造成不利影响。可参考GB/T 4857系列标准提供研究资料。
数字式球囊充压装置可参照GB/T 14710标准的要求开展环境试验研究,产品的工作、运输、贮存条件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开展研究。
4.7其他资料
产品已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分类编码为03-13-17,产品名称为“球囊加压装置”,申请人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和申报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具体可按照《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产品对比说明技术指导原则》要求提交。
(四)临床评价资料
若申报产品不在《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描述范围之内,或不能证明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产品具有基本等同性,应提供临床评价资料。
(五)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
产品说明书、标签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的要求,并可参考YY/T 0466.1、YY/T 0450.3等相关标准,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所提交的文本和标签样稿应内容清晰、完整。
2.说明书中的适用范围、禁忌证、注意事项、警示信息、有效期等信息应与产品综述资料、研究资料中所描述及验证的内容一致。
3.说明书中应完整说明产品技术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
4.说明书应明确产品使用的灭菌方式,一次性使用。
5.说明书中应明确产品具体使用方法。
6.如适用,应按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要求在说明书中明示相关内容。
7.如适用,设备外壳上应有铭牌(标签),铭牌内容除应符合相关标准(GB 9706.1及YY 9706.102)对设备外部标识的规定外,其内容至少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十三条所述“至少应当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并在铭牌中明确“其他内容详见说明书”。
同时,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或警示信息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使用前应排除充气装置内的空气,严禁将气体注入球囊扩张导管;
2.与球囊扩张导管连接时,应确认鲁尔圆锥接头已正确连接和拧紧;
3.使用前,应参阅球囊扩张导管或其他介入设备具体使用的最大爆破压的信息;
4.应说明与球囊充压装置配套使用的球囊扩张导管等的相关信息;
5.产品为一次性使用,禁止重复使用;
6.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应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提交资料。
三、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9号[Z].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Z].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国家药监局公告2021年第121号[Z].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Z].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7年第104号[Z].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总局通告2017年第187号[Z].
[7]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国家药监局公告2021年第121号[Z].
[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通告2022年第8号[Z].
[9]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国家药监局通告2023年第33号[Z].
[10]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产品对比说明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通告2021年第73号[Z].
[1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通告2021年第73号[Z].
[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Z].
[1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国家药监局公告2021年第126号[Z].
[1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2007年345号[Z].
[1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通告2019年第23号[Z].
[16]GB/T 191,包装贮运图示标志[S].
[17]GB/T 1962.2,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 第2部分:锁定接头[S].
[18]GB 9706.1,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S].
[19]GB/T 142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系列标准[S].
[20]GB/T 14710,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S].
[21]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S].
[22]GB 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S].
[23]GB 18279《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烷》系列标准[S].
[24]GB 1828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系列标准[S].
[25]GB/T 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系列标准[S].
[26]GB/T 42062,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S].
[27]GB/T 1226,一般压力表[S].
[28]GB/T 4857《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系列标准[S].
[29]YY/T 0450.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 第3部分: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S].
[30]YY/T 0313,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要求[S].
[31]YY/T 0466.1,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S].
[32]YY 9706.102,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 要求和试验[S].
[33]YY 9706.108,医用电气设备 第1-8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通用要求,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报警系统的测试和指南[S].
[34]YY/T 0615.1,标示“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1部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要求[S].
[35]YY/T 0681《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系列标准[S].
[36]JB/T 7392,数字压力表[S].
附件
球囊充压装置产品的主要危害
危害分类 |
危害形成的因素 |
可能的后果 |
|
---|---|---|---|
能量 危害 |
电磁能 |
漏电流超出限值; 不恰当的能量供应; 周围电磁场对产品的干扰 |
发生灼伤、产生无效治疗 |
生物学危害 |
再次或交叉 感染 |
一次性使用的产品被再次使用 |
引起感染、交叉感染 |
添加剂或加工助剂 |
在产品中引入的助剂,如使用未经过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硅油、粘合剂或增塑剂等 |
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
|
生物 污染 |
生产环境污染产品,如外来的纤维、粉尘、细菌等其他杂质; 产品原材料受到污染; 灭菌操作不严格; 包装破损; 使用时操作不正规 |
产品带菌、热原,引起患者感染 |
|
信息 危害 |
标记 |
不完整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对产品性能特征不恰当地描述; 不恰当地对产品预期的使用规范; 对产品注意事项的限制未充分公示。 |
产品对人体产生危害 |
操作说明书 |
产品过于复杂的操作说明; 警告不明确; 副作用的警告不明显或叙述不清; 没有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可能再次使用时会产生危害的警告。 |
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或引发其他伤害 |
|
不完整的要求产生的危害 |
对参数的不恰当规范 |
产品的设计参数不恰当; 产品性能的要求不全面; 未提及产品的货架有效期或不规范。 |
产生无效治疗或发生副作用 |
人为因素产生的危害 |
显示信息与实际状态不对应 |
由缺乏技术的/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 |
对操作者和患者均产生不必要的危害 |
操作 危害 |
功能 |
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充压强度输出; 充压强度不正确的测量; 刻线不清晰 |
对人体产生危害 |
使用 错误 |
不遵守产品的使用规则,如使用前排气不充分等; 违反常规操作。 |
对人体产生危害 |
|
失效产生的危害 |
功能 退化 |
由于老化、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产品破裂而导致功能退化。 |
产生无效的治疗,延误患者病情。 |
电能 失效 |
非预期的电能完全性的丧失。 |
产生无效的治疗,延误患者病情。 |
来源:国家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