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羽绒羽毛新旧标准细节对比,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嘉峪检测网        2017-04-07 16:07

2016年12月30日,羽绒行业最重要的原料标准及测试方法标准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及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发布,这两项标准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羽绒羽毛新旧标准细节对比

 

新标准对羽绒种类、蓬松度、浊度、残 脂率等项目的检测方法和判定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具体有哪些变化呢?请随小编来看下。

 

GB/T 17685 新旧标准主要变化

 

1、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适用范围为羽绒羽毛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同旧标准的范围“适用于未水洗羽绒羽毛、水洗羽绒羽毛的 生产加工、贸易”相比,新标准对“水洗”“未水洗”羽绒羽毛产品的要求作了统一规定。

新标准取消了旧标准中规范性附录A的《类似绒样照》,而采用“GSB 16—2763《羽绒羽毛标准样照》”作为标准物质。该样照从成分分析、种类鉴定、浊度仪双十字线的清晰度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突破,直观感强,便于识别和统一目光。对于同一定义,如毛型绒,尽可能多地收集齐派生出的各个类型,并根据研制方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列出中英文判断要点,全方位地对各种感官检验项目辅以实物样品(样照)进行说明。

 

2、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取消了硬毛片、水分含量、气味等级及与微生物相关的定义,并对原有定义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在表达上更加严谨。

同时增加了羽毛绒、大毛片的定义。羽毛绒即生长在水禽类动物身上的羽绒和羽毛的统称。其中,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称为“羽绒”,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小于50%的称为“羽毛”。常见种类有鹅毛绒和鸭毛绒。大毛片即长度大于或等于12cm或羽根长度大于或等于1.2cm的毛片。

新标准重新定义了陆禽毛指以陆地为栖息习性的禽类的羽毛。常见种类有鸡、鸽、鸵鸟类等。取代了尖嘴禽类笼统描述方式。

新标准中杂质是指灰沙、粉尘、皮屑、小血管及其他外来异物。明确了粉尘及其他外来异物纳入杂质的范围,对散杂质总体的含量影响较大。

 

3、技术要求

新标准规定羽绒羽毛产品不允许含有大毛片,质量要求见GB/T 17685—2016第4章节的规定。从新标准的考核指标及要求来看,新旧标准的考核指标变化较大。

羽绒羽毛新旧标准细节对比

  

GB/T 10288新旧标准主要变化

1、抽样及试样处理

羽绒样品的匀样、缩样和取样是羽绒检测的重要环节。除了抽样取代表性的试样,匀样和缩样的程度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取样方式和要求

羽绒羽毛的测试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从尚未打包的临时包中抽取、从已打包好的包装中抽取或从羽绒羽毛制品中抽取。

对于羽毛绒的抽样方法是从单个包装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取样;而羽毛绒制品的抽样方法中单个样品标称充绒量500g及以上的羽绒寝具等大件产品,应至少从三个部位分别取样;其他羽绒制品应取全部填充物作为试验样品。

2)试样处理

新标准规定试样处理方法:

  • 将全部样品置于混样槽中,采用“先拌后铺”的方法,先用手将样品均匀,铺绒方法左起右落,右起左落,交叉逐层铺平;

  • 用“四角对分法”反复缩样至100g;在样品中心到边缘的中间圆形取样区,选择均匀分布的5点用手指夹取取样。

 

而旧标准用“四角对分法”反复缩样至200g,采取“随机三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取样时应从顶部取到底部,若发现缩样后的样品仍不均匀,则需反复缩样至规定的试样质量。剩余样品用作留样。

 

2、检验项目

新标准中新增了“ 长毛片、酸度(pH值)、回潮率”的测试,取消了“微生物”的检测。其中羽绒成分分析、羽绒种类鉴定、蓬松度、酸度(pH值)、浊度等检测项目发生了重大的调整。本文主要针对变化较大的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

 

1)羽绒成分分析

羽绒成分分析检测中试样的取样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羽绒样品的取样量缩减了一半。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取样量的适当减少,节约了成分分析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羽绒羽毛新旧标准细节对比

新标准中增加了“大毛片含量”检验,虽然GB/T 17685把异色毛绒含量作为供需双方协商的指标,不进行考核,但是若客户需求依然可以采用GB/T 10288进行测试。

 

在成分分析测试过程的第二步分拣,新标准采用了“四角对分法”取样,而旧标准则是采用“三点取样法” 进行取样。这两种取样方法得到的试样都具有代表性,但是“四角对分法”取样更均匀,而“三点取样法”则相对有随机性。特别是对于毛片较多的样品。

 

2、鹅、毛绒种类鉴定

羽绒种类鉴定是根据鹅毛绒含量来区分,旧标准中羽绒种类分为白/灰鸭绒、白/灰鹅绒、白/灰鸭毛、白/灰鹅毛,而GB/T 17685—2016标准中取消了异色毛绒的考核,将羽绒种类分为鹅绒、鸭绒、鹅毛、鸭毛;也意味着日后羽绒行业将不以白/灰颜色区分羽绒种类,由此也避免了产品标称灰鸭/鹅绒,误导消费者以为只有白绒的才是最佳的羽绒填充物。

 

新标准中规定:

样品标称鹅毛(绒)的,应进行鹅、鸭毛绒种类鉴定;

样品标称鸭毛(绒)的,无须进行种类鉴定;

标称绒子含量为<80%的鹅毛绒需要分别进行毛绒种类鉴定;

绒子含量≥80%的鹅绒仅需进行绒种类鉴定。

 

在鹅毛绒分离的过程通过显微镜将试样分离为鹅绒、鸭绒、不可区分绒、鹅毛、鸭毛、不可区分毛6类。其中不可区分毛(绒)按照已鉴别的“鹅-鸭”比例分摊。而旧标准中规定标称鹅毛(绒),进行鹅、鸭毛(绒)种类鉴定;绒子含量≥90%的鹅绒,可以不检毛片,并将试样分离成鹅绒、鸭绒、鹅毛、鸭毛4类,并将没有棱节的、无法区分毛(绒)归入鹅毛(绒)中。因此同一份样品可能会出现用新版标准测试结果的鹅绒含量小于旧标准测试的鹅绒含量结果。

 

3、蓬松度

蓬松度检验的试样前处理方法改为“蒸汽还原法”;蓬松度测试采用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规则规定的蓬松度检验仪,并增加了倒料桶作为羽绒放落装置;新旧标准中蓬松度测试方法参数的主要变化。

羽绒羽毛新旧标准细节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新标准将蓬松度检验的试样前处理方法由原来的“烘干还原法”改为“蒸汽还原法”,采用“蒸汽还原法”更有利于样品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得到真实的蓬松度值。

 

新标准中前处理箱和蓬松度测试仪的规格和参数也有重大的变化。同一份测试样品,由于新标准的蓬松度仪圆桶内径、压盘质量比旧标准大,新标准比旧标准蓬松度检验结果虽然真实的蓬松度值(体积)一般会比旧标准高,但是从高度数值上看起来可能会低一些。

 

4、浊度

新标准增加了一种浊度测试方法,并指明即当发生争议、仲裁检验时,以专用浊度检测仪法为准。浊度的检测方法有两种:A法(目测法)和B法(专用浊度检测仪法)。

其中:

  • A法与旧版标准基本一致,增加了对浊度计的规定,并对照GSB 16—2763样照规定5级制中的2级观察双十字线。

  • B法是将样液注入专用浊度检测仪测量皿中,直接读取浊度检测仪显示的mm值。使用前应制作“吸光度-目测值”工作曲线并在检测仪中输入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吸光度-目测值”数据是通过A法获得,数据要求至少30组, 且其中的“目测值”应均匀分布于50mm~1000mm之间。

作为全新的浊度检测方法,通过专用的浊度检测仪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浊度值。大大提高了浊度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5、酸度(pH值)

新标准新增了pH值的测试方法,其测试步骤来源于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规则的酸度测试方法,在剪样过程中戴上塑料手套,避免手与样品的直接接触;在测试过程中,需要用150目标准筛过滤试样以防止带入羽毛绒。

 

新标准规定了pH值的考核要求:4.0~8.0,相比于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的pH值考核要求:4.0~8.5,更为严格。

 

6、水分率/回潮率

新标准中对试样包装容器要求:试样放置在清洁、完好、密封容器中;并且调整了试样质量。

羽绒羽毛新旧标准细节对比

由于GB/T 17685 《羽绒羽毛》中没有水分率的评价指标,因此GB/T 10288标准中增加了水分率和回潮率的结果评价, 供企业参考使用,即:水分率≤13.0%,回潮率≤15.0%。

 

7、气味(定温干式嗅辨法)

在气味检验中,新标准增加了对检验员人员的规定,即检验员不能使用重味化妆用品(如香水等),在检验前一天内不能吸烟、饮酒和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气味检验前,检验员要用无气味的水洗手和漱口。对嗅辨气味,鼻子与试样表面的距离有了明确要求,即鼻子距离试样表面不大于5cm。

判定结果由原来的“4级制”改为“2级制”,即合格与不合格,其中两份试样中有一份含有明显的、刺鼻难闻的气味,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判为合格。

 

8、其他检测项目

残脂率采用索氏抽提法进行测试,回流次数由原来规定的“20次以上”调整为“20次~25次”;

耗氧量所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由原来的“0.1mol/L”调整为现在的“0.02mol/L”,并且在新标准中明确规定“如果样品在广口瓶中振荡5min后仍未完全被水打湿,则需要用收再次摇动”。

 

分享到:

来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