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城市医药产业特色发展,目前呈现以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四个核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城市群。但是,中部地区以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等中部地区城市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先后进入飞速发展期,尤其在生物医药研发水平方面不断精进,蓄势待发。接下来,我们重点对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四个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情况做对比梳理。
一、产业指标
从企业资质分布看,截止到2023年5月,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有84、63、182、127家,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有28、49、0、0家,瞪羚企业分别有2、7、5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有2、1、65、32家,隐形冠军企业分别有0、0、11、0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有0、0、1、0家。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资质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申请临床看,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总数分别为49个、12个、97个、22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22 名,郑州市排 50 名,武汉市排 14 名,长沙市排 37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药品申请临床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批准临床看,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药品批准临床总数分别为130个、31个、127个、65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16 名,郑州市排 41 名,武汉市排 17 名,长沙市排 26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药品批准临床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临床实验数量看,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药品临床试验总数分别为210个、40个、175个、172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17 名,郑州市排 51 名,武汉市排 18 名,长沙市排 19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药品临床实验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申请上市数量看,从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药品申请上市总数分别为164个、25个、123个、120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13 名,郑州市排 61 名,武汉市排 18 名,长沙市排 19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药品申请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批准上市数量看,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药品批准上市总数分别为68个、12个、56个、80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18 名,郑州市排 64 名,武汉市排 22 名,长沙市排 15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药品批准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看,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总数分别为76个、20个、85个、82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29 名,郑州市排 67 名,武汉市排 24 名,长沙市排 26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产业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器械上市情况看,2016年至2022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医疗器械上市总数分别为954个、1518个、1332个、4517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26 名,郑州市排 14 名,武汉市排 19 名,长沙市排 3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医疗器械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专利发明授权看,2016年至2023年,合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专利发明授权总数分别为3504个、4639个、8907个、4899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合肥市排 20 名,郑州市排 17 名,武汉市排 7 名,长沙市排 16 名。
图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生物医药专利发明授权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长沙
长沙已初步形成了长沙高新区主导研发、浏阳经开区主导生产、金霞经开区侧重医药物流、望城经开区铜官产业园侧重原辅料药生产、隆平高科技园侧重基因技术、其他园区多点发力的“两区三园多点”的产业布局,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1、浏阳经开区
(1)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作为中西部首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浏阳经开区由生物医药起家,深耕生物医药产业,是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链牵头单位,目前,浏阳经开区已聚集了30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
生物制药领域,集聚了九典制药、春光九汇、尔康制药、威尔曼制药、华纳大药厂等一大批骨干医药企业,拥有全省仅有的5个国家一类新药,产品800多个,全省80%的国家一类新药在浏阳经开区生产;药用甘油、丙二醇等23个主要品种进入全国销量前三强,药用辅料在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医疗器械领域,依托普瑞玛检测、云普检测、湖南辐照中心等专业平台,以智中心为载体,规划建立医疗器械产业园,目前已聚集了140家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493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有专业化厂房、研发中心、人才公寓、多功能体育馆和生态公园,是集生产、办公、科研孵化及公共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生态、智慧型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涵盖标准厂房14.5万平方米,已于2021年12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计划至2024年,项目二期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自2021年启动医疗器械产业园招商以来,包括武汉明德生物、江苏爱朋医疗、广州龙之杰、深圳普门科技等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涵盖体外诊断试剂、家用医疗器械、微创手术器械、康复医疗器械、医美敷料、人工智能等六个细分领域。
2、长沙高新区
长沙高新区聚焦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健康服务、医药制造等细分领域,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现聚集三诺生物、圣湘生物、九芝堂、方盛制药、益丰大药房等生物医药企业12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10家,规上企业82家,拥有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省智能呼吸诊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62个。2021年,园区生物医药营收达到395亿元。
3、望城经开区
(1)原辅料药产业园
园区规划面积约3500亩,总投资140亿元,采用“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核心生产区用地2500亩,布局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药用辅料及植物提取等医药原料生产项目;研发孵化区用地500亩,建设科技研发中心、标准厂房,布局科研实验室,苗圃项目以及高精尖的微创型产业项目;医用材料区用地500亩,主要布局医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年税收可达12亿元。力争到2025年,打造百亿级现代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建成中部特色鲜明的、极具影响力的高端原辅料药产业园。
原辅料药产业园目前已引入华纳大药厂、方盛博大、华腾制药、九典宏阳制药、吴赣药业、嘉实医药等10家医药企业,已初步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药用辅料—制剂”的化学药产业链发展格局雏形。
(2)医疗器械产业园
园区规划用地200亩,投资约40亿元,主要建设医疗器械产业用生产厂房、检测实验楼及配套设施。目前,园区已引进三瑞生物、湘仪实验、琰琳医疗、佳乐医疗器械、星凯医疗器械、赛普威医疗器械等医疗器械企业集聚发展。
4、金霞经开区
金霞经开区现已聚集医药流通或医药健康企业200余家,其中全国医药流通十强企业中已有4家(国药湖南、九州通、瑞康医药、海王医药)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同时,园区还集聚了山河医药、德荣医疗、瑞康医疗等专业平台型企业50余家。
山河医药健康产业园于2015年运营至今,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其中包括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60余家,集聚了恒昌医药、德荣医疗、金六谷、微米生物、半岛医疗、特瑞医疗、远璟生物、通泽医疗等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2021年产业园年产值超过60亿元。
(二)武汉
1、武汉东湖高新区
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集群特色明显,生物医药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拥有33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已形成覆盖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中试生产、检验检测、临床应用等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历经15年发展,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集中了400多个在研1类新药管线,其中40多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已聚集人福集团、国控湖北、远大医药、药明康德、武汉辉瑞、美纳里尼、CSL杰特贝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禾元生物、友芝友生物、中美华世通、纽福斯、滨会生物、波睿达、睿健医药、朗来科技、益承生物等一批创新药企。
为进一步提升武汉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能级,2021年5月,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建设,致力于打造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立足光谷生物城现有产业基础,重点规划了创新药物研发核心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承载区、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三区”联动空间布局。根据发展规划,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约8000亩,立足光谷生物城现有产业基础,重点规划创新药物研发核心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承载区以及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其中,创新药物研发核心区规划面积约2500亩,包括生物创新园一、二期和医学健康园区域,主要构建紧密联动的“政医研资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承载区规划面积约3000亩,包括生物医药园和企业购地自建区域,主要构建创新药“中试-生产-物流”支撑和“CXO+供应链”服务体系;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规划面积约2500亩,包括拟建的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和东湖综合保税区部分区域,主要聚焦前沿创新药领域,引进头部企业、核心业务板块和企业总部,分期推动建设专业空间载体,预留拓展工业用地,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创新药高端生态空间。
(三)郑州
郑州市形成了以郑州航空港区、新郑市、郑州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基地两园区多布点”发展格局。
1、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生物医药园
临空生物医药园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内在建的最大规模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创新创业基地,现已评定为郑州市级和河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整体规划2000亩。
临空生物医药园立足区域优势,以生产型研发为切入点,瞄准产业制高点,布局创新药、细胞技术、医疗器械和第三方检测四大核心产业,投资7.5亿元建设符合FDA、NMPA标准的产业化支撑平台—“新药筛选检测平台、药物临床前研究动物房、小分子CMC制剂生产服务平台、大分子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服务平台、细胞技术服务平台”等,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流程的创新、研发和生产支撑;强力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已落户的有赛默飞世尔、鸿运华宁、嘉宝仁和等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军企业。
2、郑州经开区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
经国家发改委同意,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河南,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
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项目共有三个地块,总建设用地面积251亩,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8.2亿元,全面建成后,具备100亿元到150亿元的产能规模,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体外诊断产业基地之一。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核酸检测、病原质谱、免疫检测、微生物药敏等4个新发突发传染病检测技术工程研究平台,完成2项卡脖子技术突破,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项。到2030年,建成国内最大的体外诊断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政产学研医深度融合产业创新网络。
3、郑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郑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河南省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品、中药现代化、农业生物工程、高新科技种业、医疗器械、保健品等产业的发展,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促进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是郑州高新区创新体系的核心之一,是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郑州高新区中心地带,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拥有80多家市场形象好、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发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的生物医药企业,年产值达10亿多元。以众生制药、仲景药业、永和制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企业规模凸显;华美生物、海星邦和、博赛生物、普新生物等企业在生物制品和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奥瑞金种子公司、农科院种子公司、瑞达制药等企业在农业生物工程领域效益显著。现有一座博士后流动站,两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一个专业孵化器,先后承担了21项火炬计划项目。
4、新郑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新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郑市区东部,规划面积27.61平方公里,东邻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西邻新郑市中心城区,地处郑州都市区半小时经济圈。
新郑是国内最大的医用水针剂生产基地,拥有润弘制药、遂成药业、卓峰制药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
并形成以润弘制药、遂成药业、瑞孚医疗科技园、中德裕港医疗产业园等企业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5、中牟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
中牟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大力培育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全县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
近年来,园区建成投产了中牧生物、博凯健康、辅仁熙德隆肿瘤药品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园区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辅仁熙德隆肿瘤药品是中印合资的生物医药类重点企业,主要生产抗肿瘤和抗艾滋病药品。2018年,辅仁药业集团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项目合作的“创新纳米药物联合实验研发平台”在官渡生物医药园区成功揭牌,成功实现了创新型和纳米技术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在全省的率先起步。同时园区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500强、跨国企业,加强产业布局,成功与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乾元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正式投资合作协议。
(四)合肥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将构建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合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为两极,肥东县、长丰县、包河区、庐江县、安巢经开区、瑶海区等县区联动的“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特色医疗器械、化学高端制剂、智慧医疗及医药衍生产业、中医中药、现代医药流通等六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力争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高新区
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生命健康企业500余家,产销规模超550亿元。初步形成从原材料药供应-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外包服务-商业流通-精准医疗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以建成区、核心区和拓展区三大产业集聚区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格局,集聚了安科生物、兆科药业、立方制药等龙头企业。
2、经开区
经开区正在加速引进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创新型医疗器械等项目,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拥有天麦生物、尼普洛、大桐制药、中国医药、安徽省医药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两大版块。医药健康产业园已集聚国药控股、天星医药、瑞康医药和海王医药等区域运营总部,成为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医药交易园区。
3、肥西经开区
近年来,肥西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示范园区”建设,集聚了一批龙头生物医药类企业,已形成以生物医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医药物流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亿帆医药、恩瑞特、华润神鹿等药品生产龙头企业、11家药品流通企业、近200家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相关的企业皆布局于此,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正阔步迈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