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孙备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s(以下简称lnc-RNA)影响胰腺癌进展的新机制,为胰腺癌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同时,他们还发现微小核糖核酸4736作为胰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尖端科学》。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专家介绍,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导致胰腺癌预后差,大部分病人术后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现阶段,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社会老龄化加重,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预计在未来仍将持续升高。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如何从分子靶向层面深入认识胰腺癌的发病奥秘,进而实现对胰腺癌的精准诊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备团队通过对临床胰腺癌长生存期(大于5年)和短生存期(小于6个月)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转录组学鉴定,发现存在489种差异表达的lnc-RNA;相比其他差异表达的lnc-RNA,编号为lnc-FSD2-31∶1的基因在长生存期患者肿瘤组织内表达显著增高;进一步统计学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lnc-FSD2-31∶1能够为胰腺癌的发展“踩下刹车”。
孙备团队结合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分析,从细胞成分复杂的癌组织中提取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共同培养CAFs与肿瘤细胞时,发现肿瘤细胞内lnc-FSD2-31∶1的高表达能够有效遏制CAFs的激活。孙备团队还发现,抑制携带lnc-FSD2-31∶1的外泌体可促进CAFs的激活。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肿瘤细胞来源的lnc-FSD2-31∶1通过外泌体抑制CAFs的激活,可进一步遏制肿瘤发展。此外,外泌体来源的微小核糖核酸4736通过作用于细胞自噬基因ATG7,抑制CAFs自噬并促进其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